道源书院.丫山

周渔

<h3>  对于“丫山”的认识,其实是源于“道源书院的”。从朋友圈中发现,在我以为文化气息似乎不蛮浓郁的这个地方,不远处竟然有这个一个深藏于大山中的一方文人静土。道源书院,宋淳祐二年(1242)知州林寿公创周程书院,以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宝祐二年(1254)知军吴革准前教授赵希哲状请敕额,越3年(1257)知军郭廷坚又状请敕额,诏下,改名“道源”,并令郭廷坚兼山长教授其中。景定四年(1263),理宗赵昀赐御书及院额,建云章阁藏之,置田租以赡学者。咸淳间,张拱霞为山长。元大德间,王舜举荐授山长。泰定元年(1324)推官王泽民建大成殿。其后刘倬、黄异曾任山长。明初,书院改为县学。景泰四年(1453)知府金润重建书院。成化元年(1465)知府姚旭,大余知县曾玑增修。侍郎叶盛为之记。弘治十三年(1500)毁于水灾。十六年知府庐濬修复。正德十五年(1520)知府向文邦扩建。嘉靖二十八年(1549)知府陈尧重修。万历初,书院被毁。十一年(1583)知府叶明元复修。三十九年按察付使龚道立讲学于此。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府靳襄增修,祀程珦,呈请督学王谦复书院科举,自为记。三十八年知县杨允中修。雍正十三年(1735)知府游绍安迁建东山。乾隆初巡抚陈宏谋颁豫章书院学约至书院,聘晋江府南安县进士黄允肃为山长多年。署巡抚彭家屏订学约文则。嘉庆间教谕吴照修葺并讲学其中。道光三年(1837)知县王安绍重建。咸丰四年(1854)南昌吴牧以训导兼山长。同治六年(1867)知府黄鸣珂重修。 </h3> <h3>  然后,又来了一个“万人乡村美食节”,“乡村”的诱惑,“美食”的诱惑,</h3><div>“道源书院”的诱惑,再也抵抗不了了…</div><div>才发现了一座山。</div><div><br></div> <h3>  只有最质朴的食材,才能体会到最真实的生活;只有最特色的菜肴,才能看到最淳朴风土人情;只有在万人丫山乡村美食宴现场,才能一次性吃到近百种特色美食。</h3><div> 一场乡村旅游的嘉年华,家门口的清新美景,田野乡间深藏的美味,接踵而至的特色活动……如此元气满满的丫山乡村美食宴,就是这么撩人!<br></div> <h3>  就么有名气的山就在前方,那就继续吧…</h3><h3>丫山位于大余县城东10公里处,323国道从丫山山脚穿过,经景区公路可直达丫山腹地。是一处山、林、泉、湖、瀑、洞等自然景观和寺庙等人文景观构筑而成的综合性景区。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形而得名。丫山历史悠久,古时即以佛教活动和游览胜地闻名遐迩。</h3> <h3>  丫山生态环境优美。放眼丫山,林深树密,苍翠欲滴。步行丫山脚下,由各溪流汇聚而成的石门平湖,波平浪静,水天一色。平湖两侧群山耸峙,竹海涛涛。谷雨时节,观竹笋破土,览翠竹拔节,看纤纤俢竹,观竹叶依依,婀娜多姿。游客可在湖上泛舟与蜻蜓、蝴蝶共舞,也可孤舟独钓,如佛似仙。沿湖边小路走马观花,进山寨,访围屋,体会客家人的纯朴民风,遐思围屋主的奇思妙想,轻松惬意。</h3><h3><br></h3><div> 丫山西侧的天然分水岭,其腹地就是丫山风景区的游览胜地—卧龙谷。相传丫山西侧有一条孽龙蜇伏,春天农民求雨不得,禾苗枯槁,而秋天求晴不保,作物常为洪水所淹,使附近百姓饱受干旱洪水之苦,后来真君将孽龙降服,使其乖乖卧于山谷,卧龙谷由此而得名。卧龙谷道路崎岖,怪石磷峋,古树参天,古藤悠悠,珍稀动植物遍藏其中,是游客探险猎奇的天然去处。谷内水流羼羼,有大小瀑布60余处。</div> <h3>  神龟听泉”瀑,高达十余米,水流直泄而下,急惴的溪流溅入潭中,水花数米,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瀑布右侧上端有一巨石高悬,酷似一只头部上仰的乌龟,相传神龟长年护卫真君悟道,寂寞难耐,所以每天爬上第一瀑观景听泉远眺丫山……。几十处瀑布神态各异,似玉女含羞,如百风归巢,疑飞龙出云、象清帘叠挂美不胜收。沿着谷中小径顺势而下,可见一股股梦一般的溪流欢快流淌,溪水清澈见底,溪底青褐黄白的鹅卵石让人眼花缭乱,置身其中,好不惬意。</h3> <h3>  山内真君洞里许真君修行悟道,渡化孝龙的故事千年流传,道教文化一时兴起。而张九龄、苏东坡、周敦颐、程颢、程颐、张九成、朱熹、王阳明等名人大家曾在丫山流连忘返,创出佳作,尤其是理学宗师周敦颐在这里将“无极而太极”的理学至理,与《太极图说》的精妙哲理传授给程颢、程颐;“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的丫山追梦,于千年古寺中探寻府衙小姐杜丽娘焚香求神的传说,成就了“人为情死、人为情生”的传世名剧《牡丹亭》。蒋经国先生在丫山亲自主办过百余人参加的“赣南干部讲习班”,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佛、道、理、儒水乳相融,独具特色的文化使丫山更具神秘色彩。</h3> <h3>  丫山灵岩寺始建于南唐,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素有“灵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之称的江南名寺。寺内殿堂廊舍,结构严整,廊道互通,浑然一体,辉煌庄严。因古寺通灵,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十五举行佛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善男信女、商贾游人云集于此,盛况非凡。</h3> <h3>  丫山高山生态茶园盛产极品的双秀春眉(绿茶),体通透,叶凝翠,一壶清香飘满山。清明谷雨时节,春茶吐绿,山青青、水碧碧、茶清香、人陶醉。</h3> <h3>  </h3><h3> 一个挂钩,都是这么简单,特别…</h3> <h3>  继续深入丫山,绵延2.3公里的峡谷内,翠谷幽深,山灵水秀。炎炎夏日里,一走进峡谷中,清凉的气息铺满而来。沿着峡谷亲水栈道慢慢行走,沿途你会看到20多个大小瀑布,飞溅的水花不时撒到脸上,要是喜欢,脱了鞋子到水里玩上一会,更是刺激。</h3><h3> 除了瀑布,丫山的关键词,还可以是竹海和茶田。丫山拥有着几万亩的深幽山林,翠竹林立,午后时分阳光偶尔撒下斑驳阳光,人在其中漫游,感觉是走在画里。丫山的茶田,占地也有100多亩,山谷中常年云雾缭绕,山坡两旁一垄垄、一层层翠绿山茶如漂浮在山间的绿色飘带,甚是迷人。茶园出产的“丫山云雾茶”和“丫山毛尖茶”入口甘甜,清新淡雅,是大自然赐予丫山最清甜的饮品。走累了,坐下来喝喝茶,遥望远处的山景,悠哉游哉。</h3> <h3>  龙鼎湖依偎山涧腹地,虽面积不大,却别有情致。湖边杨柳飘絮,群山连绵,从丫山深处渗出的清泉不断涌入其中,湖波荡漾,逸趣盎然。散步湖畔,轻抚木栏,清清的山风从湖面吹过,杨柳摇曳生姿,令人心旷神怡。</h3> <h3>  在贤达广场,穿过幸福邃道,登上观云台即可看到传说飘在云朵之上的天街小镇,那是一个具有丫山特色的农商小镇。自由漫步天街是件惬意的事,仿佛在云海中徜徉。天街广场上经常性地举办米酒烧烤、啤酒狂欢等各种主题的音乐会或旅游文化节,艺术性、趣味性、娱乐性颇强。</h3> <h3>  打造丫山风景区生态环保旅游产业,针对木塑材料具有防水、防虫、防腐、防火,而且可回收再塑形等特性,将景区内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全、最新、最完美的木塑环保材料应用展示基地。景区木塑景观包括:观景台、服务房、回廊、峡谷桥……等等。其中,幸福天路便是木塑材料完美杰作的突出典范,长达1000米栈道上可承载6吨重的汽车,所有木塑材料的拼接处看不到一颗螺丝钉的存在,工艺之精湛让人叹为观止。</h3> <h3>  九成山舍生态木屋别墅群,依丫山山崖之势而建,时尚与乡土之风融于一体,形成了森林筑雅舍,屋中长秀木的独特视觉奇观。木屋外表天然质朴,内里观景尽显低调奢华。木屋区域内配套有:露天山泉水养生泳池、多功能厅、农家餐馆、茶社咖啡吧、特产货栈等服务设施。在这里,自然可以触摸,生活可以精致,脚步可以放慢,充分体验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h3> <h3>  A哆乡村是丫山人为建设秀美乡村,集生态乡村观光、欢乐乡村体验、趣味农业科普、农村健康运动等多元素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区。</h3> <h3>  特色露营区,给您不一样的露营新体验:兰香谷露营兰香入梦;幸福天路露营幸福之路;贤达广场露营沐晨曦、赏云海;瑜珈广场露营云朵之上;怀云茶亭露营晚霞如茶,山青若黛;A哆农园露营山泉之畔。</h3> <h3>  &nbsp; 丫山美食众多…</h3><h3><br></h3><h3><br></h3><h3> 状元荷包肉 又名状元菜,清朝南安府状元、当朝宰相戴衢亨发明,以丫山荷叶包裹纯正农家土猪肉,和以山泉水和的水磨米粉,柴火蒸煮四小时而成,是丫山的经典历史名吃,也是大余人婚丧嫁娶酒席的必备美食。曾有诗云:佳肴原本出南安,入第状元带进京。鲜肉米粉荷叶包,南北官吏争相品。</h3> <h3>  极品端久,取丫山土猪最精华的部分,以丫山生态蔬菜特产工坊提供的香菇、笋干、梅菜做辅料,经几十道工序蒸榨而成。轻咬一口端久,猪肉的鲜嫩与辅料的香味混为一体,不油不腻,食后唇齿留芬。</h3> <h3>  丫山米酒,纯粮土法工艺,以酒酿酒,色泽金黄,甜蜜醇香,绝无色素、糖精等添加。常饮滋阴补血,延年益寿之功甚著。</h3> <h3>  红糖油糍,水磨糯米粉配上红糖,生态植物油榨出的丸状油糍香甜酥软,饭后甜点,回味悠长。</h3> <h3><br></h3><h3> 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依旧前行!</h3><h3><br></h3><h3><br></h3><h3><br></h3><h3> 周渔</h3><h3> 17仲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