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中的牧羊人-记以色列约旦游3(完结篇&番外)

Sooye

<h3>约旦哈希姆王国</h3><h3><br /></h3><h3>离开耶路撒冷的那一天,我们搭乘444路长途车前往埃拉特,出境前往约旦。</h3><h3>出境以色列后的这一段,我们腿着走向约旦…不知道有没有人在这段无人管辖区里晒晕过,反正踩在发烫的马路上,突然对这个80%国土是沙漠的国家有点发怵…<br /></h3><h3><br /></h3><h3>远方迎接我们的是两任约旦国王和王储的头像…行前说起约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哦…拉尼亚皇后!其实约旦虽穷,但皇室很牛。</h3><h3><br /></h3><h3>在伊斯兰世界中有两大古老的家族,哈希姆和沙特。沙特起于草莽,而先知穆罕默德就来源于哈希姆。只是几千年争斗下来,向来只靠朝觐税为生的沙特王室撞大运挖到了石油,然后一挥手再不收朝觐税了,过上了富得流油的日子。而时过境迁的哈希姆失去了汉志和伊拉克,守着没有石油且只有沙漠和死海的约旦,靠旅游和援助平和渡日…</h3> <h3>入境约旦有点像在某乡镇所打证明。在近百只苍蝇的夹击下,两个入境处官员慢悠悠边抽着烟,边在一台老式台式电脑上打着我们的护照信息…态度亲切,动作迟缓…与高大上的以色列出入境处形成鲜明对比。但想到以色列动辄28刀的离境税,约旦人民不但给了中国人民落地签还满四日免签证费,我们还是耐下性子保持着来自友邦的微笑。</h3> <h3>与地接司机接上头,我们的约旦之旅从亚喀巴开始。</h3><h3><br /></h3><h3>提到亚喀巴,忍不住会想到劳伦斯…《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被很多人推荐在约旦行前看的电影,说实话我觉得如果没了解过约旦历史,光看电影会有点囫囵吞枣。但至少你一定会记住亚喀巴!</h3><h3><br /></h3><h3>亚喀巴<span style="font-size: 16px;">处于亚非欧三洲贸易线路的交点,古罗马人称它为艾拉,《一千零一夜》里辛巴达多次从这里前往大海。夺取亚喀巴是劳伦斯在阿拉伯的关键性胜利。</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其实劳伦斯是一战期间的一个真实人物,书本化地说是这个英国人帮助阿拉伯人赶走了奥斯曼人,获得了独立…实则奥斯曼人不过是挑错了边站错了队,本来也没挑事儿,却成了一战最悲剧的国家,被分得只剩个土耳其,就连犹太人都因为全世界只有奥斯曼人对他们好,不肯去非洲建国,硬是搬去了巴勒斯坦…而英法两国干嘛帮阿拉伯人就不说了,结果就是英国答应哈希姆帮他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却回头就忘,战后偷偷跟法国签了个赛克斯皮科条约,把阿拉伯给分了…</span></h3><h3><br /></h3> <h3>本来想去亚喀巴城堡的,某小伙伴执念于红海…因为对面有埃及和以色列…行程就改成红海泛舟了,不过开着开着看到岸边的国旗换了一面…还是蛮奇特的</h3> <h3>坐玻璃船的好处…红海出乎意料很漂亮,只是单词量匮乏的我们除了sea urchin和nemo…不太认识其他生物</h3> <h3>瓦迪拉姆·月亮谷</h3><h3><br /></h3> <h3>包了辆当地人的小皮卡开始我们的沙漠之旅</h3> <h3>这里也是拍摄火星救援的地方…有种离开地球表面的赶脚</h3> <h3>这里曾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商路,所以岩石上会有很多岩画和文字。没好好拍几张古人的画是我的错,要知道一过35度,我的大脑就容易短路,这还没到约旦的夏天…</h3> <h3>阿拉伯的劳伦斯在这里拍摄。老外都听得很认真,因为这是劳伦斯带领阿拉伯人起义的地方,其实就是个凉棚和山泉遗迹…</h3> <h3>月亮峡谷…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不恐高…其实我把相机交给帅哥导游后,就爬到了顶部那块石头的顶端,但是在那块弹丸之地遇上了一对以色列小夫妻,莫名地就聊了起来…把等着给我拍照的导游忘了…然后,就没有然后的登顶照…相机里全是导游小哥无聊拍的风景……</h3> <h3>深入腹地</h3> <h3>我不想告诉你们…这个系列结束,我们的小皮卡陷在了沙漠里……</h3> <h3>我们当晚入住的帐篷。其实在约旦有很多这样的营地,在这里能和来自各个国家的旅友聊聊天,分享在沙漠里埋了一天的烤鸡,在当地人的弹唱声中仰望星空…相比之下住宿条件似乎并不重要…只是每次回家,都打着手电找不到自己帐篷的状况有点蒙圈…因为门上都没锁,拉错门实在会很尴尬…</h3><h3>这一晚我一直在跟帐篷外的各种动物叫声斗争着,事后才知道其实瓦迪拉姆有狐狸有鹰有各种珍稀动物…</h3> <h3>很多人问我怎么没骑骆驼。我想说,就门口碰到这几只…怎么骑?实在不知道是骑驼峰前面合适还是后面合适…</h3> <h3>相对而言,阿拉伯高原的美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堪,店主用一大盘西瓜换到我们在tripadvisor上打的五星后,安心地在一边铺上小毛毯开始朝拜了。这一路喝了各种lemon&amp;mint,这家端上来的这杯让我一震,还好口味没有外观的那么吓人,应该说实在得至今让人记忆犹新。</h3> <h3>佩特拉,玫瑰之城</h3><h3><br /></h3><h3>这个位于约旦南部沙漠中的城市,所有宫殿都开凿在岩石中,阳光下呈现出玫瑰色</h3> <h3>  这里曾是奈伯特人的首都,古罗马时期进一步繁荣,直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这里建立城市后突然成了一座空城,1812年,瑞士探险家发现了它,慢慢变成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h3> <h3>蛇道,全长1.5公里,通往卡兹尼神殿</h3> <h3>卡兹尼神殿,俗称宝库,传说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地方。殿门上的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和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门边两排圆形印记,据称以此通往天堂。殿内有圣母像和壁画</h3> <h3>进入沙漠后基本请的都是贝都因小哥做向导。</h3><h3>谁都知道加勒比海盗盗用了贝都因人的形象,头巾,灯笼裤,大眼线…我们问向导他的眼线是怎么做到防水防晒防脱落的?他说…是从小他妈咪帮他烧上去的…图中是小哥在教团长用红岩石化妆…啧啧,没好意思说,这胭脂跟我家门口工地上的红砖一个色号。</h3><h3>贝都因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站上历史舞台是一战中他们中的一个部落出头帮助哈希姆家族打击奥斯曼人,夺回了约旦。所以在约旦,贝都因人是约旦王室的好朋友,当初巴解组织在约旦作乱,也是最后惹到了贝都因人,告去了国王那,才让侯赛因国王忍无可忍。</h3> <h3>这里曾是2万平方米的死城。现在随便进个洞穴都能发现当年主人的痕迹。</h3> <h3>阿拉伯人觉得自己如同羔羊一般,能带领他们的自然就是牧羊人。</h3><h3>约旦是一个被夹在沙特、埃及、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缝隙中的小国。以色列建国后约旦获取了约旦河西岸,同时接收了西岸的大批巴勒斯坦难民,但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夺取了西岸,把人留下了…流向东岸的巴解组织刺杀约旦国王,在约旦国内制造混乱与恐怖袭击,最终国王侯赛因忍无可忍开始清剿…然后又变成了一场混战,叙利亚和苏联跳起来帮巴解组织,美英甚至以色列来帮约旦政府,战争莫名其妙地在"黑九月"结束。巴解的下一站变成了黎巴嫩…</h3><h3>国王侯赛因至此明白只有自力更生发展经济才是出路,之后无论四周如何混战,约旦始终是中东的平和之地,维持地区和平的牧羊人。</h3> <h3>团长迷恋上一只出生5小时的小羊(其实我怀疑贝都因人数学不好,问他们任何问题不是5小时,5天就是5个月…),名叫BBQ…很令人伤感的名字…</h3> <h3>偷拍这张团长背影的时候,谁都没想到5分钟后发生了本次旅程最大的意外:一辆飞驰而过的马车惊吓了团长的马,团长在和阿拉伯马的角力中失败,从飞奔的马上摔了下来……幸运的是肉不多的团长侧腰着地,压在了自己的背包上,包里的小七英勇救主,满屏尽碎换得了主人的轻伤……</h3> <h3>佩特拉之夜</h3><h3>每周有三个夜晚的8:30到10:30会有佩特拉之夜。从门口走到卡兹尼神殿广场的一公里路边摆满了指路的蜡烛,鉴于团长的突发状况,我们迟到了。据称开场是身穿白袍的贝都因男子吹着笛子从神殿中飘出来…全场屏息在星空下面对神殿聆听着悠扬的笛声,确是一种难得的体验。</h3> <h3>为了保护团长的身心健康,我们决定提前结束佩特拉之旅。其实卡尼兹神殿之后还有差不多11个景点,包括著名的代尔修道院,罗马剧场,高祭台等等…但是如同人生,有惊喜也有遗憾才是真正的旅行。</h3> <h3>此行最奢侈的一天…入住约旦凯宾斯基,只为了享受酒店自有的那片死海海域</h3> <h3>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交界,所以两个国家都有…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海拔-422米)盐度是一般海水的8.6倍,所以没鱼没生物…泡死海的一般步骤是下去泡个十分钟就上来,涂死海泥,再下海洗了,再上岸用水冲干净海水…跟腌咸蛋类似…</h3> <h3>一见水就怂的我(搁再多盐也没用)和浑身贴满OK绷的团长在岸边围观某随行会计的各种嗨…</h3> <h3>碰到一对阿拉伯夫妻。我一直好奇阿拉伯女子裹成这样还怎么泡死海。结果,在岸上这个男人给他老婆往脚(真的只是脚…)上涂了近二十分钟死海泥…然后到海里,又给他老婆洗了十分钟脚…我思考了一下,很难说是该羡慕还是不该羡慕…</h3> <h3>在约旦的餐厅里,经常见到的是一个约旦男人带着三个老婆和三个娃来吃饭(通常三个老婆还会戴三种不同颜色的头巾,我一直好奇是为了好区分么…)。但是,在凯宾斯基基本都只能看到一夫一妻一娃制。这个小哥一晚上都用一脸惊恐相盯着我这个长相怪异的东亚人吃晚饭,很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然后隔壁的小小哥一晚上都一脸无奈地看着他…</h3> <h3>约旦的最后一站,杰拉什</h3> <h3>位于约旦北部,首都安曼附近的杰拉什是罗马帝国留下的遗迹。处于文明地带边缘的约旦有着适合保存遗迹的沙漠气候…</h3> <h3>余秋雨说过,罗马人对世界的侵略主要体现在文化上…其实,我觉得主要体现在精神上…他们到处竖柱子…走过之处都逃不过他们的圆形剧场,图书馆,妓院,厕所…而且,经久耐用……</h3> <h3>站在&quot;中东庞贝&quot;的废墟上能远眺新兴的约旦城市</h3> <h3>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次旅行…回来后的几天,总会有人问起"以色列好玩么?"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始终彬彬有礼的犹太人,大声唱着希望之歌的以色列大妈,遥望犹太人定居点悠悠地说"freedom is complex"的巴勒斯坦青年,还有从马背上飞下跌坐在尘土中的团长…我想,我无法用"好玩"两个字来定义一次旅行。</h3><h3>我们有多久没有在旅途中惊喜地瞪大过眼睛了?也许,太多类似的山,类似的海,类似的城市在我们脑海中会渐渐重叠,渐渐模糊…那么再去完成一次旅行的意义又在哪里…</h3><h3>回来后的第一个周末,老爸坐在沙发上慢吞吞地说,以色列不好玩吧?都是沙漠…我突然愣了一下……然后明白,对我来说,旅行的意义就是告诉更多的人我的所见所闻,只有将我眼中的世界分享出去,才会明白在这次旅行中我真正得到些什么…</h3><h3>感谢…这次带我自由前行的旅友们:</h3><h3>感谢全程一肩挑的团长兼保持95%准确率的导航员小火;感谢全程高级翻译加公关部长小C;感谢人像摄影大师兼全程会计燕儿;</h3><h3>最后,感谢能耐心看完我游记的朋友们,我知道在速食时代,这有多么不易…</h3><h3><br /></h3><h3>致旅行…</h3><h3><br /></h3> <h3>#番外# 以色列安检篇</h3><h3>第一次从特拉维夫机场入境的时候,差点感叹世界第一安检徒有虚名,事后想想,估计是安息日对我们特殊了一把…</h3><h3>第二次从北部入境以色列,才知道人家果然是认真安检的…还没问完两个问题,就直接扣下护照要求second check了- 也就是行李过完安检后要重新开箱,安检员边翻查边问了一堆谁打的行李,遇到过谁,给过啥之类的。好在有惊无险,只是一不留神被隔壁的俄罗斯大妈团顺走了我的帽子和最爱的柠檬汁…</h3> <h3>第三次从特拉维夫出境。还没托运就被一字排开的以色列边境官员问了个底朝天,每个人从行程的每一天去了哪儿,住在哪儿,为啥来感觉咋样,碰到了谁,到解释护照上的每一个去过的阿拉伯国家(我该庆幸土耳其签被留在了老护照上,新护照只要解释个马来西亚;而连着去了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小伙伴就比较惨,感觉要被问到天荒地老…)幸好我们四整个行程还reconcile得上,有惊无险地过了关,但忍不住嘀咕,来的不查走的查算啥逻辑…</h3><h3>托运完的安检更有意思,查完人和鞋,小哥温柔地请我再坐一会儿,我还纳闷背包过个传送带很快啊,然后看他把每一样东西都掏了出来,就算手机和我的小本儿,都拿在手上四面八方的用仪器再仔细地扫了一遍,我不得不坐下撑着脑袋安静地看他工作,心中暗叹这工作强度哪国的安检员都赶不上啊!</h3> <h3>#番外# 俄罗斯航空</h3><h3>第一次大胆坐盛名在外的俄航…太多好奇宝宝来提问,统一回复一下。</h3><h3>1)没有战斗机的感觉。是容易一不小心就飞快,但还不至于起飞两分钟就平飞,呼啦一下就落地…</h3><h3>2)鼓掌是热烈的…除了飞抵上海,一飞机的中国大叔大妈没鼓掌,前面三程都会在起落架着地的刹那响起满机舱的掌声,感谢机长不杀之恩…</h3><h3>3)莫斯科机场的延误也是一贯的,回程在莫斯科枯坐了近十个小时,幸亏机场够大,吃的够多…但满机场的普京大叔的纪念品算怎么个意思…</h3><h3>4)印象里第一次坐莫斯科机场摆渡车,车上拉杆高两米…我大长手加近170的身高,竟然没够到!我们几个亚洲女子面面相觑依偎在一起乘了一路…战斗民族果然魁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