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正浓 我们聊聊幼升小的话题

丽丽

<h3><b>分水岭就是学前准备,俗称幼小衔接</b>。</h3><h3><br /></h3><h3>提前教育已经是一个完全不能回避的话题了,不论我们是批判也好,指责也罢,我们都无一例外的要面对这个局面。</h3><h3><br /></h3> <h3>小果儿,是个好姑娘,天真善良。</h3><h3>幼儿园时期,一路玩过来,爷爷奶奶同住,喜欢这个姑娘喜欢的不得了。</h3><h3>&quot;孩子进入小学再开始学习,本来玩的时间就不多!&quot; 爷爷牢牢的把握住孩子的玩的权利,鼓励孩子使劲儿玩。</h3><h3><br /></h3><h3>正值幼升小的暑假,我各种威逼利诱让小果儿一定要做一下学前准备。</h3><h3>可无奈爷爷权利太大,带着小果儿回了老家,开启了2个月的疯玩时光。</h3><h3>一个暑假,小果儿每天睡到自然醒,吃西瓜,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泳。</h3><h3><br /></h3><h3>一开学,傻了。</h3><h3>拼音两个月学完,可小果儿才接触拼音呀。</h3><h3>班上的娃一大半早已学完了拼音,老师无非只是走个过场。</h3><h3>写拼音?</h3><h3>小果儿拿笔的经历都不多,每天要写那么多的东西,哭,作业写到11、12点。</h3><h3>小果儿的爷爷气的胡子直掉,这个娃怎么回事儿,一点学习习惯都没有,怎么到学校去之后就完全变了样?</h3><h3>那么可爱的小果儿去哪里呢?</h3><h3>爷爷拎着包袱回家了。</h3><h3><br /></h3><h3>小果儿的苦逼生活才刚刚开始。</h3><h3>几乎没有怎么上过培训课,听课的习惯没有,也很难坐的住。</h3><h3>上课的知识吸收量差。</h3><h3>不爱写字,也认不了太多的字。</h3><h3>于是,就陷入了死循环,不听讲、不会做、不爱写。</h3><h3>小果儿的眼泪替代了笑容,这个局就像一个死局,怎么都打开不开。</h3><h3>第一学期的语文,以60分告终。</h3><h3><br /></h3><h3>我们上小学,老师都会强调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可学习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呢?</h3><h3>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去培养的,如果进入小学之前,你都没有学习过,你那里有学习习惯呢?</h3><h3><br /></h3><h3><br /></h3> <h3><b>是不是一定要去上专门的幼小衔接班呢</b>?</h3><h3>我觉得是因人而异的。</h3><h3> <br /></h3><h3>依依从娘胎开始,妈妈就坚持每天的阅读,給还在腹中的宝宝读故事。</h3><h3>这样的日子,一直坚持到现在,除非生病和特别的活动,依依妈妈一直都在坚持。</h3><h3>依依家的书不说有5000本,起码也有近2000本书了。</h3><h3>依依的识字量在进入小学前就几乎达到了小学3年级的水准了,这都是依依妈妈一点一点灌溉的,没有逼,依依就会了。</h3><h3>不仅如此,依依三岁时开始在外系统性的上绘本课、英语课还有创意课程和逻辑课程。</h3><h3>这些课程都是依依妈妈为孩子精挑细选的,周末和平时被妈妈有机的安排了起来,每天有学习的时间,有娱乐的时间。</h3><h3>周末会去上课、也会带孩子去踏青接触自然,寒暑假也会带孩子远行去认识世界。</h3><h3>这样的依依,很丰满。</h3><h3>她早已习惯了与知识的接触,并不畏惧,而是习以为常。</h3><h3>这样的依依,不太需要幼小衔接,因为她早已走在了学习的路上。</h3><h3> <br /></h3><h3>如果你的宝宝早就在各种各样的系统性培养中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数学、逻辑以及语言能力,那么我认为你不用太担心。</h3><h3>如果我们把小学比作森林,那么你的孩子早已在森林里生活过很多年了,进入小学无非是从森林A进入了B森林,孩子早已轻车熟路。</h3><h3> <br /></h3><h3>如果我们没有依依妈妈这么专业,我们应该如何做呢?</h3><h3>如果我们的孩子如小果儿一样,是整个玩过来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h3><h3>那么幼升小的暑假就是你的最后救命稻草了。</h3><h3>这两个月的突击不能带来如依依一样厚重的知识沉淀,因为时间不可逆,时间带来的作用力是不可取代的。</h3><h3>但这两个月的突击可以让孩子去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提前做好准备以至于不会手忙脚乱。</h3><h3>孩子能够明白家庭作业的概念,知道书写是无法逃避,需要每天练习的。</h3><h3>孩子能够学好所有的拼音不至于在前两个月的时间里反复认不清哪些可怕的拼音,苦苦挣扎。</h3><h3>建立思考方式,形成学习习惯。</h3><h3>早准备,总比不准备好。</h3><h3> <br /></h3><h3>其实,幼小衔接是一场家长的博弈。</h3><h3>用家长的格局和视野去博弈。</h3><h3>孩子的胜出和优越感,完全来自于爸爸妈妈。</h3><h3> <br /></h3><h3><b>这个暑假,就快来了</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