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八家棧的胡同和

朱英寿

胡同和丰记创办于1921年前,店址设屯溪镇海桥边,今屯溪老街10号,旧称八家棧。店铺为砖木结构三层,沿街开敞式,三进三厢,内以天井连接,前通老街街面,后通新安江河埠,店面进深数十米。店铺主要经营华洋杂货、绸缎妆套、八音乐器。<div><br></div><div>胡同和丰记为黟县胡氏创办,同和二字取意为彼此和谐,相互协和。《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天子无东顾之忧,方伯有同和之美”。胡同和刻意取同和二字为店号,体现了经营者对吉祥如意经营意境的向往和追求。同和二字且有着幽雅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商业气息。</div><div><br></div><div>招牌与招愰是商家向社会消费者宣传经营内容、特点、信誉等传统的广告形式,是一种行业的商品信息标识和标榜的手段。20世纪20年代后,八家棧商业繁荣起来,街面上店铺林立,百商云集,相继湧现出“胡同和丰记”、“江同有裕记纸号”、“天祥绸布庄”、“万隆提庄”、“同太衣庄”、“大吉祥号”、“庆记纱布号”、“茶饭客馆”等众多商铺。进入八家棧街面,抬眼望去,让人眼花缭乱的是各店家的过街招牌,高高低低悬空横挂在过街的二层楼上。胡同和丰记醒目的的大字过街招牌最为显眼,以简明的文字标识广告,详述商品信息,引导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div><div><br></div><div>八家棧的各店家过街招牌愰子成为了八家棧商业繁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八家棧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div> 商品广告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广告的成功与否,实际上是对商家竞争能力的挑战。胡同和的商品广告简单明了,没有五彩装饰,没有防伪标识,只有“胡同和号洋广杂货抄庄、设八家棧石库门内、各货出门、概不退换”,短短几言,阐明了胡同和的经营品种和经营宗旨。<div><br></div><div>这种商品广告可作商品包装随货出门,也可张贴,在营销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效果,促进了商品与商家的知名度。</div> 胡同和丰记在八家棧是一家较为知名的大店铺,遵奉“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的徽商传统商业道德,以赢得消费者的信誉和光顾。胡同和批零兼营,资金运用灵活,从1921年的一张售货发票可见一斑,一单生意售出商品近30种,成交金额大洋22元整。<div><br></div><div>一个大洋值人民币多少,暂且不去推算,但是22元大洋在现在的艺术品交流市场上可值万元以上人民币,足见胡同和购销渠道畅通,生意兴隆。</div> 据八家棧的老人回忆,胡同和约于屯溪解放改名为祥和布店,1956年公私合营时摘牌。岁月沧桑,胡同和丰记巳成历史,被人们有意无意留存下的故纸,记述着胡同和的往事,仿佛又看到了胡同和红火的昔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