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是我们连里的女高音歌唱家,孙丽研。她是我们草原上的百灵鸟,她美妙的歌声飘扬在草原上的蓝天白云,感染着我们18团,鼓励着兵团战士保卫边疆,建设边疆。</p><p>她考上了工程兵文工团,后又进入海政歌舞团。</p><p>走遍了祖国的边疆海岛为解放军战士演唱。</p> <h3>这是孙丽研在18团宣传队时,演小常宝。</h3> <h3>孙丽研在18团宣传队。</h3> <h3>18团宣传队。</h3> <h3>18团宣传队在我们五连小院排练。</h3> <h3>在连里时我和孙丽研是好朋友。</h3><h3>我在团卫生队学习参加宣传队跳过舞,后来杨医生找我谈话,跳舞和卫生员只能选择一项,要跳舞就专心跳舞,要做卫生员就专心做好卫生员的工作。我选择了卫生员,我更热爱医学工作。</h3><h3><br></h3><h3>后来孙丽研从宣传队回到连里和我住在一间房子里,连长让孙丽研协助我工作,有半年多的时光。</h3><h3>孙丽研她干不了我的工作,她满身都是音乐细胞。我就让她唱,我工作。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晚上都十一,二点了都不睡,躺在被窝里还在唱,指导员说过几次我们了,可还是兴奋的轻轻的唱,我静静地听着孙丽研唱歌。</h3><h3>孙丽研的歌声非常洪亮,在内蒙辽阔的空旷的原野,她一开嗓子十里八里都听得见,站在卫生所的门前向着一望无际的原野歌唱,美妙的歌声让人陶醉。</h3><h3>我和孙丽研最难忘的回忆,还是她唱洗衣舞的歌,我跳洗衣舞。孙丽研唱着西藏舞旋律的,洗衣舞歌,</h3><h3> 温暖的太阳照到了雪山上,</h3><h3> 呷拉羊卓若若尼格桑梅朵桑呃,</h3><h3> 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呃,</h3><h3> 是谁帮咱们得解放呃,</h3><h3> 是亲人解放军,</h3><h3> 是救星共产党,</h3><h3> 军民本是一家人,</h3><h3> 帮咱亲人洗呀洗衣裳呃……</h3><h3> 呷拉羊卓若若尼格桑梅朵桑呃……</h3><h3><br></h3><h3>我用西藏舞步跳着洗衣舞,平步,拖步,三步一撩,二步踢撩,单靠步,连靠步,长靠步……</h3><h3>在连里我和孙丽研又唱又跳,瞭望一望无际的原野,有着最美好,最快乐的回忆。</h3><div><br></div><div>这张照片世隔48年我与孙丽研在香港见面,我们不在是快乐歌唱舞蹈的小姑娘,而是白髮苍苍的老太婆了。我们好像还在连里一样说不完的话。</div> <h3>我们五连第一批卫生员尹翔,王慧珍,张援平。</h3><h3><br></h3><h3>尹翔很有才华北京四中毕业的高才生,但因他的哥哥牺牲了,很早尹翔就调回了北京。</h3><h3><br></h3><h3>这张照片是王慧珍和张援平。</h3><h3><br></h3><h3>五连卫生所不但是医疗场所,也永远是欢乐的音乐🎶爱屋。</h3><h3><br></h3><h3>王慧珍非常喜欢唱歌,每天都是从早唱到晚,而且会吹口琴。她最喜欢唱的都是老歌曲。她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开“,"一盏红灯照碧海","红旗颂"……特别好听。王慧珍最爱唱的歌是马玉涛的"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牛羊肥壮,驼铃响,远处的工厂冒青烟……“。</h3><h3>她吹口琴的"小路",那悠扬动听的歌曲使陶醉,常常听着听着就流出了眼泪,引起思乡之情。</h3><h3>王慧珍吹我轻轻地唱:</h3><h3>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h3><h3> 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h3><h3> 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h3><h3> 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h3><h3> 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h3><h3> 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h3><h3> 纷纷雪花掩盖了他的足迹,</h3><h3> 没有脚步也听不到歌声,</h3><h3> 在那一片宽广银色的原野上,</h3><h3> 只有那一条小路孤零零…… </h3><h3> </h3><h3> 一条小路伸向远方……</h3><h3><br></h3><h3>后来王慧珍去了小院卫生所,我们俩分开了。</h3> <h3>在连里时孙丽研考上了工程兵歌舞团之后,曹丽芝又当卫生员了,她和孙丽研一样滿身的音乐细胞,天天唱歌,我工作,边听曹丽芝唱,好像天生就会唱歌。我记得丽芝最爱唱的是:“走向着高高的兴安岭呦,我瞭望南方啊。山下是茫茫的草原噢,它是我亲爱的家乡……。“</h3><h3>记得那时丽芝常常站在高高的铁道上(因为那时京包铁路地势最高),向着黄河的方向,仰望着一望无际的盐咸沙滩地,唱呀,唱呀!</h3> <h3>退休后丽芝在老干部合唱团演出。</h3> <h3>这是在20年庆聚会时我和曹丽芝。</h3> <h3>这是我们连美丽的张华,她不但长的漂亮而且多才多艺。音乐🎶天赋,造就了张华洪亮的歌喉,给五连战友带来无穷无尽音乐快乐的享受。</h3><h3>张华她是我们北京知青飞翔在草原上的百灵鸟。</h3> <h3>张华又唱又跳又伴奏,文艺天才。</h3><h3>在连里过年过节给我们表演,她快乐的笑容给我们带来欢乐。年年聚会,年年唱,洪亮的歌喉美醉了我们五连战友们。</h3> <h3>女高音歌唱家张华,于北京军区老干部合唱团。</h3> <h3>美丽的传说。</h3> <h3>张华的葫芦丝悠悠扬扬的凤尾竹,美妙的乐曲,让我们五连人好似回到第二故乡,内蒙古大草原。</h3> <h3>多才多艺的张华演秦杨琴表演。</h3> <h3>曹丽芝和張华同台演出。</h3> <h3>这是我们连里的京剧艺术家何兆林,她的京腔昀味,那作派,唱腔就是老北京人的味道,我们老北京的角儿。</h3> <h3>记得每逢过年过节就演出节目,最难忘的是何兆林给我们唱红灯记里的李铁梅,《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记得那是1970年过八一建军节,全连搞了一个联欢活动。</h3><h3>连里北京老高中的张国玺拉胡琴,老高中的王喜光(他们非常有文化底蕴,很有才华的),可是他故意开玩笑,想让何兆林唱不上去看笑话,于是张国玺和王喜光把胡琴把琴弦调高八度,</h3><h3>调起的特别高,本想看何兆林的笑话,没想到高八度何兆林照祥唱上去了,而且唱的非常优美,唱腔悠扬委婉,动作姿态,声情并茂,那京腔京味把北京的知青给感染的把思乡之情带回了北京。</h3><h3>整当唱的高潮时候,大家情绪正当高涨时,咔嚓一声弦断了。弦绷的太紧了,弦断了,何兆林继续唱,直到唱完。我们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张国玺和王喜光故意搞恶作剧没搞成,反而把弦断了,要想修还需要等到回京探亲。</h3><h3>王喜光目地没答到,就给何兆林起了个外号</h3><h3>"断弦"。现在老了,每当说起王喜光的恶作剧都哈哈大笑。</h3><h3>当年何兆林的京戏是我们北京知青最喜欢的,过年过节就唱上一段,一直到现在50年了,每次聚会都给大家唱,何兆林就是我们北京知青的情怀,一生一世的五连北京情怀。</h3> <h3>何兆林的文艺天赋。</h3> <h3>这是我们连天津的京剧艺术家常淑玲和北京的京剧艺术家刘云,同台表演京剧《梨花颂》。把国粹艺术演义的淋漓尽致。</h3><h3>高雅而绚丽的京剧艺术在五连百花齐放。</h3> <h3>我们五连的成素琴,是真正的蒙古大地的百灵鸟,她从小生长在辽阔的内蒙古,她的蒙古盷味的草原歌曲,那蒙古族的风情,让我们陶醉在蒙古族歌海美妙的旋律中。</h3><h3>成素琴的歌声是内蒙古最有民族盷味草原百灵鸟。</h3> <h3>二胡演奏家刘云。</h3> <h3>我和连当年崔岩八一节跳新疆舞。</h3> <h3>现在的崔岩越老越美。</h3> <h3>朱桂英的新疆舞。这是在新疆旅游时拍的照片。</h3> <h3>李兰的走西口。这是去黄河壶口旅游时拍的照片。</h3> <h3>张援平在文化大革命初跳忠字舞。</h3> <h3>張援平小时候跳蒙古舞,没想到毛主席一声令下真的来到了内蒙大草原。</h3> <p>张援平学校时跳西藏舞。</p> <p>张援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北航文工团时跳白毛女。</p> <h3>记得是70年内蒙歌舞团下到我们连下放劳动改造,舞台设计总监是蒙古族,他叫耶拉。</h3><h3><br></h3><h3>耶拉他觉得我们连的劳动强度太大了,吃的筱面,刚絲面,窝窝头,太难吃了。累的腰疼,我给他扎针灸,他不想出工,让我给他开假条,开病号饭条。</h3><h3>我给他讲条件教我跳蒙古舞。教我蒙古舞的硬肩,耸肩,笑肩,双肩,碎斗肩,绕肩,大柔臂,小摆臂,摆臂,硬腕手姿。</h3><h3>基本舞步,平步,错步,踮步,摇蓝步,碎步。还教我蒙古族的筷子舞。</h3><h3>后来耶拉回家探亲给我拿来了蒙古族服装,我跑到包头东照像馆,照了穿蒙古族服装的照片。</h3><h3><br></h3><h3>耶拉还为我画了一张背着药箱的画,写了首诗,《飒爽英姿五尺抢,曙光出照演兵场》。</h3><h3><br></h3><h3>后来被殷耀喜指导员发现给撕了,说我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还让我站在毛主席像前底头认罪,一站就是四个小时。</h3> <h3>我妈妈很喜欢我这张照片,在海淀区五道口照像馆上了颜色,我一直保存到今,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一片蒙古情怀。</h3> <h3>退休后我参加了海淀区老年舞蹈队,与舞蹈大师杨艺老师交上了朋友,一起舞蹈,很开心。</h3> <h3>杨艺是北京的交际舞老师,首创北京平四,而且广泛流传。</h3> <h3>我和杨艺老师跳的水兵舞,《吉特巴》。</h3> <h3>和杨艺老师跳北京平四。</h3> <h3>翩翩起舞。</h3> <h3>很开心能与杨艺舞蹈大师习舞。</h3><h3><br></h3><h3>这也成为了历史了,2O10年不小心摔成了重伤,多发骨折,从此走路靠轮椅,全身疾病。</h3><h3>在也不能快乐的跳舞了!</h3><h3>老年多病的我现在满满的都是历史的回忆。</h3> <h3>这是我们18团大礼堂,现在大礼堂己不复存在了,可它给我留下一段深刻而又难忘的回忆。</h3><h3><br></h3><h3>那是1970年的春节,我们知青到内蒙大草原的第一个春节,我们都很想念家乡。</h3><h3><br></h3><h3>我们团在大礼堂开了春节大联欢,共十一个连队,加上团部,全团6千多人。</h3><h3><br></h3><h3>大会在年三十的下午举行。</h3><h3><br></h3><h3>1连,2连,3连,4连,5连,6连,7连,8连,9连,1O连,机运连。例队就地落坐马扎,摘掉头上的皮帽子,扣在脚上,暖和一些,发的棉鞋很薄不保暖。大礼堂热闹非凡,团传宣干事组织全团拉歌,歌声像热浪一样,一浪更比热浪高。</h3><h3><br></h3><h3>由1连开始唱《团结就是力量》,给予热烈的掌声,拍,拍拍拍,拍拍拍。</h3><h3>主席台上喊到,“一连唱的好不好",齐声呼喊"好”,"一连唱完二连唱",拍拍拍,拍拍拍,的热烈鼓掌。"二连的来一个!"</h3><h3><br></h3><h3>二连住扎黄河边,离团部有30华里,行军到团部己经很累了,二连仍然高唱了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祖国的大地……"</h3><h3>主席台上喊到"二连的唱的好不好?!全大礼堂齐声呼喊好!好!好!</h3><h3>二连唱完三连唱,掌声不断,拍,拍拍拍,拍拍拍!</h3><h3>轮到我的五连,指导员指挥,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时我们都鼓足了劲喊唱,努力让我们五连的声音比别的连高,喊的嗓子都痛了,情绪无比高涨。热烈的鼓掌,手拍的都痛了。</h3><h3>一直到十连唱完。</h3><h3><br></h3><h3>誓师大会开始了,团长开讲了,向全团发出号召,工业团变农业团,引黄河水灌概,要种水稻,要把后套平原变江南,要把盐咸沙滩地变良田,要植树造林,誓把沙漠变绿洲。</h3><h3><br></h3><h3>团长慷慨激昂的讲话,激动万分,给予了暴风雨似的掌声。</h3><h3>那时候我们还不满18岁,69届的知青才14,5岁,团长真正意义的讲话还不那么听得懂。</h3><h3>但只有一个信念听毛主席的话,建设边疆,保卫边疆,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豁出一条命来干革命,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h3><h3><br></h3> 团长讲完话之后,全团汇演,每个连都要出节目。<div>记得我参加了我们连10班组织的节目。因为我一开始就到了10班,一个星期之后就去了团卫生队卫生员培训班,所以我还是1O班的人。</div><div>班长陈云辉,她是北京刚院附中的老高中的,人长的很漂亮,也很有才华,后来她的当海军男友牺牲了,再后来就调走了。</div><div>记得陈云辉组织编了一个新疆舞,歌颂毛主席的,我们在后台脱了棉衣,换上了毛衣毛裤。</div><div>当时大礼堂虽然6千多人,但零下二十多度还是很冷。</div><div>我们几个人跳《日夜想念毛主席》新疆舞。其它人随佟競琴白亚珍等人伴唱。</div><div> 毛主席呀毛主席,</div><div> 日夜都在想念你,</div><div> 我要勤生产多卖力,</div><div> 把盘缠来攒起吔,</div><div> 有一天我去看你,</div><div> 普天下的人民都爱你吔,</div><div> 想念毛主席。</div><div> 哎!想念毛主席吔,想念毛主席。……</div><div><br></div><div>我们跳着陈云辉编排新疆舞步,三步一抬,三步一踢,支字步,垫转步,横错步,前错步,后错步,横切步,点步,屈腿步,垫步,弹步,提步……</div><div>新疆舞是兰花指,脱帽式手势,三步一抬,用动脖子,眼神,摆动,软手打开向上绕腕摆动,五位手打开向上绕腕加上动律摆动,7位手胸前打开手腕立腕动律摆动……</div><h3>轻快的舞步,优美的舞姿,当跳到毛主席吔,毛主席吔,我们都流泪了。</h3> <h3>记得我们连还唱了一首《北京颂歌》。 </h3><h3>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h3><h3> 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h3><h3> 啊 北京啊北京,</h3><h3> 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h3><h3> 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h3><h3> 各族人民把你赞颂,</h3><h3> 你是我们心中,一颗明亮的星,</h3><h3> 火红的太阳。照耀在中南海上,</h3><h3> 伟大的首都,你是毛主席居住的地方,</h3><h3> 啊 北京啊北京……</h3><h3>大礼堂全团人都跟着一起唱,歌声响彻云霄,</h3><h3>大家都流了泪。</h3><h3><br></h3><h3>那时我们连还在团部,后来才搬到农药厂。</h3><h3>当全团连队都演义完,回到五连营地,我们都没有讲话默默地回到宿舍,我不由的走到九班十班。在宿舍里大家轻轻的又唱起了北京颂歌,我们小声地唱起来,越唱声越大,最后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哇的一声我们都哭了。</h3><h3>指导员连长马上赶过来,哄了这个又哄那个,怎么边哄不过来。后来董成华文书拿来了炊事班分的面和饺子馅,开始包饺子情绪才缓和下来。</h3><h3> </h3><h3><br></h3> <h3>这是我们十班的陈云辉班长。</h3> <h3>我的口粮在连部,9班IO班都没有我的份,赵孝杰连长说:"哭啥子吗,走,回去包饺子,你这个丫头!"</h3><h3>回到连部,面扳,軒面仗,饭盆都分配到班里了,我们连部什么都没有了。</h3><h3>连长就把报纸往写字台上一扑,撒上面粉就开始了,没有菜刀,就用手术刀,没有軒面仗就把100亳升注射器抽出来轴心当軒面仗,就开始包饺子了。可以说包的是什么样子的都有。</h3><h3>包好了又没有盆煮,怎么办?通讯员闫建康,小木匠刘金生,电工李其志,文书董成华,卫生员尹翔,王惠珍,张援平。我们都饿的前心贴后心了。</h3><h3>赵孝杰连长灵机一动,在炉子上的铁壶里煮起了饺子,煮好了又涝不上来,把勺子撸成九十度,直上直下地涝出来了。</h3><h3>好久没吃到肉了,真香呀,我们狼吞虎咽,囫囵吞枣地吃了个肚歪。</h3><h3>吃包了,望着圆圆的月亮,满天的星斗,默默地还是想家,想爸妈,想北京,想天安门。</h3> <h3>我们内蒙兵团二师18团5连,在那坚难困苦的年月,却是人才备出的年代,可畏人才济济。</h3><h3>辽阔无际的草原,滚滚黄河水,万水泉的泉水,润育了我们连出现了孙丽研,張华,何兆林,曹丽芝,成素琴,王慧珍,迟四树,王宏路,苏昱平,等嘹亮歌喉的歌唱家。</h3><h3>常淑玲,刘云,何兆林,国粹京剧艺术家。我们连这些热爱歌唱的战友,就是我们连的艺术家,就是草原上的百灵鸟!</h3><h3><br></h3><h3>在那个坚难困苦的年代,歌唱是我们兵团战士最大快乐。由其是望着一望无际望不到天边的原野,歌曲是最大的精神支柱,放声歌唱,缓解思乡之情,鼓励着战胜困难,坚苦奋斗,建设边疆。</h3> <h3>半个世纪的五连苦中带乐,豆蔻年华的我们把青春芳华撒在蒙古大地。</h3> <h3>《结束语》在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8年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贪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迊他们去。》</h3><h3><br></h3><h3>毛主席的号召使得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席圈全国。</h3> <h3>在那个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年代,我们这一代人,北京,天津,石家庄,大同,呼市,包头,青岛,宁波的,66,67,68,69届,高中初中,14,5岁至18岁的知青,怀着一颗纯洁的心来到了,正时中苏边境极其紧张形势下来到祖国的边疆。</h3><h3><br></h3><h3>当年我们内蒙18团5连的战友们,天当被,地当床,吃的是一锅饭,喝的是一口井的水。我们5连战友们,一起战风沙,一起耐饥饿,一起抗劳苦,一起保边疆,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把滿腔热血洒在祖国的边疆内蒙大草原。</h3><h3><br></h3><h3>我们这一辈子能在青年时期在草原大地,让盐咸荒滩变良田,让狂风沙地变绿洲,让巍巍大青山变牧场,让滾滚黄河灌稻田,让黄河后套平原变江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曰月換新天。为内蒙古建设贡献青春,我们五连的战友们的血水,汗水,泪水撒在了蒙古大地。</h3><h3><br></h3><h3>我们这一辈子,有的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的出生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的年代,都生长在红旗下,经过坚难困苦的洗礼,是共和国的同龄人。</h3><h3><br></h3><h3>我们这一辈子,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历经风雨坚苦磨炼,坎坎坷坷坚难一生,是见证共和国与共和国同成长的一代人。</h3> <h3>半个世纪,5O年,弹指一挥间。青春岁月的流失,化时代的知青时代己成为历史。</h3><h3><br></h3><h3>当年15,6,7岁的知青,经过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吃大苦,耐大劳,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磨炼,带着病痛和伤痛返回故乡,共和国的第一代人老知青,己变成了历经苍桑年老多病的老人。</h3><h3>虽然这场运动早己挥之而去,但我们饱经风霜的一代人,留给人们的记忆,是深刻的,永远挥之不去的,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那段刻苦铭心的峥嵘岁月。</h3><h3><br></h3><h3>回望兵团的蹉跎岁月,悲欢离合交织着血和泪的坚辛。</h3><h3>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记忆,献给了祖国边疆!</h3><h3><br></h3> <h3>当年的万水泉,现在高楼大夏平地起,成为包头市稀土高科技园区。</h3> <h3>这是18团的残垣断璧,半个世纪,一个时代过去了,化时代的知青运动己成为历史,把我们豆蔻年华,永远留在内蒙古万水泉。</h3> <h3>包头市人民政府设立展厅,为记念我们18团,为内蒙古人民做出伟大的贡献!</h3> <h3>五连战友在北京20年庆聚会留念。</h3> <h3><font color="#010101">五连战友反回内蒙万水泉30年庆聚会留念。</font></h3> <h3>五连战友返回内蒙万水泉45年庆聚会。</h3> <h3>五连战友在石家庄市47年庆聚会。</h3> <h3><br></h3><h3>我们五连的战友们无论是青春无悔自有青春血色浪漫的光荣历程,还是青春有悔自有青春不堪回首的往事。</h3><h3>虽然当年历尽艰辛,吃尽人世间辛酸苦辣,但我们还是很怀念留住我们青春的难忘知青岁月,怀念蓝色蒙古高原美丽博大,怀念那里纯朴的内蒙人民。</h3><h3>在那蹉跎与峥嵘的岁月里,给我们留下,最难望的,最珍贵的,永远不能忘怀的,就是那深深的战友情怀。</h3> <p>50年后我们连在五连红旗上签名。</p> <p>这是我们连50年后的五连文集,收集了一百多篇文章,</p><p>一千多张当年的老照片。</p> <h3>我们连这集我的《第一声啼哭的亲吻》获得</h3><h3>优秀奖。</h3> <h3>我们五连50年在天津聚会。</h3> <h3>再回首,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怀念50年的第二故乡,重反大草原。</h3><h3><br></h3><h3>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巍巍大青山牛羊满山野,碧绿的草原洒满鲜花,滚滚黄河东逝水。柏油彩路好似飘带飞向远方,高楼大夏高崇入云端,高架铁路奔腾飞向北京,今又换了人间。</h3><h3><br></h3><h3>坐落在包头市万水泉18团纪念大鼎,是我们的青春芳华,永远的记忆!</h3><h3><br></h3> <h3>内蒙兵团卫生员的故事就此结束了,5O年前带着一颗稚嫩的心,在却医少药的边疆,我为我的五连战友做医疗,风风雨雨,有做不到的,敬请战友们多多包涵,谢谢大家。</h3> <p>50年半个世纪记念内蒙兵团18团。</p> <p>内蒙兵团50年庆祝活动。</p> <p>张华和张援平演义《梁山伯与祝英台》。</p> <p>兰润和张援平演义内蒙二人台。</p> <p>丽芝和王宏路唱响怀念第二故乡万水泉。</p> <p>兰润和张援平演义内蒙二人台。</p> <p>何兆林演义评戏《何支书吃元宵》</p> <p>曹丽芝和张华演义《凤尾竹》</p> <p>于大任手风琴《花儿与少年》</p> <p>小合唱《把情留在包头》</p> <p>东方红歌曲。</p> <p>于大任手风琴《草原女民兵》</p> <p>包头市为庆祝内蒙兵团5O年举办文艺晚会。</p> <p>五连小合唱齐唱《我和我的祖国》</p> <p>包头市庆祝内蒙兵团50年庆祝活动。</p> <p>内蒙兵团18团5连连旗由18团纪念馆收藏。</p> <p>1969年~2019年,50年半个世纪我们</p><p>都老了,五连合唱队歌唱我们的青春年</p><p>华,歌唱我们的第二故乡内蒙古包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