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之外的世界-记以色列约旦游2

Sooye

<h3>伯利恒。这里是A区,这里是约旦河西岸,这里是巴勒斯坦。</h3><h3><br /></h3><h3>在行程单中有一个地方被我们刻意略过了,签证时没说,出境时也没说,但行程总结时,它却同时被小火和我列成了No.1。</h3> <h3>盗一张网上的地图。约旦河西岸,(是地图左中的加沙地带以外的绿色部分)这里被划为A、B、C三个区。</h3><h3>A区在安全和民事方面都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辖。B区由巴勒斯坦方面管民事,以色列方面管安全。C区,安全和民事以色列方全管。完全自治的A区只占约旦河西岸总面积的18%。</h3> <h3>公元前摩西指出迦南是上帝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犹太人来到此建立了希伯来王国。亚述、巴比伦、波斯入侵,最后罗马人来了,将犹太人赶走,将犹太省改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断迁入。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h3><h3><br /></h3><h3>然后就是"犹太复国运动",历经2000年流放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随着70万欧洲犹太移民的迁入,六日战争后将联合国留给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国土也收入囊中。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h3> <h3>以色列人和车牌禁止驶入A区,所以我们在大马士革门搭乘阿拉伯公交车前往伯利恒。</h3> <h3>伯利恒的包车司机执意要带我们去联合国难民营,一样的车费,很难拒绝…门上是用旧炮弹做成的钥匙</h3> <h3>2014年,被杀害的巴勒斯坦孩子</h3> <h3>多年争斗和流放后,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提出巴勒斯坦自治。同样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拉宾被刺杀了,那些人呼喊着和平,却无法忍受之前所有的牺牲换来的土地被拱手让出……</h3> <h3>从耶路撒冷过来,对比尤为强烈。从商业到车况,这个国家甚至没有自己的货币,流通的是以色列货币谢克尔。</h3> <h3>伯利恒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耶稣诞生之地。这里的圣诞大教堂是基督徒的圣地。</h3> <h3>整个行程中唯一让我们不安的存在,便是和川普这货的各种撞期…一早圣诞教堂周边的路就都被封了。</h3> <h3>然而中午我们又突然被放了进来,门口的小哥忿忿地说,川普他怕了!不来了……我想说,你们布置成这样,FBI是做啥吃的…</h3> <h3>圣诞教堂门口的马槽广场</h3> <h3>不同于一般的教堂,圣诞教堂不设正门,只有一个1.2米的门洞,名为"谦卑之门",意味着任何人都必须弯腰才能进门。传说这并非教堂建立者康斯坦丁大帝他妈咪的原意,只是被十字军占领期间,十字军把大门封了阻击阿拉伯人,重建后不知道是懒得改,还是觉得让人弯腰挺好,沿用至今。</h3> <h3>主教堂大修中……导游说工作人员在克隆</h3> <h3>伯利恒之星。耶稣出生的地方被镶了个十四角星。上书,圣母玛利亚诞耶稣于此。上方是各教派的十五盏长明灯。据说这个洞一般要排一小时才能摸一下,感谢川普帮我们吓走了旅行团,这一天教堂竟然没人,我们四爱看多久看多久…</h3> <h3>玛利亚把马槽当做摇篮,把出生后的耶稣放此喂养。</h3> <h3>通往耶稣诞生地的门洞,其实伯利恒之星位于教堂的地下。</h3> <h3>伯利恒的野外的牧羊人放牧地遗址。耶稣基督降生的当夜,一群牧羊人在此放牧。有天使突然显现,对他们报喜,说:"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世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牧羊人们到伯利恒,在马槽中看到耶稣,成为最先拥抱耶稣的人。然后,就把天使的话传开了。</h3> <h3>巴以隔离墙。2002年起以色列为反击暴力冲突起建。计划全长810公里,将85%的巴勒斯坦地区圈在里面。巴以隔离墙基本布满了涂鸦,但鲜有仇恨的字眼,更多的是呐喊和对和平的向往。</h3><h3>想起有人在第一篇游记后问我,以色列人在哭墙真的哭么?他们哭什么?我说是,大概是哭他们两千年来游离失所的冤屈。哭墙是他们的圣殿留下的唯一残骸和精神寄托。那么面对隔离墙,这大概是面对那个冤屈的民族更为冤屈的民族的呐喊。</h3> <h3>英国人Banksy的涂鸦中最知名的几幅,为跑到跟前拍一下,有点在伯利恒打卡的感觉……</h3> <h3>Banksy在紧挨着隔离墙的地方开了家艺术酒店</h3> <h3>正好赶上tea time,我们临时起意决定面对着隔离墙来顿英式下午茶</h3> <h3>咖啡馆内景。钢琴旁那个漂亮书架其实也是一扇门,看到工作人员突然打开书橱进去,有种看电影的感觉。</h3> <h3>里面有个有关隔离墙的博物馆。团长供图</h3> <h3>返回耶路撒冷。通过边界的时候,当地人要下车过安检,而外国人不用,上来三个荷枪实弹的以色列警察检查护照。看到他们友善的微笑,突然觉得不是滋味……</h3> <h3>之后的几日我们绕去了约旦,但我想从回到以色列的日子接着叙述。</h3><h3><br /></h3><h3>经从北部关口,我们回到以色列,来到加利利湖。这里是耶稣的第二故乡,也就是说去耶路撒冷前年青的耶稣一直在这里执事。</h3> <h3>我们入住的小酒店,对面就是个老城堡。</h3> <h3>面对加利利湖,感受到了一个静谧而充满艺术气息的以色列</h3> <h3>从加利利开始,我们决定自驾。在"租租车"上没有搜到这个小城,只能一早冲去了酒店边上的Hertz。其实我本意想租辆美国车,够重也比较顺手。但是店里只有辆破破的现代,(说它破是因为我和店员核对刮痕的时候,两个人至少说了十几个"this")我围着它转了一圈,发现手刹排档倒都有…也就放弃挣扎乖乖把它开走了…</h3><h3><br /></h3><h3>其实我们先去五饼二鱼堂吃了个闭门羹,团长无耻地说是为了让你先练练手。所以五饼二鱼的故事请大家自己百度了。基本就是这么个标记</h3> <h3>拿撒勒,天使报喜堂。<br /></h3> <h3>这个教堂被称为Basilica of Annunciation,而非church,说明它是基督教中的最高制式,在基督教教堂中位列前五。</h3> <h3>天使在此地向玛丽亚报喜,说她要生下耶稣。圣灵感孕后,玛丽亚的未婚夫想休掉她,得到天使的启示后,决定带着玛丽亚母子去伯利恒报户口,躲避罗马人的清剿。</h3> <h3>这个教堂里布满了世界各国送来的圣母圣子像…有一些,呃…欣赏无力…但不影响它成为最特别的教堂。</h3> <h3>其实这个教堂的大部分也是存在于地下。</h3> <h3>离开拿撒勒,我们前往阿卡古城。</h3> <h3>眺望地中海…</h3> <h3>阿卡古城是十字军东征的最后个据点,大到超过我们的预估,短短两小时没能走完</h3> <h3>这个古堡在地下埋了几千年,所以感觉在以色列参观这几天,都是走着走着就到地下去了…</h3> <h3>趁夕阳前赶往巴哈伊花园。俯瞰海法市</h3> <h3>1844年,伊朗人巴孛告诉人们,上帝的信使即将到来,(之前的信使包括摩西、穆罕默德和耶稣…)最终,在1850年巴孛被公开处死。而巴孛预言的这位信使,便是他的追随者巴哈欧拉,他按照先知巴孛的预言创立了巴哈伊教,并在海法的卡梅尔山指定了先知巴孛的陵寝,今天的巴哈伊空中花园。</h3><h3>在今天有很多名人信奉巴哈伊教,潘石屹就是其中之一</h3> <h3>海法的美丽与现代化令人惊叹</h3> <h3>入夜我们到达特拉维夫。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挤满人的酒吧,开至深夜的超市和商铺</h3> <h3>终于不用吃三百人民币的鸡了…酒吧也不是只供麦芽汁了…</h3><h3><br /></h3><h3>只是有个问题出乎我们意料,貌似出了耶路撒冷就鲜少看到英语。车行一路,高速入口只有希伯莱文,停车除了P字,一个字都不懂…(我一路哀叹,今年的十二分会不会都扣在以色列了…),就算是点个饮料,我拿着右下的饮料单看了五秒钟…又默默地把它颠倒个个…</h3> <h3>满城尽飘彩虹旗…特拉维夫被CNN称为"世界最佳同志蜜月旅行之城"。</h3> <h3>6/3有今年同性恋骄傲游行</h3> <h3>看到结婚的这一对,小伙伴感叹说,这世界到底还是自由的</h3> <h3>今年的口号是,女性推动改变……额…</h3> <h3>共享单车…</h3> <h3>电动车</h3> <h3>这里满街的短裤+露脐装…想起稍穿着暴露就会被白眼的耶路撒冷,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国家</h3> <h3>有四千年历史的雅法古城,据传来源于诺亚儿子的名字</h3> <h3>比人脸还大的花</h3> <h3>所有的街道以星座命名</h3> <h3>记得六七年前由于《一次别离》开始流行中东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其中一部叫《柠檬树》。由于以色列国防部长的到来,萨马的柠檬园被隔离荒废,她屡次尝试闯入,一路诉讼,最终,国防部长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家圈了起来……</h3><h3>20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帝国瓦解,三种政治思想流行起来:民族自决;比例代表选举;国界的无限加强和通关限制。最后一条让整个中东变成了一地碎片,当习惯了卷起铺盖躲避战争的中东人,发现不再能理所当然地回到故乡,他们的错愕与愤懑无处发泄。</h3><h3>从耶路撒冷到伯利恒,从静谧的加利利湖到开放的特拉维夫,这就是以色列,是圈里也是圈外的以色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