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古八景图。千年古县,美哉中江。

猪小七

中江古八景之"万柳奎龙"。位置在城南铜鱼山与玄武山之间,东溪之畔,古之沿溪遍植垂柳,以补铜鱼、玄武山之阙,称作万柳。铜鱼山上有明代所建的"联雲塔",今称南塔。 中江古八景之"宁国响壁"。隋代古刹名福会寺,宋改称宁国寺,清改作灵皈寺。唐王勃曾作《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记》,称"轩冕将风之交映,钟鼎与河山共远。”宋县令万当世游寺作有《响画赞碣》,刻石存于僧寮,称"引掌大拍,和首载生,始则杳杳然若细流发之深谷,终则铮铮然如凉飕振之远空。”,僧无德有诗云"僧繇妙墨画西方,月殿时闻有异香,不信佛前微拍手,空中音乐韵宫商。”清初,某县令好奇拆响壁视之,无所得,恢复后壁不再响。今古寺不存,其地为县政府,原电影院,原公园各有一部份。 中江古八景之"栖妙飞霞"。在凯江西岸栖妙山(西山),有集虚观,后有雷神庙,今改作寿宁寺。夏日傍晚,红日将隐于西山之下,往往红云当空,漫天飞霞,景致美幻。 中江古八景之"宝城瑞魁”。宝城山在县城之东,又叫五城山,也叫东帽山,今称魁山。山之腰曾刻斗大一"魁”字,今山之巅建有魁山阁。 中江古八景之"红崖晓映”。大西门外,凯江彼岸。 中江古八景之"西江夜调”。西江即凯江,古城夜自清静,唯江流叮叮嘤嘤,自成音调。 中江古八景之"三台续脉”。 中江古八景之"圣泉文石”。圣泉在玄武山之下,产文石,其纹如龟蛇、松柏、梅竹、花草人物等,即今之中江花石。圣泉早巳湮没不在,唯山上玄武观重修后翼角飞翘,仙气不减。中江花石现在已难得寻见,中江博物馆有一批收藏,可窥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