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b> 我 的 父 亲<br></b><b> 2005年,父亲已是75岁高龄,开始写作回忆录,第一稿完成于2006年1月,春节前夕。之后反复修改,于2008年10月完成第二稿,2012年春节前夕,又补充了"离休后的十八年"一章,做了一些小的修改,应该算是完成了第三稿。这样,前后历时7年,终于完成。史料未及的是,它也为父亲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句号。<br></b><b>回忆录总结了父亲一生的家庭、生活、工作历程,虽然未见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饱含了一个普通人的不平凡一生,透着一个男人的大度和胸怀;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爷爷(姥爷)对亲人的无限深情和无私关爱;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感恩情怀的普普通通的好人;一个一生追求宁静、淡泊、与世无争、知足常乐的老人的印记。文中还有许多人生感悟堪称经典,读罢感到父亲对人生可谓大彻大悟。<br></b><b> 父亲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正如他八十岁生日写的"八十有感":<br></b><b> 风风雨雨八十年,酸甜苦辣都吃遍。<br></b><b> 八十来得真不易,生活路上多艰险。<br></b><b> 深受极左思潮苦,好人一生总平安。<br></b><b> 晚年生活真幸福,不是神仙赛神仙。<br></b><b> 这是对父亲一生的高度概括。父亲的童年、少年历经磨难,16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22岁由唐山调到了条件极端艰苦的张家口宣化,一待就是近六十年。父亲一生经历了中国的历次运动,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每次运动都会成为被整的对象,但由于父亲平时做事小心谨慎,为人老实厚道,所以那些想整他的人始终没有得逞,历次运动都算是平安度过,没有受到大的冲击,父亲总说好人一生平安,他心里始终坚信这一点。虽然,历次运动都平安度过,但在那个讲出身、论成份的年代,父亲可以说是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直到1980年,父亲已经48岁,才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级别离休时只是副处级干部。<br></b><b> 父亲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从16岁考入冀东建国学院到离休,整整工作了50多年,将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事业。1954年父亲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支援条件艰苦的地区,由唐山专署工商科调往条件艰苦的张家口地区宣化,他毫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分配,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只身到了一个陌生的、偏远的、落后的地方。当时父亲只有22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父亲说,当时根本没考虑去不去的问题,认为到哪儿都是革命工作,服从革命需要是天职。与父亲一同调到张家口地区的有27人,由此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br></b><b> 无论是在条件相对好的唐山还是在条件极端艰苦的宣化,父亲的工作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做着平凡的工作,为人豁达,从无怨言。他的才华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还是绽放出了异彩,他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很多的文章,在单位也是深得领导赏识,他得的奖状无数,自己一直都保留着。父亲做事严谨而井井有条,有收集整理文字资料的习惯,冀东建国学院的毕业证书保留了四十多年,办理离休时很多人已经无法找到,有这个证书非常顺利地办理了离休手续。<br></b><b> 父亲几乎经历了所有的解放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运动,又因为受累家庭出身,所以,父亲的性格非常内敛,做事谨小慎微,但为人正直,一生没有做过伤害别人的事。从自传中还是感到他心里很安慰,"风风雨雨十几年,我没有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挨斗受批,算是很幸运了,因为我没有做过对不起人的事,工作也没有出过错。文化大革命中,我也没有害过人、整过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好人一生平安。"<br></b><b>父亲的一生就是好人的一生。工作期间,对领导、对同事礼让三先,和和气气,即使那些曾经以家庭出身为借口,一直阻碍他进步,不让他入党的人,他也能谅过,心里没有记恨,文革结束后,有些人受到了处分,他还是很客气地待他们。他真的做到了心底无私天地宽。<br></b><b> 对家人,无论老少,都是先替别人打算,先考虑别人的感受,从来没有对儿女提出过什么要求。特别是离休后,还学起了干家务,自己的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对生活充满乐趣,哪怕是听听京剧、看看养身节目、逛逛超市,到唐山逛逛集市,也是兴趣盎然。对生活、对别人要求甚少,所以,什么事都感到非常知足,真正做到了知足常乐。除了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还力所能及的照顾母亲,关照儿女,特别是对孙女、外孙(女),可谓呵护有加,无微不至。<br></b><b> 父亲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能力令人钦佩。平时父亲很注意学习,广播、电视新闻必听必看,订的报纸每天都会阅览,《老人世界》也是期期必看,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都会剪下来,粘贴在旧杂志上,现在已有厚厚的十几本。1992年母亲查出患上了糖尿病,2006年父亲已是75岁高龄,开始学习打胰岛素、测血糖等,还根据血糖情况,学会了自己调整药的剂量,至今,打胰岛素和测血糖记录也有好几本了。七十多岁,儿女们的手机不用了,他开始学习使用手机,特别是学会了发短信,这样,我们经常会收到父亲的短信,孩子们也会经常收到爷爷(姥爷)的短信,这一点着实让很多人佩服不已。父亲在八十岁生日,给我发来了他写的"八十生日有感",有七十几个字,有的年轻人也不一定做得到。所以,七、八十岁的人,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一点不糊涂,做事有条不紊,实在是难能可贵!<br></b><b>父亲不善言语,是一个敏于思,慎于行的人。不会侃侃而谈,只是默默的去做。许多想法都埋在心里,看到回忆录,才领略了父亲的睿智。他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蕴含了深深的哲理,是用一生的坎坷经历与人生经验总结出来的,可以说是人生的指南、做人的典范,这是父亲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下面是他《回忆录》中的一些话,可以细细的体会其中的道理。<br></b><b> "宽容和善良是做人的根本,是成功的法宝,做到宽容和善良,个人才会幸福安康,其乐无穷。对待任何事情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br></b><b> "爱护自己身体,就是对子女的最大关怀、最大爱护、最大支持。"<br></b><b> "健康是幸福,健康是一个人的事,也是整个家庭的事。"<br></b><b> "要健身,必须要先健心,这里面大有文章,要做到遇到什么事,有一个平和心态,不钻牛角尖,贫也相安,富也相安,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做到心宽似海,心静如山,放开心胸,与世无争,顺其自然,一身轻松。"<br></b><b> "养生贵在养心,不良心境如同毒草。"<br></b><b> "干什么都要心静,就是心不歪、心不亏、心不乱,不做坏事,不做亏心事,不做对不起他人和自己良心的事,凡事坦坦荡荡,处之泰然。"<br></b><b> 不生气歌 <br></b><b> 百病生于气,病了无人替;<br></b><b> 花钱不用说,子女都受累;<br></b><b> 精神受痛苦,身体还受罪;<br></b><b> 因气患了病,那时必后悔;<br></b><b> 遇事多想想,别生糊涂气;<br></b><b> 遇事不生气,百病远离去;<br></b><b> 是气是不气,完全靠自己;<br></b><b> 年老身体好,个人有福气;<br></b><b> 天天心舒畅,全家都欢喜。<br></b><b> "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好,不要较真,不要不服气,不要看不惯,要做到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大。"<br></b><b> "老年人十不要:吃饭莫饱,走路莫跑,防止摔倒,睡觉要早,说话要少,遇事莫恼,心情总好,累活不找,锻炼别超,慢稳最好。"<br></b><b> "享受休闲就是享受幸福,享受快乐,这就是休而有乐,闲而有福,享受休闲,贵在心情舒畅,还要闲而有益。"<br></b><b> "人到老年,就如冬山如睡,那么安静,那么安全,那么安详,一切外界的东西,统统淡淡放过。"<br></b><b> 父亲不是哲学家,可他有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对人生的透彻感悟,他说的话句句是至理名言,我们定会好好珍惜,付诸行动,以回报他老人家的恩情与期望。<br></b><b>2012年6月9日,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个痛苦的、不堪回首的日子,却要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就像在我们的心里插了一把尖刀,血泪交加,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父亲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对妻子、儿女的深深惦念与不舍,匆匆离去。从此也带走了我们的欢乐,带走了我们对父亲的无限的爱。《回忆录》成为了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后的、最珍贵的遗物。<br></b><b> 时间并不会因为你的心情停止脚步,不堪回首的昨天前天,转眼变成了一个月以前,一年以前,至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五年时间了,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恍如隔世,又宛如昨日。人的一生,会有很多伤痛,都说时间是最好的治愈,而有些伤痛,是无法平复和治愈的,胸中有万丈的思念,心中有无尽的不舍,纵使时间流淌,沉淀下来的带不走。<br></b><b> 整理父亲留下的遗物,睹物思人,不禁黯然神伤……父亲的书法写的都是一些人生格言,他就是这样不断地修身养性,始终保持着正直、向上、乐观的心态。还有父亲几十年来发表的文章,都收集并粘贴在杂志上,还有很多日记、摘抄,即使是打胰岛素的步骤写在纸上,周边还贴上剪下来的小花作装饰。父亲做任何事都充满情趣,你能感受到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老人的心。眼前的这一切怎能不打动你,眼泪止不住的流,看着这些东西,就像看到活生生的人。有时候想不明白,这么善良、这么健康的父亲怎么就会突然走了呢,想对父亲说我们有多爱你,想回报父亲为我们做的一切,想多跟你在一起说说话,然而,一切都不可能了……人生第一次与自己最亲的人永别,才知道什么是残酷到无法面对,悲伤到泪流无声。<br></b><b> 有时候想,父亲会突然出现在面前,转身会突然看到父亲就在眼前,在梦里真的出现过,感觉心一下放松了,好满足,原来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br></b><b> 记得诗人臧克家有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父亲是个普通的人,但他有着不平凡的思想和境界,他就是那种人虽然不在了,但精神永存的人。父亲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你那乐观、慈祥的容貌永远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br></b><b> 仅以此献给敬爱的父亲!父亲,我们将永远怀念您!</b><b></b><b></b><b></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