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篇

宋瓷天下屈明鉴18605

<h3>博大精深古瓷面前唐绞胎独树一帜,在唐早期聪明智慧的窑工先人们在劳动中创烧了唐绞胎成熟于中晚期、延伸宋代、消失于元。现在多次仿烧均无先韵。</h3> <h3>绞胎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工艺中特殊的品种,由于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因此其产品、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是中国鲁山窑、巩义窑与当阳峪窑窑工的发明创造的,是世界陶瓷之林的神妙之花。根据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分析,绞胎工艺最早产于唐代,至宋代蓬勃发展并发扬到极致,元以后逐渐衰亡。虽然,目前对绞胎器的起源、技法、产地以及分期断代等问题,已有少数学者作了初步探讨,而对绞胎器的专门研究,基本上处于停顿状况。实物资料的缺乏限制了研究的展开与深入。今天重点介绍一下鲁山窑遗址出现残片供大家进一步了解、欣赏。</h3> <h3>鲁山段店窑唐绞胎炫目再现:怎么判断它的新与老,自然美与不堪入目做旧。<span style="line-height: 1.5;">通过分析,发现唐代绞胎残片其时代、窑口、质地、器型和装饰特征等方面,和唐三彩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唐代绞胎标本的窑址现已验证的有河南鲁山窑、巩县窑、陕西黄堡窑、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山西浑源窑。其中鲁山窑、巩县黄冶窑最为突出,不仅数量大,品种多,更以其烧造历史早。</span></h3><h3><br /></h3> <h3>宋元以后绞胎陶瓷在中国日渐走向衰败,不幸失传。绞胎陶瓷怎么绞的、怎么烧的,无人知晓。</h3><h3><br /></h3> <h3>鲁山窑绞胎与三彩同时创烧于唐早期,绞胎与三彩同根一体这是工艺与胎质上有异。鲁山窑为钧之祖,汝之母。三彩与绞胎也不可忽视,创烧时间早于同类,一般见到器物多为仿生器,生动形象有色韵体型大,釉厚润。元时期烧制工艺失传后多仿不成功,近年来多次仿制都达不到先有的色韵和美感,为了仿老做旧后更不堪入目。唐绞胎器物与现代仿品区别现在我与大家分享:一:老器蝉翼纹敲起明显,起皱自然隐藏与釉面上的宝光中非常美妙,新器则不然。二:由于老器均为矿物料釉含有多种矿物质金属元素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呈现出来五彩斑斓的蛤蜊光,新器则没有,做旧均为化学成分做的浮其表非常难看刺眼。三:老器物施釉比较厚的地方有返铅现象,新器则没有。四:老器胎体肉眼看到一般为粉红色,微观为盐白。新器则达不到或者完全没有则为其他色。一般仿品都有明显做旧,注意则能分辨。个人分享,仅限参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