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与书相伴(原创)

红影

<p class="ql-block">曾经,我在新浪博客用“村妇”做昵称,就是想坦实告诉大家,博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下女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司开年会,全省销售代表相聚在一起,无所避讳,聊的甚欢。我被问到哪所学校毕业?学的是啥专业?答:以前学的“专业”,现在用不上啦,乡下人种地的本事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哪里派的上用场,是不是?我,所以跨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看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说不清楚。在农村,春播,夏锄,秋收,冬闲。冬季里没闲过,光靠田地里那点收入,攒不了钱。因此,我和丈夫选择在冬季做点小买卖,改善生活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雪天,偶尔打麻将,玩的次数多了,觉得实在无趣,浪费时间,不如呆在家里织毛衣、听听收音机,或是看书。当时,看书完全是为了打发时间,并不觉得看书多有益处。冬夜,万簌寂静,点燃一盏煤油灯,捧上一本好书,细细读来,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家兄弟妹妹在外地读书打工,每周都会收到他们寄来的书信。一般情况下,邮递员只把信送到学校,再由老师交给学生捎到收信人家。邮递员小王是我哥的同学,每次,他把信件直接送到了家里。当他推荐订阅《家庭医生》《知音》杂志,我爽快答应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家里好些本纸页泛黄的旧书,我也翻过几遍,其中梁实秋散文《骂人的艺术》和《旁若无人》,梁启超杂文《最苦与最乐》就是在那个时期看过,许多经典句子,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进城那几年,哪有太多时间看书啊。大清早出门,乘末班车回到出租屋,楼梯间经常熄灯。那时候,手机没照明功能,只能摸着墙走楼梯上五楼,人累得快要骨头散架。睡觉前必须熟悉新产品资料,看着,看着,便睡着了。年少不识愁滋味,倒头就睡,一觉醒来是天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时间允许,中午我会找到附近的书店,选上一本书,坐在书架角落的水泥地上,忙里偷闲看会书。小说《廊桥遗梦》,《平凡的世界》就是坐在水泥地上看完的。其它书名给忘了,我与书相伴的午后时光,却永远忘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爱上看书,应该是从孩子上学开始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里买了台电脑,上网看文章不过瘾。某一天,我“闯”进了当当网,某一天我又“窜”到了亚马逊。网上订书太方便了。看完,再订。我极少去书店里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年下来,家里藏书也不少。人物传记,名家散文,获奖小说,每本书令我爱不释手。可能因我视野有限,完全理解作品内涵有难度,这又何妨?即使达不到阅读理解的高境界,但也并不会减弱我看书的兴趣。我把一本本有价值的书当成好朋友,一个个优秀的作家视为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林语堂将这句话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 就会觉得你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是不被人喜欢的。周国平解释为,自己三日不读书,就会觉得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我觉得,自己三日不读书,并不担心面目可憎,也不担心语言无味,最担心的是自己孤陋寡闻愧为人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有些忙不完的日常琐事。夜深人静,躺在床上看一会儿书,这是我留给自己的一点儿享受。开亮床头灯,柔和的灯光下,闻着新书的墨香,翻到书签那一页,书签的美吸引了我多看它几眼,书签是精心挑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夜,特别喜欢看小说,我被可歌可泣的情节、人物所感动。比如,严歌苓笔下的王葡萄、路遥笔下的刘巧珍、古华笔下的胡玉英等等,作者写出了人性的灿烂,体现了民间大地真正的能量和本原。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水光山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态。代表作《边城》即体现了这样的一种审美追求。这部小说创造了一种诗化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小说女主人公翠翠姑娘的童真纯情、害羞矜持,以及她的不幸遭遇。我忘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书时,我恨不得揪出故事里的一个个卑鄙无耻的小人狠狠地揍一顿。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读小说亦是在读历史。人物传记和名家散文,总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对我教育孩子起到了积极作用。每本书页都有红笔画横线的地方,看完之后,找出画线部分仔细再读,这是我看书习惯,以此加深理解。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让人活得明白,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的思想,逐渐建立和丰富自己的思想。通过阅读懂得勤劳不完全是一种美德,人性是求乐避苦的,谁人热爱吃苦超过热爱享乐。何况人生的种种享受是需要好的心境的,而贫穷会剥夺好的心境。好书会把人领向光亮那方,坦然接受生活的不完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较喜欢读接地气儿的文章,写出来的文字应该对整个社会和人类负责任。可以赞赏穷人奋发向上的精神,请别歌颂穷人水深火热的处境。人的勤劳是一种生存状态的体现,也就是说,勤劳是被逼出来的。最怕看完一本书,啥也没学到,感觉被人骗了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我眼前浮现出书中多个人物形象来,他(她)们勤劳善良,大爱无私,不屈不饶,以柔弱的肩膀担起如山的重任。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善于带上“面具”跟人打交道,难分辨真假好人,最恶心莫过于阿谀奉承,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谋利益。作家应该尽到的职责就是以优秀作品来达到惩恶扬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头再说书。书是益友,陪伴我走过一程又一程,不离不弃奔向光明;书是镜子,照射人性的善恶美丑,教我明辨是非。用心选一本好书,用脑读一本好书,与书为伴,其乐无穷。纸质版与电子版相比较,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必选前者。等待一本新书的到来,就好比期盼一位多年未见的挚友出现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