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岁月——高考1977

高原寻梦

<h1>  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可是一切仿佛就在昨天。</h1><h1> 四十年前的这个时间,我们在日喀则参加了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高考, 这是当年的准考证,连照片都没有, 西藏当时的条件,确实也没地方去照像。</h1><h1> 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知青点内部争论还是挺激烈的,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忘记自己扎根边疆一辈子的誓言,应该放弃高考,扎根边疆。另一种观点认为,参加高考也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我是坚决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高考的那部份人。<br></h1><h1> 当时县里是希望留下这批知青的,县领导和许多人谈了话。许愿如果放弃高考可以发展入党,想学医的县里可以把他们调到县医院,想学师范的可以调到县中学。也就在这段时间县里需要一部分知青到各个区去画农田规划图,当时我被派到离县里最远的亚德区去画规划图。<br></h1><h1> 当时已经知道恢复高考的事,那时也没有意识到高考对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多么的重要,带了几本江苏省送我们的《青年自学丛书》就出发了。</h1><h1> 那天我和县委副书记次丹旺久坐着汽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颠簸了整整一天, 一直到傍晚才到亚德区。当地老乡都没见过汽车,看到汽车就像看天外来客一样,一群人跟着汽车跑。<br></h1><h1>   西藏地大人希,亚德区当时又很落后,有的村只有两三户人家,可是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骑着马要跑两三个小时。 当时区里如果要开村干部会,必须提前三天派人骑马出去通知,那么三天后才可能在区里把人聚齐。<br></h1><h1> 在亚德区我们风餐露宿,在马背上奔波了两个多星期才完成材料的收集, 这时离高考还有一个星期,县里派车把我接了回来。<br></h1><h1>  当时我们相当于是在江苏接受的高中教育, 到西藏参加高考,所以虽然复习的很不好,但参加高考的大多数同学都被录取了,录取率远远高于内地。</h1><h1></h1><h1> 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是我的革命理想。 还记得开头是这样写的——从小大人们经常会问我长大想干什么,这可能是我最早接触到理想吧…之后写的挺顺利,基本上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最后可能还是有些顾虑,担心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完全表达出来不够革命而影响到录取,于是写了一些为保卫边疆建设新西藏奋斗终身的口号。</h1><h1> 就像电影《高考1977》里所说的那样,1977年高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高考本身。这是国家命运转折的一个信号,同时是许多人的命运的转折点。而我们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是最后一代知青,又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代大学生,从西藏农民直接变成了“天子骄子”, 所以西藏插队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不过我们不是投机者,我们进藏时并不知道会恢复高考,当时是打算扎根边疆一辈子的,甚至准备埋骨西藏,恢复高考也算是对当时大家敢于挑战高原的一种回报吧。</h1><h1> 西藏人民像当年欢迎我们来一样, 又赶着马车把我们送到县里。我们又坐着来时的那辆大卡车来到了日喀则, 又是一路颠簸的来到拉萨,然后再坐飞机到成都,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坐飞机,从成都又坐了三天的火车到达北京。</h1><h1> 当我从前门地铁口出来,站在曾经在电影里无数次看过的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时, 两眼被泪水模糊了,一切仿佛是在梦中一般。</h1><h1></h1><h1> </h1> <h1>1976年出发时在南京火车站留影</h1> <h1>布达拉宫留影</h1> <h1>插队岁月</h1> <h1>德吉公社留影</h1> <h1>仁布水电站留影</h1> <h1>天安门留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