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我眼中的布拉格

彥茹

<h3> 用有限的图片和文字来描绘布拉格显然不够分量,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因为所有想表达的欲望都基于这个美丽城市对我视觉及精神的冲击。对这样一座整个城市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用白描的语言述说肯定会没有诗意更没有色彩,因为它本身早已流光溢彩无需添加,更何况匆忙的脚步怎可能走遍全城所有的街巷和教堂,因为它所积淀的历史让布拉格已然承受了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的分量。从今天的文化意境对历史做一次时尚的铭记,即使将万千荣耀尽归于布拉格也难表达世人对它的垂爱,所以无论从视觉到精神都应该有太多的篇幅要留给它,才不枉时光从它那里走过时留下的所有痕迹。尼采说过,如果让他用一个地方来表现音乐,他会选择维也纳,如果用一个地方来表现神秘,他会择选布拉格。</h3> <h3> 布拉格城堡,历代统治者居住地,现在是总统官邸↓</h3> <h3>  史特恩伯格宫,现在是国家美术馆,收藏有戈雅和伦勃朗等人的作品↓</h3> <h3>布拉格城堡区的士兵换岗↓</h3> <h3>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总统的雕塑↓</h3> <h3>  圣维特大教堂,是布拉格最大和最重要的教堂,也是当代王室加冕和辞世后的长眠之所↓</h3> <h3>圣乔治教堂和圣乔治女修道院↓</h3> <h3> 十四世纪,已经是波西米亚国王的查理四世在罗马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查理四世的出生地就在布拉格,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捷克公主。从此,布拉格就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京城,而查理便希望把布拉格建成帝国境内最辉煌和最美丽的城市,在中欧率先采用了宏伟的哥特式建筑,用刺破青天的尖锐塔尖彰显着帝王的气度,而室内的装饰则选用用了波西米亚的艺术风格,因为捷克人的祖先来自于波西米亚地区。因此而成就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美丽城市。↓</h3> <h3>   布拉格是一座历史名城,拥有各个时期和不同风格的建筑,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主义和超现代主义,各种风格流派的区别就在于建筑顶部的丰富变化和回廊立柱的独特运用,而且色彩夺目绚丽,一座座犹如艺术品。最重要的是能在一个城市里集中如此众多的建筑风格,和谐共存,互为映衬,让这座城市富有魅力和充满传奇色彩,更被称为千塔之城,真是名不虚传↓</h3> <h3> 走过每一道街巷每一个拱门都似乎在远古与现代中穿越,沧桑的石板路参差不齐透着亘古的气味,剥脱的墙垣陈旧的雕塑更是往昔岁月无声的见证,不管它曾经是怎样的鼎盛和逐渐的败落,都依然保持着中世纪时的模样,充满梦幻的感觉,就像卡夫卡笔下的世界。</h3><h3> 走过哥特式古老的教堂,穿过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凝望洛可可楼宇窗前的神秘,横贯文艺复兴时期的回廊,站在九百年前的广场上被阳光抚慰着,默默地感受着已有千年历史的城廓,从那时起遗留下来的建筑比比皆是保存完好,一个古城的风貌从建筑到民风都是在文化的氛围里演变至今的。</h3> <h3> 鲁道夫音乐厅,是世界级的老牌音乐厅,也是全球顶尖管弦乐团“捷克爱乐”所在地,能在主厅倾听一场古典音乐会,是古典迷的最高梦想。整体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位于伏尔塔瓦河畔的扬帕拉广场↓</h3> <h3>  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音乐家德沃夏克的雕塑,他的创作浸染着深刻的捷克民间的色彩↓</h3> <h3> 圣十字军广场↓</h3> <h3> 圣萨瓦特教堂,十七世纪初修建的,它是布拉格最大的福音派教堂↓</h3> <h3>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人引以为傲的母亲河,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曾经用无限地深情谱写了一首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伏尔塔瓦河》。每当这个旋律响起都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到一种有所依靠的温暖,从低沉伤感忧郁和痛楚到苏醒赞美庄严和高亢,随着音乐可以感到他对祖国母亲曾经遭受的沧桑磨难有着悲切和痛彻心扉的情怀,又极力讴歌了美丽的山河和对祖国深刻的爱,被称为捷克的第二首国歌,在世界音乐史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评价。↓</h3> <h3> 走在查理大桥摩肩接踵的人流里,波西米亚的春风透过人群的缝隙暖暖地吹在我的身上,连接着新城与旧城的这座大桥应该一直通往历史深处,兴衰荣辱都曾和大桥与共,虽然人头攒动喧闹鼎沸,但空气里已然弥漫着曾经的神圣与凝重。桥上雕塑林立,放眼望去,在伏尔塔瓦河的两岸,是高高低低数不清的塔尖和屋顶,每一条小巷每一座楼宇都带着深深浅浅的痕迹保存在岁月之中,真的是一座不可等闲与辜负的城市。↓</h3> <h3>  查理大桥是一座极具艺术价值的大桥,在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有三十尊圣者雕像,都是十七至十八世纪捷克的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走在大桥之上,你会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氛围,艺人们在尽情地演奏着。↓</h3> <h3> 高耸的楼宇让这些崎岖的街道变得更加狭窄逼仄,这里大都是装饰华丽的巴洛克式的宫殿建筑,整个城市建筑给人无限的美感,就像铺展在厚重的光阴之中,又像轻盈的错落在依山傍水之间,鲜艳的屋顶色彩,完美的设计风格,就这么集中的在那一刻跃入我的视野,真的是望一眼,足够惊艳三世,走一遭,便会读完一生。↓</h3> <h3>  热闹的查理大街↓</h3> <h3>  位于布拉格老城区的瓦斯拉夫广场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如今依然是人们聚会的重要场所。</h3><h3>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在他的作品中无数次提到这个广场,就是在以他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中。</h3><h3> 红顶的建筑是金斯基宫,洛可可式建筑风格↓</h3><h3> 右后方的双塔建筑是提恩教堂,灰黑色的尖顶又称魔鬼教堂↓</h3> <h3> 圣尼古拉斯教堂,该教堂是巴洛克式宗教建筑的典范。↓</h3> <h3>  捷克的宗教改革家扬·胡思的雕像,他是查理大学的校长,在1415年被罗马教皇的宗教法庭处以火刑而死,引发了捷克人民反抗天主教会和争取民族解放历时三十年的胡思战争。↓</h3> <h3>  捷克是著名作家卡夫卡的出生地↓</h3> <h3> 在布拉格广场有一座天文钟安装在旧市政厅的南面墙上,古老却精致,有独特的设计和构造,虽年代久远,但依然会有十二门徒圣像准点报时的奇观。↓</h3> <h3>  清晨的布拉格还在半梦半醒之间,曦光中的酒店在橙红和微蓝之间跳跃,心心念念的布拉格已从梦里走出,把一段漫长的世事退隐在了昨日的夕阳里。</h3><h3> 此刻,我独自在醉人的晨光中漫步,用镜头记录着这难得的一刻。东欧的春天还是有一些凌冽寒冷,尤其在一个露水盈盈的早晨,但布拉格之春已分明在严冬后苏醒,沐浴在渐渐升起的阳光里,我从心里感到了它照在身上的那一丝丝温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