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收藏的工艺美术瓷

冬九(法建平)

<p class="ql-block">黄香九,又名黄香久,艺名山民、村夫,生于1943年,出生在景德镇陶瓷世家,中国陶瓷水墨彩创始人。</p><p class="ql-block">特别擅长写意花鸟,涉及山水人物走兽。许多作品均在《世界美术集》、《中国现代陶瓷全集》、《传世名画法书鉴赏》等书报上选载。国画《鹤立乾坤》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中获国际荣誉金奖。1997年开创“陶瓷水墨彩”新品种,在瓷都引起很大反响。当年1月21日、6月21日景德镇日报以及瓷都电视台连续专题报道。“罕见的黄香九陶瓷水墨彩,别开生面,独树一帜,陶瓷艺术效果宛如宣纸水墨画,是瓷苑中一绝”。1998年10月29日北京经济报专文评论:“著名陶艺家黄香九的作品,以简驭繁,以形传神,每一件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成为不可多得的佳品”。传略入编于《世界名人录》、《世界美术家传》。1999年被海外《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授于“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2000年出版《黄香九陶瓷画集》。</p> <p class="ql-block">瓷板画《富贵长寿图》</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工艺美术瓷分为釉下如青花和青花釉里红,作者直接在沒烧的坯上作画,因为瓷土的吸水性尤在宣纸上作画。作品如水墨画(国画)。</p><p class="ql-block">釉上作画分为粉彩画和工笔画。因为在烧好的瓷器上画,烧好的瓷器沒有吸水性,不可能达到水墨画(国画)的效果。</p><p class="ql-block">然而黄香九的陶瓷水墨彩,在釉上画,别开生面,独树一帜,陶瓷艺术效果宛如宣纸水墨画,是瓷苑中一绝。</p><p class="ql-block">鹤影墨香间的生命遐思,眼前这幅水墨画中,两只仙鹤身姿优雅,静立于石上。它们似在低语,又似在凝视远方。仙鹤旁,那一抹粉嫩的花朵,为画面添了几分柔意。</p><p class="ql-block">鹤,在中国文化里,向来是长寿、高洁的象征。它们远离尘嚣,在山水间自在翱翔。看着画中的鹤,我不禁思索起生命的真谛。在这纷扰的尘世中,我们总是被各种欲望和琐事缠身,脚步匆忙,忘了最初的方向。而鹤,仿佛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要坚守内心的纯净,不被世俗的污浊沾染。</p><p class="ql-block">生命短暂又漫长,我们应如鹤一般,在有限的时光里,保持优雅从容,去追寻高远的境界。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得失,于天地间,活出自己的风采,在生命的画卷上,留下独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对画我是门外汉,但黄香九寥寥数笔就成了一幅好作品,陶瓷釉上画能达到这种国画效果确属佳作和极品。</p><p class="ql-block">水墨瓷盘间的风雅</p><p class="ql-block">黄香久的这只水墨彩瓷盘画,宛如尘世喧嚣中的一方净土。洁白瓷盘为纸,水墨彩晕染成画,一朵娇花在盘上娉婷而立。那粉色花瓣,似是蘸着晨露的温柔,晕染出几分含蓄与娇羞;墨色叶片,浓淡交织,藏着自然的蓬勃生机。在这瓷盘之上,能看到传统水墨彩与瓷器的完美交融。它打破了画纸的局限,在这圆形的瓷盘间,构建出一个独特的艺术小宇宙。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让我们明白,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哪怕是日常所用的瓷盘,也能因着艺术家的笔触,成为承载风雅与诗意的所在,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多了几分可细细品味的韵致。</p> <p class="ql-block">瓷盘间的水墨逸韵</p><p class="ql-block">黄香九的这水墨彩瓷盘画,像是从时光罅隙中飘来的一抹幽梦。洁白瓷盘为底,宛如一方未染尘嚣的素笺。盘上的山石,以水墨皴擦点染,似是承载着岁月的纹理,在虚实之间勾勒出古朴的轮廓。娇艳的繁花,色彩明快却不艳俗,于山石间热烈生长,仿佛在宣告着生命的无畏与张扬。水仙的绿茎白花,恰似遗世独立的君子,带着清冷的气质。在这瓷盘之上,水墨的韵味与色彩的灵动相互交织,打破了传统绘画媒介的束缚。它让我领悟到,艺术是自由且多元的,即便是寻常的瓷盘,也能成为艺术家挥洒才情的独特舞台,承载起自然万象与内心的逸趣,让平凡之物焕发出别样的华彩,给予我们凝视生活时新的视角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画中灵动意趣</p><p class="ql-block">在黄香九的瓷板画《小天使》里,一切都如此简洁却又充满韵味。两只小鸡,似是带着懵懂与好奇,在这方小小的画境中探索。那寥寥几笔勾勒出的身形,却将它们的天真憨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片芭蕉叶,以浓墨绘就,宽大而舒展,仿佛是为小鸡们撑起的一方小小天地,透着庇护的温柔。还有那一朵花、几个小蜜蜂,虽只占画面一隅,却为这幅画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p><p class="ql-block">这幅画让我想到,艺术的魅力往往不在于繁复的堆砌,而在于能否抓住瞬间的灵犀。画家以极简之笔,勾勒出生活中质朴的场景,却能让观者从中感受到那份纯真与美好。它提醒着我们,生活里处处藏着可爱的瞬间,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愿意感知的心,便能在平凡中邂逅无尽的诗意,这大概就是艺术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吧。</p> <h3>瓷板画《班昭弄琴》</h3> <h3>瓷盘画《小狗》,手法类似画家韩美林的作品。</h3> <h3>施家美 艺名:思乐,男,1942年6月生·江西省婺源县人,汉族,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兼任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h3><div>施家美从事陶瓷艺术50余年,他的婴戏图在景德镇最有名气,其作品遣童趣于笔端,融诗味于墨底,以流畅的线条,明丽的色彩,简练的构图,巧于布局,静中有动,把你带回童年无忧无虑的活泼天真时代。</div><div>施家美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其名已入编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 </div> <p class="ql-block">异型瓶《画梅图》作者:施家美</p><p class="ql-block">施家美作品中寻味质朴纯真,施家美笔下的这瓷瓶画面,两个孩童相伴,充满了质朴的生活气息。这不禁让我思索,在艺术的天地里,创作者如何用简单的笔触勾勒出直击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许多时候,我们追逐那些华丽炫目的艺术表达,却忘了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生活中最寻常、最本真的瞬间。施家美将孩童的日常绘于瓷瓶,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的情感。</p><p class="ql-block">艺术不该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它可以像这瓷瓶上的画,从平凡中来,带着人间烟火气,让每一个观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忆起自己生命中那些纯真美好的片段,在这喧嚣的世界里,给心灵觅得一方宁静的栖息之所。</p> <h3>《观鱼图》作者施家美。</h3> <h3>作者:施家美</h3> <p class="ql-block">瓷板上的兰韵幽思</p><p class="ql-block">在黄谷的瓷板画《兰香》面前,仿佛能嗅到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清幽之息。画面上,几株兰草以简洁却精准的笔触呈现。叶片细长,线条流畅且富有韵律,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是一种优雅而自在的姿态。兰花的花瓣,虽寥寥数笔勾勒,却尽显其温婉与灵秀。兰,向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在这瓷板之上,黄谷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将兰的神韵完美捕捉。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让我想到,在喧嚣纷扰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在追寻外在的功成名就,却常常忽略了内心那份如兰般的宁静与淡泊。而艺术,恰如这瓷板画中的兰香,能穿透尘世的迷雾,提醒我们回归本真,坚守内心的纯净与高雅。黄谷作为陶瓷艺术界的名家,在培养下一代陶瓷艺术家的道路上尽心尽责,也如同播撒兰之种子,期待着高洁之美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p> <h3>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 :</h3><div>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div><div>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div><div>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div><div>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div> <p class="ql-block">条幅《梅》作者:俞锦昌</p><p class="ql-block">这瓷板条幅上的墨梅,宛如穿越时空而来的精灵,带着独特的韵味。瓷板材质为画作添了几分温润与雅致,与墨梅的清冷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古人爱梅,爱其凌霜傲雪的气节,爱其暗香浮动的幽情。在这瓷版条幅上,梅花以简洁却有力的线条呈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千年来文人雅士对它的钟情。它不同于那些用华丽色彩堆砌的画作,而是以极简的方式,传递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在当下这个追求快节奏与高饱和度刺激的时代,这样的瓷版墨梅条幅,就像一股清泉,让我们在匆忙中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份古朴的宁静与悠远的情思,重新回味传统文化中那些被岁月尘封却依然璀璨的精神宝藏。</p> <p class="ql-block">条幅《兰》作者:俞锦昌</p><p class="ql-block">瓷板兰香里的君子风骨,这瓷板条幅上的兰草,寥寥数笔,却似有一缕清幽之香萦绕。兰,在传统文化中,向来被视为君子的象征。那修长的叶片,随意伸展,看似不羁,实则蕴含着一种内敛的优雅。</p><p class="ql-block"> 在这瓷板之上,兰草以简洁的姿态呈现,没有过多的修饰,却尽显其神韵。它让我想到,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往往追逐着外在的繁华与热闹,却遗忘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而兰草,就如同一位隐者,于寂静处独自芬芳,坚守着自己的品格。它不与百花争艳,却以独特的气质,赢得千古的赞誉。这幅瓷板兰画,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在尘世的喧嚣中,莫忘追寻那份如兰般的君子风骨,在内心深处,为自己保留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条幅《竹》作者:俞锦昌</p><p class="ql-block">条幅竹影里的精神守望,这瓷版条幅上的竹子,宛如一位超脱尘世的雅士。寥寥数笔,却勾勒出竹子的挺拔与洒脱。</p><p class="ql-block">竹子在传统文化中,是气节与风骨的象征。它空心,寓意着谦逊;它坚韧,哪怕风刀霜剑,也绝不弯折。在当今这个追名逐利、人心浮躁的时代,人们总是急于展现自己的“满”,却忘了谦逊的力量;总是在困难面前轻易妥协,丢掉了那份坚韧。</p><p class="ql-block">这幅条幅竹画,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缺失。它提醒着我们,在忙碌奔波中,莫要忘了在心底种下一片竹林,让谦逊与坚韧的精神扎根生长,于喧嚣尘世中,守住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净土。</p> <p class="ql-block">条幅《菊》作者:俞锦昌</p><p class="ql-block">条幅菊香中的自我坚守,这幅条幅上的菊,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呈现。墨色点染间,菊花的风骨尽显。</p><p class="ql-block">菊,不同于春日争艳的繁花,它在肃杀的秋季独自盛开。它的美,是一种内敛而坚韧的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声音和潮流裹挟,随波逐流,忘了自己的本心。而菊,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花期,遵循着自己的节奏。</p><p class="ql-block">看着这画中的菊,我不禁思索,我们是否也该像它一样,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盲目跟风,不轻易动摇。哪怕环境艰难,也能如菊一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在喧嚣尘世中,守住内心的一方净土。</p> <h3>寒菊 / 画菊 宋 · 郑思肖</h3><div>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div><div>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div><div>用硬瓷将菊花和镂空的瓷盘做成这样,不可思议,作者一定费了不少心机。特别是这二只蟋蟀正在互相观看,摆出决斗的形态,栩栩如生。</div><div>其作者不祥。</div> <h3>局部放大后,叫绝的是可见蟋蟀的丝状触角,太逼真了。</h3> <p class="ql-block">乾隆年制青花碗:古韵中的时光沉响,这只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的青花碗,静静卧在眼前。蓝白交织的花纹,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乾隆时期,盛世风华,制瓷工艺登峰造极。这只花碗,每一笔青花勾勒,每一处色彩晕染,都是工匠心血的凝聚。它不只是一件器物,更像是一位穿越时光的老者,见证过宫廷的繁华,目睹过岁月的流转。</p><p class="ql-block">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总是匆忙向前,忽略了那些沉淀下来的美好。而这只花碗,以它古朴的姿态提醒着我们,历史的厚重从未远去。它让我们明白,在追求新事物的同时,也该停下脚步,去感受古人的匠心,去聆听岁月深处传来的悠悠回响,从中汲取那份历经时光打磨仍熠熠生辉的宁静与力量。</p> <h3>大清乾隆年制</h3> <p class="ql-block">当目光落在“居仁堂”的瓷瓶上,仿佛一扇通往旧时光的门悄然开启。居仁堂,这三个字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印记,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贵气与韵味。</p><p class="ql-block">这瓷瓶上绘制的孩童图案,天真烂漫,为这承载历史的器物添了几分鲜活与灵动。它不只是一件装饰品,更像是时光的容器,盛装着过去的审美、工艺与文化风尚。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总被新事物裹挟着前行,而这样一件瓷瓶却让脚步慢了下来。它让我们明白,历史并非陈旧的包袱,而是珍贵的宝藏。那些曾经的匠心独运、精致工艺,在这瓷瓶上熠熠生辉,提醒着我们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从过往中汲取养分,珍视这一脉相承的文化脉络,感受岁月沉淀下的深厚底蕴。</p> <h3>居仁堂原名海宴楼(堂),是慈禧太后所建。后袁世凯称帝后将该殿作为寓所,并改名为居仁堂。“居仁堂制”款瓷,是正宗的“洪宪”瓷,是督陶宫郭葆昌邀集清朝御窑厂的高手,由着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以雍正、乾隆朝最优秀的瓷器为蓝本,精心仿制,制作了一批共约(百件?)的高质量瓷器(为了应付大型活动与基本的生活需要,应该还有比较多有相当质量的日常生活用品瓷器),这就是所谓的“洪宪瓷”。</h3><div>“洪宪瓷”民国后期至建国初期直到现在多有仿制,真品款被公认为“居仁堂制”款。伪品落款为“洪宪御制”、“洪宪年制”或“居仁堂制”。各种居仁堂制款的物品目前存在的有一定数量。</div><div>由于“居仁堂制”款真品的制造数量本来就相当少,又袁世凯仅仅做了83天的皇帝,加上公众对袁世凯的无耻行为的鄙视,以及袁世凯垮台后时局的一直动荡,所以,能够保存下来的真品的数量确是少之又少。</div><div>基本特征:雍正、乾隆朝最优秀的清官窑瓷器品质,主要画面应该是富贵喜庆,柴窑烧制,款为当时流行的四方手书红圈款。</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