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晨,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首都维也纳,驱车向西,沿着多瑙河逆流而上。<br /> 多瑙河起源于德国西南部,由西向东,一路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等近十个国家,最后注入黑海。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 ; 虽然比不上俄罗斯的伏尔加河(3600公里)而屈居欧洲第二,但却是流经国家最多的大河。</h3><h3><br /></h3> <h3> 行驶了一个小时,便进入了著名的瓦豪河谷。这里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河沿风光",千禧年以"瓦豪文化景观"(the Wachau Cultural Landscape)的名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列入的理由是"……依山傍水,精致秀丽。这里的建筑、居住区和土地的耕种,虽然随着岁月逐渐发展演变,但依旧保存了基本的中世纪风貌,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h3> <h3><h3> 我们行驶在河谷里,就像进入了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h3><h3> 两岸郁郁葱葱,找不见一丝现代工业的影子。时而掠过一座中世纪修道院的废墟,导游说那里曾经有过上百名修道士;时而穿过一个红瓦尖顶的小村子,一座古朴的小教堂挺立在村口。</h3><h3> 路旁种着杏树,漫山遍野的梯田上竖立着葡萄架,虽然现在还不到开花结果的时节,可这架势依然能让人联想到丰收季节的欢乐场景,以及这些年葡萄酒酿造业的发达。据说,奥地利的优质白葡萄酒都产于此地。</h3> <h3> 地上的野花天上的云,在河谷里都显得那么自由自在。</h3> <h3> 河面上时而驶过一艘游轮,据说沿河观光旅游一直能抵达荷兰。 </h3> <h3> 二十五公里的瓦豪河谷在梦幻中走完了,西边的顶点是个叫梅尔克的很有情调的小镇。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街,两旁是古朴而又多彩的民居。这是条为游客而设计的商业街,店铺里大都是当地手工制作的工艺品;逛累了就在路边咖啡馆里歇脚或者吃顿简餐。</h3> <h3> 面对这么幽静的小巷,你能忍住不往里探究吗?</h3> <h3> 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微风轻拂。中世纪的建筑,中世纪的街道,我恨不得穿起紧身马甲,披上长斗篷,提着手杖,也走进中世纪……</h3><h3><br></h3> <h3> 我们继续沉浸在中世纪的气氛里,一路拾阶而上,小街背后的山岗上还有一个中世纪的修道院呢! </h3> <h3> 山岗上的梅尔克修道院,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正宗来自中世纪!这家修道院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这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与那些古朴严谨的哥特式风格截然不同,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处本笃会修道院。或许是因为它前身是地方诸侯的城堡,到十一世纪才捐给教会;也或者因为它曾遭祝融之灾,后期重建才采用了浮华的巴洛克风格。</h3> <h3> 本笃会是天主教一个分支,讲究“发三愿”,即要求修士和修女做到“三绝”:安贫,不可有私财,即绝财;禁欲,不得婚娶,即绝色;听命,一切服从长上,即绝意。会规还要求祈祷不忘工作,视游手好闲为罪恶。好家伙,这可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忍受的!</h3> <h3> 修道院里的礼拜堂,端的是金碧辉煌,充满浪漫和奢华,非常巴洛克的!可惜不让拍照,没法奉献给大家看。里面还有一个非常精致宽敞的图书馆,四周墙上摆满了书架,据说有九万册藏书,而且大都是中世纪时期的手稿。那些用拉丁文写的宗教书籍,装订得非常考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本笃会的场所。恪守三绝的修道士们面对这样的奢华,需要多大的定力啊!</h3> <h3> 就连一架楼梯都如此精致和奢华,如何让修士们绝财绝色呢?</h3> <h3> 修道院不同于教堂,教堂是神职人员从事弥撒礼拜的场所,是他们联系俗世俗人,宣贯上帝意志的地方;而修道院则是神父们的学校,即天主教培训它的专业人员的地方。所以教堂都坐落在凡间的交通便利之处,便于俗人们前来祈祷忏悔;而修道院通常在穷乡僻壤,甚至像希腊迈泰奥拉的那六家修道院,那位置简直就像是《笑傲江湖》里的黑木崖,整个悬在天地之间!</h3> <h3> 穿过图书馆,修道院有座大平台。站在平台上,河谷地区一览无遗。</h3> <h3> 梅尔克小镇就在脚下。远处是阿尔卑斯山的余脉,微风阵阵,白云悠悠,一片祥和。</h3> <h3> 把财富献给上帝,把宁静留给自己,这是修道士们应有的心境。让我想起了拉萨街道上,那些无比虔诚地磕长头的藏民们。</h3> <h3> 从梅尔克到维也纳有火车往返,十分方便。也有些游客从维也纳搭乘火车到梅尔克,游览完修道院和小镇后再乘船游瓦豪河谷,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船程;抵达河谷东端的克雷姆斯小镇,最后再搭乘火车回维也纳。紧凑点一日游也够了。</h3> <h3>告别瓦豪河谷,继续向西。远方的雪山越来越清晰,那可是阿尔卑斯山脉啊!</h3> <h3>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了哈尔斯塔特。迎面是一片清澈的湖水,周围群山把湖映得碧绿,更增添了几分幽静的感觉。远处山峰上,还洋洋洒洒地留着积雪,把山峦的脉络勾画得异常清晰。就这幅画面,够让我发一阵子呆。</h3> <h3> 这是一座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最美的小镇”,一座被阿尔卑斯群山环抱中的湖边小镇。</h3> <h3> 走进小镇,一条小街蜿蜒向前。左边是古朴的民居,背靠苍翠群山,层层叠叠,造型各异,色彩缤纷, 却又彼此和谐。右边则是哈尔斯塔特湖,几只天鹅和野鸭在宁静的湖面上悠闲地戏水。 </h3> <h3> 这些依山而建的民居大都是木屋,与我国江南民居有些相似。但细看去每栋楼都不一样,主人们力求在造型款式以及色彩上展示自己的个性,所以一路走去,很有看头。</h3> <h3> 哈尔斯塔特小镇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东部,很多年之前这里曾经是个繁华的商业和矿业城市,至今还出产食盐。如今则以风景优美别致,环境宁静安逸而闻名;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3> <h3> 虽然比不上威尼斯的河道纵横交叉,水路依然是这里重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不少居民都有湖边的船坞,个个都是好水手。 </h3> <h3> 镇上的酒店更像民宿,外观朴实,造型各异。我们的酒店在半山腰,有个古朴的阳台。捧一杯清茶,凭栏眺望,远山近水皆是绝色,加上眼前栉比相邻的民居,实在舍不得离去。</h3> <h3> 这个依山傍水的小镇真的很小,镇上居民不足一千人。从镇头走到镇尾,步子迈大点儿的只需走个十五分钟;旅游手册上标注的旅游时间是一小时。实际上想要把小镇看一遍得要一天,而要细细品尝一下恐怕得一周。</h3> <h3> 正是春夏交接之际。湖畔的花草开得正浓,而远山的白雪还未舍得离去;四季景致重叠在一个画面,颇有情趣。这让我想起早年在温哥华的日子:上午驱车进山,两小时后可以滑雪;下午回到海边,又可以下海游泳。</h3> <h3> 夜幕降临了。我们坐在餐厅,点起蜡烛,看着湖水和群山慢慢变幻着色彩,恍如梦境。</h3> <h3> 月光下的钟楼,钟楼上的月光,谁衬托了谁?</h3> <h3> 现在不是旅游旺季,也不是周末,剩下的游客也大都进了酒吧,小街上十分的幽静。</h3> <h3> 清晨醒来,迫不及待奔到阳台。没能见到想象中的晨雾缭绕,可湖面山村的那份寂静依然是十分难得的。 </h3> <h3> 那份天地之间的宁静与平和,谁都舍不得去打破。 <br></h3> <h3> 农家的炊烟袅袅,意味着一天的开始。 </h3> <h3> 爬上山坡俯瞰,整个小镇尽收眼底。</h3> <h3> 在小镇的街道上散步,总觉得是走在一个童话世界里。周围一切都很美;这种美并不妖艳,也不夸张,而是十分自然,自然得有些不真实;因为我们生存的真实世界其实不那么自然!</h3> <h3> 梁园虽好,终非久恋之家。我们不得不与这个仙境般的梦幻世界说再见了。真实的生活虽然没那么美好,没那么纯洁,没那么宁静,可是我们依然要砥砺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