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一一九师行。所见所感与大家分享。

天涯散人〈张卫亚〉

<h3>  "伟人山”,矗立在中哈边界上,形似老人家臥像。他虽已仙升上界,却仍将他的身躯幻化成山,护佑着他毕生为之奋斗奉献的祖国和人民。</h3> <h3>  巴克图口岸。巴克图口岸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境内,巴克图口岸对面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哈州。从巴克图口岸入境至塔城市17公里,至乌鲁木齐市621公里。</h3> <h3>  我国界碑和对面的哈萨克斯坦界碑。中间有500米缓冲带。</h3><h3> 站在界碑旁,祖国的神圣感和爱国情怀油然而生。</h3> <h3>我国国门。</h3> <h3>从缓冲带望向国门。</h3> <h3>国门卫士岗楼。</h3> <h3>  对面是哈国边防军的岗哨位。据说他们是一男一女搭配,既体现男女平等,又做到站岗不累。</h3> <h3>  兵团第九师机关办公楼。位于塔城市额敏县。</h3> <h3> 兵团九师位于新疆西北部的塔城地区三县一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塔城市)境内,下辖11个团场。</h3> <h3>  九师是全兵团最具屯垦戍边特点的师之一,所辖11个团场大多驻守在战略位置重要,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一线,与边防部队和边防武警共同守卫着近400公里的边境线。</h3><h3>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履行屯垦戍边使命中,兵团职工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在边境构筑起牢固的国防屏障,为边防持久稳定,国家主权安全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h3><div> 九师是出兵团戍边英模最多的师。上世纪六十年代与入侵前苏军英勇搏斗牺牲的孙龙珍,在161团为兵团畜牧事业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石河子大学教授代江生,全国劳动模范、牧区女医生梅莲,坚持戍边守边52年的老军垦战士魏德友等。他们是兵团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兵团军垦战士的杰出代表。</div> <h3>  孙龙珍烈士陵园。</h3> <h3>  孙龙珍烈士墓。孙龙珍,出生于江苏省泰县,1959年随生产建设兵团支边来到新疆吐鲁番,1962年主动要求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执行“三代”任务。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前苏联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战斗中,为了保卫祖国领土,捍卫民族尊严,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带着六个月的身孕参加了这次战役,不幸中弹牺牲。1969年8月被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并于同年,为其修建烈士陵园,立碑纪念。</h3> <h3>  九师龙珍高级中学。</h3> <h3>  兵团人重视教育,学校条件及教育质量在新疆各地都有很好口碑,成为地方学生的首选。九师学校也是如此。</h3> <h3>  小白杨中学。以边境"小白杨哨所"的小白杨命名。</h3> <h3>  校园运动场。</h3> <h3>  塔城额敏地区四面环山,是个大草原,气候寒冷,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小麦、玉米等北方农作物为主,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很少汚染,三产以旅游业为主,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潜力巨大。</h3> <h3>  塔城地区托里县老风口,是省道221线通往塔城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一处令人生畏的风口。长达20多公里的老风口路段,常常刮起十级左右的大风,夏季飞沙走石,冬季大风则卷着积雪向来往车辆横冲直撞,道路经常被一米以上的大雪覆盖,使车辆受阻,造成人员伤亡。老风口成了当地公路交通一大危害。</h3> <h3>塔依玛斯风区。这种交通指示牌你知道吗?是专为北方风雪较大道路特设的标示,向下箭头所指是道路的路肩,风吹雪盖住路面时,避免行车偏离道路。</h3> <h3>  近年来,老风口风力发电站建成,不但解决了托里县自身的用电问题,而且还能给额敏、博乐等地输送电力。塔城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老风口植树造林,对老风口进行生态综合治理。目前,老风口生态综合治理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共完成生态造林9万多亩,已形成几道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狂风积雪对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的威胁。</h3> <h3>  161团吐尔加辽和阿克乔的牧场风光。</h3><h3> 虽是午后,光线並非最佳,但辽阔草原,雪山白云,山花羊群,是否让你心旷神怡?</h3> <h3>  雪山草地牧羊图。</h3> <h3>虽已过山花盛期,但各种山花依然团团簇簇,竞显生机。</h3> <h3>吐尔加辽草原景点。</h3> <h3>  此情此景,似梦似幻。有情人是否魂牵梦绕?</h3> <h3>161团人工种植的玫瑰。</h3> <h3>  "山花节"举办地。</h3><h3> 161团5月底举办了山花摄影节,各地摄影名家和爱好者们云集此地,"长枪短炮"竞相发"摄"。</h3> <h3>  四个足球场大的国旗,在兰天草原间鲜艳夺目,熠熠生辉。</h3> <h3>  景区木栈道直通"小白杨"哨所模拟景观。</h3> <h3>  164团高山水库(乌拉斯台水库)。上世纪七十年代兵团人修建的水库。</h3> <h3>  宏伟的双拱大坝。当时的修筑水平,现在也不落后。<br></h3> <h3>  可当时物质条件的艰苦和施工设施的落后,是今人难以想象的,全靠施工人员的经验、技术与简易设备设计施工,兵团军垦战士人抬肩扛、昼夜不息,用血汗浇筑出来的。</h3> <h3>  兵团人的自豪感有木有?对老军垦们的崇敬感有木有?</h3> <h3>  如今这水库造福额敏垦区,造福额敏人民。他们"赶着牛羊奔小康"的愿望成为现实。</h3> <h3>  天蓝水碧,云淡风清,自然生态,宛如仙境。</h3> <h3>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h3> <h3>  近年新修的下游二坝水库。宛如海兰宝石镶嵌在翡翠原野上。</h3> <h3>  165团入团的迎宾林荫大道。太美了!路灯也配绝了!既遮阳,又挡风挡雨,长达10公里,是我在新疆看到的最美最长的林荫大道。人行其中,十分惬意!</h3> <h3>  165团4连巴依木扎景区的心形无底湖,是一处高山湖泊,形状象一颗心,无论旱涝、四季,水位不变,深不可测。</h3> <h3>  在当地哈萨克族牧民中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h3><h3> 富有牧场主漂亮的女儿,爱上了给她父亲放羊的放羊娃。她父亲盛怒之下,派人将放羊娃赶到了遥远的南山並不准再回来。</h3><h3> 姑娘天天在山坡上向南守望,最后思恋成疾,奄奄一息。放羊娃预感到姑娘生命垂危,说服感动了看守,历经艰险,赶到姑娘身边,姑娘已气绝身亡。放羊娃搂着恋人不吃不喝而徇情。</h3><h3> 其时,正逢王母娘娘驾云西巡,见状感动不已,在收走一对芳魂时,落下了一滴眼泪,变成了心形湖,心尖指向南方。</h3> <h3>  可惜当时大雨,无法登高拍下全景,且无法再拍巴依木扎其它景点,留下遗憾,驱车下山。该景区为四A级景区。</h3> <h3>牧民帐篷外景。</h3> <h3>  帐蓬内景,哈萨克风情。旅游业的开发,增加了牧民的收入。过去盘腿而坐的地桌不见了,传统的民族小吃与现代的生活方式融合在了一起。</h3> <h3>  途中所拍。让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h3> <h3>  返程途中所拍一一巴依木扎草原河。</h3><h3>滂沱雨歇,黑云滚过。夕阳穿云,金光四射。天河流淌,蜿蜒曲折。随手一拍,即成佳作。</h3> <h3>美吧!貌似专业有木有?</h3> <h3>  166团梅花鹿场。共养鹿400余头,母鹿每头价值四、五千元,公鹿每头上万元。</h3> <h3>  鹿回头一一妩媚婀娜,深情回眸。</h3> <h3> 看上我了吗?我不要你!</h3> <h3>163团大棚种植的美国品种大樱桃。</h3> <h3>  168团有机大棚种植的姑娘果。</h3> <h3>  是不是很眼熟?很象咱们小时候吃的"红娘子"?</h3> <h3>正是。不过品种不同,成熟后呈黄色,很象南疆的小白杏。入口有奶香,又酸又甜。</h3> <h3>  团结农场油菜花。</h3> <h3>  途中的窗外景色。随手皆是美景,处处自然风光。高天厚土,让人感叹自然之造化,上天之眷顾!</h3> <h3>  途中车上所拍。光不好,景一般,但构图简洁,有木有?</h3> <h3>  草原夕阳。返程途中所拍,美吧?这两张与我今年到龄的心情相符。</h3> <h3>  辉煌灿烂,愉悦而复杂。</h3> <h3>  还是静下来吧!月升日落,云卷云舒,道法自然,淡定从容!</h3> <h3>  借风储能,随风发电。人生也是如此:好风凭借力,绚丽下夕阳!</h3> <h3> 九师 额敏,下轮督查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