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 写这个纪念碑,话题有些沉重</h3> <h3> 这张地图原版是1940年的兰溪老城北门。图上可以看岀,为了逃日本佬,城墙已被拆除,后官塘水岀门城楼改成一座桥,叫天仙桥。天仙桥旁有一座纪念碑。</h3><h3> 这座纪念碑是当时国民政府于1939年建造的。</h3><h3>1937年七七事变后,上海,南京,杭州相继沦陷。但1942年前,日寇还未染指兰溪。42年六月,日寇第十五师团占了马涧。</h3><h3> 国军63师在纪念碑前誓师,决不做孬种!他们在城北石埠岭一带进行了殊死抵抗。鏖战十多天。国军146师工兵8营赶来支援,炸死了日寇中将酒井直次。这是日寇在中国战场丧命的第一个师团级指挥官。极大地挫伤日寇士气。</h3><h3> 然而抵挡不了日寇飞机大炮,兰溪城失守。</h3><h3> 日寇进城以后,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纪念碑。</h3><h3>纪念碑像一名不屈的战士,屹立在水出门的路中间,上面"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大字令日寇胆寒。纪念碑仿佛在向强盗宣告:兰溪人民决不屈服!</h3><h3> 八格牙路,非常的不爽!</h3><h3> 兰溪青帮头子梅金奎对日寇心领神会,摇尾乞怜。</h3><h3>找人搭了梯子,将"抗战"二字给挖掉了。剩下"阵亡将士纪念碑"。变成中性了。</h3><h3>日本鬼子"吆希"。也就没有强令拆除。这被挖去二字的纪念碑,成了日本侵华,蹂躏兰溪的铁证。</h3> <h3> 这两张照片都有纪念碑,后一张是49年五月庆祝解放,大家可看到顶上"抗战"两字没有了。</h3><h3> 纪念碑存在了二十个年头,五八年填后官塘建人民路时拆除。它的位置是东风广场偏火车站方向。</h3><h3>由于那时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拆掉的石碑被移到大云山砌了水池。</h3><h3>在市有关部门努力下,2016年纪念碑在横山已予重建。但由于地处偏僻,知道的人不多。笔者之所以写纪念碑,是想表达一个愿望:横山已有革命烈士纪念碑,此碑重建横山,光顾人少,起不到作用。此碑与革命烈士纪念碑有不同。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应该建在高山苍松翠柏之间。但此碑她是文物,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是老城记忆,是兰溪人不屈的标志,是日寇侵兰的铁证,是兰溪人心底的一份厚重与气节。她原本就在水出门,应该放在和平公园或中洲公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