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孤灯漫翻书

秋色寒香

<h3>  寻找许久,终于买到了李渔的《闲情偶寄》,但买来后却一直没有打开。潜意识里,我在等待一个相宜的时间和空间,还有一种心境。</h3><div> 一直觉得,读书的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享受,不能随便打发。读一本好书必得有好的阅读心情和相宜的氛围,这样方能不负那些长短的字句。</div> <h3>  看过一则“画中话”,说,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须在夜晚,床上,才能体会其中妙处。看后不禁莞尔,竟与我的感觉不谋而合。好书还是躺在床上看有味,只有彻底放松的身心才能体会文字的妙处。至于选择夜晚读书,应是因了夜的静。</h3><div> 古人有“红袖添香夜读书”,那应该是男人理解的最好的读书情境。我觉得,红袖添香美则美矣,却极易扰乱心神。读书从来就是一个安静的自我感受和自我放逐的过程,是两个相似的灵魂之间无声的对话过程,多一个人在侧,怎么能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呢?自小我就不喜欢两个人一起看一本书,宁愿等人家先看好,因为读书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是无法与人分享的。</div><div> </div> <h3>  我以为,两种情境下读书比较惬意,一是雨夜,二是风雪夜。</h3><div> 记得第一次看到“夜雨孤灯乱翻书”的诗句时就觉喜欢,想那窗外雨声绵密,滴梧桐,打芭蕉,声声曼妙;室内,灯火昏黄,倚在床头,捧读一本婉约的宋词或清淡的散文,旁边小几上有绿茶氤氲的雾气,清香而润泽。茶可以不必喝,只为了借一缕清香。</div><div> </div> <h3>  或者,风舞雪飘的隆冬夜,室外寒冷屋里温暖,缩在被窝里看书,那真是人生至乐。要不就斜倚在炉边的小榻上,用柔软的毯子把自己包起来,最好,炉上暖着一壶酒,旁边放一色下酒小菜,可以随意小酌,也是快意人生。</h3><div> 这静夜的阅读是对白日里被繁琐世事所扰的身心的安顿和抚慰,不可或缺。</div><div> </div> <h3>  夜晚看书虽然可以让心归于澄明之境,但不同的文字若在相宜的环境下读会有更深切的感悟。</h3><div>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像这样温暖而忧伤的文字适宜在春日的阳光下看,面对着绿肥红瘦自然就理解了似水流年带给人的无尽伤感。</div><div> </div> <h3>  至于那些清冷忧郁的文字可以在夏日的阴凉处品读,比如张爱玲的小说。张爱玲的文字象一匹匹流丽华美的绸子,蓝色的,在不甚明亮的背景下闪着幽微的光,有一种清冷的静美,亦有着潮打空城的寂寞与惆怅。那些细碎的生活,小的欢喜与悲伤,是时代巨轮下扬起的微尘,轻巧里蕴涵着微凉的心酸,正合了辉煌夏日里的那一抹阴凉。</h3><div> </div> <h3>  古典的文字则宜和着秋雨的韵脚来吟诵,这样的文字,非婉约词莫属。那些平平仄仄的句子里萦绕着太多的愁绪,在“残漏声催秋雨急”的时候吟咏纳兰的词,更容易理解他“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怅然,“断肠声里忆平生”的哀伤吧。</h3><div> </div> <h3>  而那些磅礴大气的文字则要听着寒冬的北风去读,感受心情的激荡和灵魂的飞升。比如唐朝的边塞诗。工整的字句里金戈铁马的铮鸣不绝如缕,立功边陲的热望毫不粉饰,诗气里淬着边塞霜雪的寒气,读来让人觉得风骨凛然,壮思逸飞……</h3><div><br></div> <h3>  只是,因工作繁忙,俗事扰人,没有那么多的好时候可以用来读书。而且自己有临睡前看书的习惯,所以很多时候是不分春夏秋冬,不等花色柳影,也不一定要对着朗月飞雪的,只因为当时心情极好,就很投入的看了。倘若得到好书时正遇好心情和好情境,那就再好不过了。</h3><div><br></div> <h3>  生活是热闹的,热闹的有点喧嚣,但读书可以让人守住内心的宁静,让心灵在容颜被岁月风霜刻蚀的时候依旧丰盈。</h3><div> 所以,我把日子浸在书香里,让自己在笑如菊发似雪的时候还能因为内心的安宁与丰盈而依旧美好着。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