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上大田顶

huaye

<h3>  大田顶位于广东省信宜市大成镇东部,距信宜市市区50多公里,距大成镇26公里,海拔1704米,地处亚热带南端,是云雾山脉大雾岭的主峰,为粤西第一高峰,广东境内第二高峰。属信宜市八景之"顶峰锦绣"。</h3><h3><br /></h3><h3><br /></h3> <h3>  徐闻县勇乐自行车队的成员早对大田顶慕名已久,在许开煌的组织下,8名骑友(开煌、李老师、卓行长、娟姐、用哥、曹校长、蓝蓝的海及huaye)相约利用端午节小长假,去挑战它。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跨地区的挑战骑行。</h3><h3> 5月28日早上8时,在徐闻人民公园门口,搭乘从徐闻曲界镇开往信宜市的班车,单车放客车行李箱内带去。随行的还有开煌的夫人,她虽然不是骑行爱好者,但她支持夫君对骑行的热爱,她这次就是要去见证爱人挑战高峰、分享喜悦的。另外,迟一些时间,车队的林志选择将开私家车与爱人同往,我们将在信宜会合。</h3><h3> 车队的老二哥、酷哥专程来帮忙拆车、装车,并祝大家骑行平安!挑战战功!玩得开心!</h3> <h3>  下午13时50分到达信宜车站卸车,组装单车。</h3> <h3>  出车站后,在车站斜对面的一家非常卫生、整洁又便宜的名叫"禾正猪杂汤"的大排挡简单吃一些饭。另外加饭、加汤免费,非常合算。</h3> <h3>  饭后即开始骑行,一出信宜市,就是接连不断的上下坡,这就是山区的特色。出信宜市不久,即迎来一段6公里长的连续上坡。因为我们生活在雷州半岛的丘陵地带,何尝遇到过几公里长的长坡。我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骑行。天气热,连续上坡,高负荷骑行,真有点吃不消,自己感觉象要虚脱似的,一停下来,身上的大汗就如被雨淋过一样。</h3><h3> 阿志开车在这段路的中段等我们,我们把身上背的及单车上驮着的行李都放到了他的车里,好彩他车里没带单车,他说他要徒步登山。少了行李,轻松了好多,此时才真正体会出了轻松上阵的意义所在,每一两、每一克在这样的情形下都会被放大,都会在骑行中感觉出它的沉重。</h3><h3> </h3> <h3>  一路上都是这些充满危险警告的标志, 道路的险峻可想而知。</h3> <h3>   一直到这个U形的转弯最高点。这里建有观景台,海拔480多米。从这里开始往白石镇、大成镇方向基本为下坡路段。</h3> <h3>  17时16分,全部骑行人员到达这段路的最高点。</h3> <h3>  18时30分到达大成镇,阿志已经为我们订好住处了。我们入住在刚进入大成镇不足200米的"金三角酒店",听说算是最好的了,相当简陋,开水是老板用柴火在四楼烧好用暖瓶装下来的,还好,空调还是给力的。</h3> <h3>  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都是在距离住的地方有50米的"黄鸿餐厅",按老板娘的说法是我们找对了吃饭的地方了,确实是我们吃到了几个味道不错的正宗的信宜菜:韭菜馅的豆腐炸,南瓜苗、花切碎炒皮蛋,霉菜扣肉,清蒸油炸后的山涧鱼仔,不过最抢手的还是我们熟悉的竹林鸡煲汤。</h3> <h3>  我们骑队中的这位衬衣哥一一"蓝蓝的海",想不通他究竟想颠覆骑行界的什么?咋一看并不象是与我们相约而行的骑行者,倒象是半路捡来的初骑客。</h3> <h3>  29号早上早餐后,我们即迎着朝阳向大田顶出发,从这里到大田顶有26公里,爬行高度将达1400多米。有了昨天的经历,似乎今天信心满满了,再没有了昨天的见到前面的坡就怕的感觉。再加上是早上,气温、体能相对适应。</h3> <h3>  因为这里盛产浪花白大理石,路边堆着山上采好滚放下来的石材,路上有不时开过载着石材的重型卡车,切割厂边一堆堆切割出来的板材整齐的叠着,等待客人的采购。</h3> <h3>一路爬升,一路景观。</h3> <h3>  到了高明埇小歇时,遇两名从东莞一直骑过来的骑者,他俩也是为了来挑战大田顶而两天骑了四百多公里赶过来的。就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目标,所以我们结伴同行了。</h3> <h3>  两位东莞骑友。</h3> <h3>  上午9时50分,大家陆续到达大雾岭景区门口。购买门票,因为我们是团队运动者,所以每人5元,一般游客是每人8元。我们还能在购门票处免费加水,还请售票的工作人员帮我们拍照。</h3> <h3>  1956年在半山腰建起国营大雾岭林场,大雾岭景区大门就设在这里。</h3> <h3>  进入大雾岭路段后,按这个路标前进。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从这里要骑行11公里才能到达顶峰,前9公里难度不大,最后那两公里道路非常陡峭,骑上去有一定的难度。不过我们几个都铁了心:必须登顶!</h3> <h3>  阿志的徒步挑战从进入大雾岭大门开始,他把汽车放到大雾岭派出所位置,然后徒步上山。后生可畏也,他走的速度与我们骑车基本相当。</h3> <h3>  阿志的爱人和开煌的爱人也是选择徒步观景。后来她俩搭乘两轮摩托车直达峰顶,等候骑行队伍的到达。</h3> <h3>  沿路骑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翠绿的竹林,与四周的森林相映成趣。看着远处变幻莫测的苍茫云海,听着催人奋发的松涛声。欣赏着路两旁色彩斑烂的山花,耳边传来的是悠扬的鸟语,此时此刻,登顶固然重要,但进入了这如仙境的黛绿中,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使人不得不时而停下来,用映入眼帘的葱绿灌眼,用满山的负离子洗肺,用手机固化着这难得的景色。</h3> <h3>  不远处的耸立在大田顶高处的电视转播塔,是1973年在山顶建的广播电视差转台,通过VHF第4频道转播珠江台。</h3> <h3>  这个电杆兀架,就是粤西地区最高的输电线路终端杆了。</h3> <h3>  我们从山脚一路沿着公路盘旋而上,登上大田顶,真有乘龙上九天之感。中午12时30分,全部人员登顶成功。</h3> <h3>  因为山上没有任何食物,只有靠自己带上去。我们吃的是昨晚饭后到超市购买的干粮。</h3> <h3>  因雨水少,山上的水库一一"天池"缺水,库边露出白色的泥土。</h3> <h3>  基塔为证,这对伉俪用骑行征服了粤西第一峰。 </h3> <h3>  丈夫的成功,也是自己的成功。甜蜜满满地写在这对小夫妻的脸上,这一刻是双方一直支持与鼓励的最好写照。</h3> <h3>  山上的茶柚树正开着花。</h3> <h3>  走在茶柚林边的小道上。</h3> <h3>  山顶建了广播电视差转台,开通大成镇至山顶公路,吸引来众多游客前来观光。</h3> <h3>  一路骑上来,无数次见到汽车经过我们身边时,汽车车窗外部会见到伸出来的坚起的大拇指,不时听到从汽车里发出的"加油、加油"的声音,这是对我们坚强意志的认可,是给我们精神的鼓励。每当此刻,我的心中都会有一股暖流流过,他们的赞许既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更增添了我们挑战的无穷力量。</h3> <h3>  在景区大门口与工作人员交流时,他们曾经提醒我,说我登顶了之后会失望, 他说顶上没什么看的。当时我想,我是抱着要征服、要挑战的心态而来的,他也看得出来这一点,才和我说这番话的。</h3><h3> 从我进入景区大门之后一路往上的骑行,一路的风景相伴,心已足矣。是的,到了终点,没有奇花异木,没有飞流瀑布,唯有那几个冷色的铁塔和围墙。在我登高俯看那所谓的"天池"时, 也因雨水不足而缺少了蓄水。但是,当我极目远眺,围绕在大田顶的十几座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峰,却要向主峰府首称臣时,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令我是如此的满足。拼上了这里,已经没有了遗憾。接着,我们会再去找更高的目标,但这里的一切,令我留恋,或许某一天,我还会再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