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蜂螫后

Laura

<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 </h3><h3><br /></h3><h3> 澳大利亚悉尼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上天赐给我一方永久的家园。春天,我在后院栽下水瓜苗,经过初夏充沛的阳光雨露,蔓藤生机勃勃,爬满了整个瓜架,茂盛的黄花绽放着清香,引来了采蜜的蜂儿、起舞的蝶儿。 </h3><h3><br /></h3><h3> </h3><h3><br /></h3><h3> </h3><h3><br /></h3><h3><br /></h3><h3> </h3> <h3>一天,我正在花园观赏水瓜长势,胳膊肘处忽然像针扎一般刺痛。我赶快甩胳膊肘子,只见一只黑色野蜂在我眼前旋飞着,"天啊!我中招了!" 马上回屋里拿出"保心安油"涂擦伤口,只见胳膊肘上顿时红肿起来,显然中了蜂毒。 </h3> <h3>我有生以来与一切昆虫无缘,根本不曾对其了解过。但面对胳膊肘越来越肿胀麻木,我不得不上网寻找自救方法。 原来,野蜂常指黄蜂和黑蜂,其尾部有螯针与毒囊相连接。当螫针刺入人的皮肤时,就可排放毒液。毒液含有组织胺类物质,使机体局部溶血、出血、机体发热、烦躁不安或嗜睡,引起荨麻疹或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h3><h3><br /></h3><h3> 我忍痛开车找到家庭医生。他拿出放大镜在伤口处细细寻找,确定野蜂螫后没有留下蜂针,说: "没危险了,用一些方法解毒就无妨了。" </h3><h3><br /></h3><h3> 几天后,我的胳膊肘慢慢地消肿了,伤口处只是有点痒痒的。感谢上帝,只是让我虚惊一场 !</h3><h3><br /></h3><h3> 为居家生命安全着想,我决定向那黑色的不速之客开战。 顺着黑蜂的踪迹寻去,终于在篱笆处发现了鸡蛋大小的蜂巢。经过一番思索筹划,打响了摧毁野蜂巢之战 ……</h3><h3><br /></h3><h3> 我穿上长筒皮靴、皮大衣、皮手套,带上帽子和眼镜,再用一个透明厚实的塑料袋套在头上,确保自身不受野峰攻击。再拿着预先做好的粘胶纸,猫步轻走到野蜂巢前,迅速将蜂巢粘住,再用力将蜂巢从篱笆上扭下来仍在地上。</h3><h3><br /></h3><h3> 然后,转身跑进屋里,远距离观察野蜂的动静……只见一只归巢的野蜂迅速飞回篱笆,它发现蜂巢不见了,就在地上被粘胶粘住的蜂巢上空疯狂打转,时而趴在蜂巢上,像是在搭救它的同伴。 </h3><h3><br /></h3><h3><br /></h3> <h3>  几个小时过去了,地上被胶纸粘住的蜂巢在夏天的烈日暴晒下变焦了。我再次勇敢地迅速走到被晒焦的蜂巢,用力将其踩在脚下碾碎。</h3> <h3>从此,我家花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飞来的仍是那些友善的蜜蜂儿,蝴蝶儿。</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