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藏,一个令所有人神驰向往的圣地,也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的地方,2017年5月19日,终于踏上了寻梦之旅。我的西藏之行,无关宗教 、无关艺术、无关文学,只是为圆一个美丽的梦。 </h3> <h3>感受塔尔寺</h3><div> 塔尔寺 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之地(佛祖释迦牟尼,都是有真人的)。</div><div><br></div><div>八宝如意塔 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div> <h3>塔尔寺的殿宇交相辉映,高低错落、气势磅礴。</h3> <h3> 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一次的擦肩而过。与这位行走在阳光下的僧人擦肩而过。</h3><h3> 为何不称这位僧人为‘喇嘛’呢,‘喇嘛’是藏语,藏古语意为上人或上师。它和‘和尚’是一样的意思。‘喇嘛’,这个字也被滥用了,本来并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称为喇嘛的。</h3><h3><br></h3> <h3>塔尔寺 共有大金寺、小金寺、花寺、菩提塔等大小院落1000多坐。规模宏大,浑然天成,自古以来即是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h3> <h3>叩长头 藏人相信,只要此一生能叩满长头十万个,即可逢凶化吉,功德圆满。他们还相信,如果在磕长头的路途中死去,则更是前身后世的福报。</h3> <h3>塔尔寺的春天</h3> <h3>最美青海湖</h3><div>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古称“西海”,北魏以后,始称青海。藏语称“措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div> <h3>青海湖被称为“地球上的一滴眼泪”。海天一色,烟波万顷,远远望去就像一盆青色的水悬在天空之上。只可惜我到的时候有一点阴天。</h3> <h3>西海听涛</h3> <h3>海鸥急徐轻舞,浪花朵朵绽放,这是海的生灵!</h3> <h3>行走在青藏高原,最美天路G109。云雾缭绕的地方就是‘橡皮山口’海拔3808米,微微开始有些高原反应了。</h3> <h3>在,茶卡盐湖</h3><div> 茶卡是藏语,意为盐池,也就是青盐的海。茶卡盐湖具有天空之镜的美誉,被评为中国必去的55个最美景点之一。</div><div><br></div><div>茶卡盐湖的观光小火车</div> <h3>照片中地面上所有的白色都为‘盐’,至于咸度,没敢品尝。</h3> <h3>天空之镜 如果要是清晨或傍晚天气晴好拍摄,照片会更赞。见到许多拍摄婚纱的,祝福他们。</h3> <h3>一路向西,向着心中的圣地。</h3> <h3>因为昆仑山下大雪,堵在了进藏的格尔木公安检查站。这可能也是上天对我们虔诚之心的考验吧。</h3> <h3>昆仑山 从帕米尔高原隆起,凌空而下,巍峨神奇。从远古开始,昆仑山就成为各族共同向往的圣地。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h3> <h3>穿越可可西里 从路边突然跳跃出现,如精灵般闪现的藏羚羊,远方悠闲的藏野驴,蓝天白云,戈壁草原,让我感觉到什么是真的人与自然和谐。也让我对‘索南达杰’烈士与为此牺牲的人们更加肃然起敬。</h3> <h3>沱沱河 蒙语意为‘红河’,源于各拉丹冬的沱沱河是万里长江的源头。</h3> <h3>深夜开车跨越青藏线最高‘唐古拉山口’,海拔5213米。‘唐古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下车仰望苍穹,看见了令人惊叹的银河,浩瀚的星空美丽的令人窒息。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又是深夜,没有拍摄,这也是此行的一件遗憾之事吧。</h3> <h3>拉萨的守护者—布达拉宫与大昭寺</h3><h3><br></h3><h3> 藏人当中流传着个“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著名的僧人尼玛次仁也有句名言:“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说明了大昭寺在藏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藏人认为大昭寺才是宇宙的中心。</h3> <h3>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h3> <h3>大昭寺作为‘西藏的眼睛’,一直是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昭寺至今仍供奉着文成公主入吐蕃时带来的,由佛祖亲自开光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金像。拉萨之所以被称为‘圣地’就是与这尊佛像有关。</h3> <h3>寺院里面是禁止拍照摄影的,遵章守纪也是一种美德。随便说一句“有人说佛殿的门槛不能踩,踩了就是对佛不敬,其实这是误解。门槛自有作为门槛的作用,但与佛无关,这门槛很宽,跨过去并不是那么容易。难道佛看到那么虔诚来朝拜的人,因为踩了门槛而怪罪于他吗?菩萨都是慈悲为怀的,又怎么会认为这种正常的行为是对佛不敬呢?所以不要为这些事而纠结。”</h3><h3><br></h3> <h3>佛曰“万事皆有因果,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报。”</h3><div><br></div> <h3>八廓街 是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为最初的八廓街。也是为远道朝圣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h3> <h3>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人称为“圣路”。</h3> <h3>辉映九穹 永远的布达拉宫</h3><h3><br></h3><h3> 最初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后来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中心。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h3> <h3>布达拉 也称为“普陀罗”指观世音菩萨所居的岛,俗称第二普陀山。藏人认为藏王松赞干布与达赖喇嘛为观世音菩萨转世。</h3><h3>布达拉宫依红山垒砌,殿宇嵯峨,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自下而上通过建筑布局的对比、夸张和渲染。体现了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h3> <h3>据传说该坡道连络天上与人间的是一条漫长的之字形山道,山道由九百多阶的石板舖成,无论你是有幸上山朝见达赖的贵客信众,或是每日参与朝会的贵族大臣,更或者只是负责挑水上山的执役僧侣,都必须亲自用双脚走这条漫长的道路。山道又名圆满汇集道,似乎爬完了这九百多级的阶梯,所有的圆满也都汇集在你身上了。</h3> <h3>布达拉宫主要是由红宫与白宫组成。红宫是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地方,而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场所。正因为布达拉宫为政教合一的圣地才被称为宫而不是寺。</h3> <h3>布达拉宫的白色都是由牛奶和白糖以及当地的矿物原料涂刷而成,而红色部分也是由红糖及矿物原料组成。这些原料既有中央政府调拨,也有大部分来源于广大善男信女的捐赠。</h3> <h3>穿过这道门,就开始进入布达拉宫了。五色分别为:“黄色”代表着“大地和皇族高贵的气质”;“蓝色”代表着“蓝天,力量和金刚菩萨”;“红色”代表着“太阳,慈悲和观音菩萨”;“白色”代表着“白云和纯洁”;“绿色”代表着“丛林,智慧和文殊菩萨”。</h3> <h3>从东欢乐广场仰视白宫,可以看到达赖喇嘛第七层的寝宫东日光殿的阳台,往日里,达赖喇嘛便是在这里观看藏戏。</h3><h3>(由此门而入,宫殿里面禁止拍摄。)</h3> <h3>穿越时空之旅,从云端到大地。</h3> <h3>布达拉宫前虔诚朝拜的信徒。</h3> <h3>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红山咫尺相对。两山由白塔相连。看到白塔下走过的红男绿女,感觉时空交错,恍如隔世。其实短短一篇手记难以尽述我在青藏高原的所见所闻,青藏高原梦开始的地方,却没有结束的时间!</h3><h3>美丽的青藏高原、神秘的布达拉宫——我的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