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门窗的文学意涵

VanessaC

<h3><br /></h3><h3>说说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墙、门、窗。</h3><h3><br /></h3><h3>(一)</h3><h3><br /></h3><h3>墙,是对建筑实体或空间的分割和间隔。</h3><h3><br /></h3><h3>文学作品中,墙的意味更多是实实在在的,甚至是硬生生冷冰冰、强悍粗暴的"阻隔",就是要分出两边,要强调两个不一样的、没有交集的世界。</h3><h3><br /></h3><h3>比如: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墙外的行人只能闻其声不得见其人,或许很是心痒难耐。</h3><h3><br /></h3><h3>再如:一枝红杏出墙来。古时适龄适婚的人约个会都要翻墙,何况想搞婚外情的,更是难上加难。墙高,就是折射世俗的约束和阻力太强大啊。</h3> <h3>  </h3><h3>(二)</h3><h3><br /></h3><h3>门,既是分隔、又是连接。</h3><h3><br /></h3><h3>门和墙一样有分隔的作用,但没有墙那么强悍粗暴。因为墙是完全的阻隔,不许越界,而门还是允许人进出的,只是允许谁走、什么时候和怎么走的问题。</h3><h3><br /></h3><h3>比如:古时女性最好遵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怕柔弱,其实也还是走的动、迈得出的。唯怨这门槛高、门板厚、门闩长,隐隐的就在提醒你别轻举妄动逾越了规矩。</h3><h3><br /></h3><h3>同时,门又额外具备连接的作用,这个门连着花园,那个门接着后巷…它通向各种空间,也往往寓意着通往各种不同的世界。</h3><h3><br /></h3><h3>而且门可以洞开、可以紧闭,这就让它有了"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的灵活度。可以"小扣柴扉久不开",淡淡的,只防君子;还可以屋门半开、角门虚掩,那就欲拒还迎、意味深长了。当铁将军把门之时,门是拒人千里之外的;而当门转化为"帘"的时候,它真的已经很温婉可亲了。</h3> <h3><br /></h3><h3>(三)</h3><h3><br /></h3><h3>窗,分隔作用也还是有的,但也就意思意思,最多糊上个窗纱贴个窗纸,轻柔的阻隔一下。它更多的意味是通透。</h3><h3><br /></h3><h3>窗是安在墙上或门上的。视觉上,能透过光线,让人看到另一边的景致。触觉上,随着风吹空气流动,能传递另一边的温度和气息。所以,文学作品中的窗户所传递的信号多是通透、窥看、交流、灵动。</h3><h3><br /></h3><h3>窗户的存在,是对墙和门的功能补充、装饰点缀,也是对墙和门的一种温柔的对抗、矛盾的共生。</h3><h3><br /></h3><h3>比如:窗含西岭千秋雪。这里的窗户就堪比画框,借景于户外的好风光,却让人不必受户外风寒之苦。</h3><h3><br /></h3><h3>再比如,何当共剪西窗烛。这里的西窗已经不是借景这么简单直接的作用了,它更是温馨家庭、伉俪情深的代名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