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一师三团的巨变(1956—2017)

A雪域雄鹰

<h3>  新疆兵团一师三团(喀拉库勒镇)是父辈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也是养育我生活三十多年的地方,我的第二故乡。2002年离开三团,再次踏上这片热土探访时……</h3><div> 这里的水,这里的土,这里的人,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div><div> —— 蒋文庆</div> <h3>还能记起当年的三团电影院吗</h3> <h3>原三团党政机关办公室</h3> <h3>进入戈壁沙漠勘探胜利七场(三团)场址</h3> <h3>农一师师长林海青来三团看望上海支边青年</h3> <h3>军垦第一犁(这张照片是贺国祥将军拍摄的)</h3> <h3>这是中国青年话剧团来三团演出“狍子湾的战斗”</h3> <h3>当年值班连民兵练刺杀</h3> <h3>当年住的地窝子</h3> <h3>收工路上</h3> <h3>当年父辈们的艰辛</h3> <h3>女子突击队</h3> <h3>夏收</h3> <h3>摘麦穗</h3> <h3>拔水稻草</h3> <p>连队瓜地</p> <h3>翻晒麦子</h3> <h3>知道这是干啥活吗——打土块</h3> <h3>业余时间编筐子</h3> <h3>肩挑</h3> <h3>当年的独轮车</h3> <h3>当年的主要农具——坎土墁</h3> <h3>当年父辈们在戈壁荒滩上开荒造田</h3> <h3>少年时代的我们——疆二代</h3> <h3>1975年三团园林队小学五年级毕业照(背景是团部语录宣传栏)</h3> <h3>这是在1980年三团中学,全团数学竞赛获奖的仇凯和郜国玉的合影,是宣教科胡家良拍的。</h3> <h3>1983年三团三好学生夏令营。第二排右起郁培培、郭正宝、张维真、崔保民、陈秀山、王大宇</h3> <h3>三团改革的领头羊:李再康团长和郑连真政委 (注:每年八一建军节兵团各师举办阅兵式,团长、政委带领民兵应急分队接受检阅,必须身着军装、全付武装。)</h3> <h3>右起赵碌宝、牛新民、宋金旺、朱维、郑连真、黄永胜、郭正宝、彭涛</h3> <h3>原三团司法所主任蒋勋与三团维吾尔族职工亲切交谈(荣获全国第一届司法战线十佳人民调解员提名奖)</h3> <h3>当年战斗在三团各条战线的部分上海知青</h3> <h3>现在的团部大十字路口(原团机关到运输连和东西主干道交汇处,最早有一座伟人雕像)</h3> <h3>原来的电影院,现在变成三团职工文化中心</h3> <h3>原来团部的大礼堂后来变成室内旱冰场,现在成了职工文化中心广场</h3> <h3>原团部的供水塔,现在变成啦景观塔</h3> <h3>现在三团中学教学楼</h3> <h3>三团医院住院部</h3> <h3>团部东西主干道(原来八斗水闸到九连段)</h3> <h3>团中学后面——军垦塔</h3> <h3>原来的八斗水闸对面的护林队果园,现在变成了迎宾小区</h3> <h3>还记得故乡沙枣树开花的芬香吗?</h3> <h3>原来的运输连果园和停车场,现在变成了胡杨文化公园</h3> <h3>沙包窝里没有路的连队——'海南岛'(老七连),现在是三团农业科技连</h3> <h3>三团大型采棉机</h3> <h3>洪水沟是当年我们男孩子最爱玩耍的地方——游泳、钓鱼、下鱼篓子、滑冰……</h3> <h3>现在的洪水沟树木葱茏,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亭台楼阁,俨然一幅水墨画。</h3> <h3>团中学到团部洪沟南岸的绿地</h3> <h3>团中学洪沟北岸的胡杨林</h3> <h3>这几棵柳树是当年团部到中学小路(加工厂菜地)渠道边的,能保留下来不容易呀!</h3> <h3>这条滨河路是沿团中学后面洪沟经过警卫班一直通到园林队</h3> <h3>正对的是现在的三团党委办公楼</h3> <h3>谨以此相册致敬所有为新疆兵团一师三团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三团人!</h3><div>拿给更多的朋友看,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div><div>相册制作者——蒋文庆 (三团军垦二代)</div><div>制作时间: 2017年5月31日 </div><div>微信号jwq690924<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