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三叠

静鸣

<h3>1.故乡的河</h3> <h3><br></h3><div> 故乡的河,原是一条长长的流动的河,她上连澧水和藕池河东支,下通悦来河入洞庭。围垦钱粮湖后,河流改道,原下游河段拦成几截,成了静止的水库鱼塘,河段因此也有了多种叫法。</div> <h3><br></h3><div> 我出生在这条河的注滋口北岸以东陆家渡口处。儿时的家就在河堤上,记得夏天河上涨水,奔流不息,看着轮船帆船来来往往,煞是好玩。直到转农场,我家迁到了刘家铺,在截流的刘家铺内河的东西两岸住过好几处地方。现在的刘家铺内河也叫良心堡水库,可是在我心中仍然是一条大河。</div> <h3><br></h3><div> 人们常把故乡的河比喻为母亲河,我也怀有这种情愫,我是喝故乡河水长大的,河水滋润过我的生命。离开那里后,我的故乡情结全部凝集在沿河两岸。是啊!那条河曾回应过我祖辈灾年求生的呼号,抗争的呐喊,两岸长眠安息着我的祖父祖母。那条河曾映照我父母劳作的身影,渗入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以至老来不忍离开,一直守望着那条河。那条河曾留下我童年的憧憬,悠扬的笛声,我曾在那里完成小学初中的学业,又从河边走出,踏上高中大学的求学路,以至后来参加工作又进了城。</div> <h3>  那条河边还有我熟悉的竹篱茅舍,袅袅炊烟,似曾相识的乡亲。不会忘记是乡亲把我这不会玩水的孩童从水中救起,使我后来学会了游泳、驾舟、搏击风浪的生存本领;还学会了放鸭、养猪、种地、开拖拉机等劳动的技能。</h3> <h3><br></h3><div> 故乡河留给我太多美好的印象。一河碧水,一河鱼虾,一河故事,一河美景。像我所知道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等诗情画意在这里都可领略得到。我还记得水盈之时,河面上涨,粼粼波光伸进岸边的小屋,墙壁上闪现波纹状的动态画面,仿佛小屋也随着波光摇曳。悠然的船工一路撑船一路歌,河面上留下一道水痕,一路余音,把那水乡河韵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今仍是我心中一道永不褪色的亮丽风景。</div> <h3>  还有那河风拂柳,蝉鸣枝头的夏天,在树荫下听大人讲不同版本的“水鬼”故事,吓得光屁股顽童好久不敢下水打泡泅捞鱼虾。我这已是吓大了胆的洞庭湖的“老麻雀”想起当时情景,依然忍俊不禁。</h3> <h3>  在油灯如豆的农家之夜,我聆听老人讲良心堡的来历,说是很久以前大水淹没了大片河洲,这里成了茫茫泽国,某天,河面上出现了云蒸霞蔚海市蜃楼的景象,退水后,一个有良心的穷人为年迈有病的父母挖芦根充饥,在洲上挖出了一对金鸭婆,以后人们就起名那洲子叫良心堡。通过美丽的传说教化,渐渐拨亮我们孩提时心中的一盏灯。</h3> <h3>  如今,每次回家看到故乡的河,就有一种想呼喊、想流泪、想投入到河中亲吻她的冲动,通过她找回流失的岁月。看到故乡的河,就想起我的童年,我的父母,我的乡亲。是啊,故乡的河盛载着我太多的爱,故乡河水的浪花时常荡漾在我的心里、梦里……<br></h3><div> 几多想念你呀,故乡的河!</div><div><br></div><div><br></div> <h3>2.故乡的柳</h3> <h3>  写罢故乡的河,还想写写故乡的柳。</h3> <h3><br></h3><div> 故乡柳是我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要情结,与我有过在清贫和宁静中的一段岁月的守候。儿时生活的河边的那片柳林,父亲栽的老屋东边的长得高高的像一把大伞一样的大柳树,我在老屋门前路边亲手栽种的那两棵新柳,在我心里一直挥之不去。也许,那就是人们所指的乡愁。</div> <h3><br></h3><div> 故乡有条河,能在河岸叠成一道风景的,那便是柳。沿河看柳,柳是绿的,水是绿的,心自然也是绿的,那是绿的宁静,绿的纯粹,绿的通达。近看,随风飘摆的柳枝,伸到碧绿的河水里,激起一道道涟漪,那涟漪与波浪相互作用,又消失在岸边的绿草深处。远眺,柳如一抹绿烟,像舞台上的青衣,轻甩葱绿的水袖,水中的倒影如同一幅水墨画,令我感叹!若不是天公泼墨,谁会有这般手笔?我真不知道故乡的河边是柳染绿了水,还是水染绿了柳?</div> <h3><br></h3><div> 故乡月下的柳是神奇的。我的出生时间是农历11月24日丑时。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之心,生日前天,在家乡起了个早床,到户外走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应该指的就是那节令时辰。那时东方还未破晓,残月挂在半空,残月照进疏柳,如同数学乘法“负负得正”原理,残月和疏柳两个有缺陷的元素搭配,竟然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疏柳托举残月,残月穿透了疏柳,那柳中有月,月中有柳,我真不知道是柳牵住了月,还是月牵住了柳?</div> <h3>  故乡的柳给我的感觉有点像人,像欲语还羞的娴雅女子。你走近它,可以默默无言,用心交流,你会觉得心有灵犀。炎炎夏天,它为你遮去烈日,送来清凉。舞动的枝条如同纤细的手指,轻轻滑过你的面颊,给你几分惬意,几分遐思,几分梦想······特别是母亲去世,父亲离开老屋之时,我观察过老屋门前的柳树,仿佛它像人一样伤感,面容憔悴了许多,总是低垂着头,掩面而泣的样子。还有站在老屋边的那棵大柳自父亲栽下它,就一生一世守候在那里不动,离开故乡回顾时,看到的是它,回老屋来,大老远见到的还是它。我不知道那柳似人,还是人似那柳?,也许是柳通人性,也许是境由心生,才有这种感觉。是的,在一个游子心中,它就是故乡,就是亲人,就是一年年生长的乡情。</h3> <h3>  面对舒展双臂显露腰际引春风入怀的柳树,我也兴趣盎然,诗兴大发。一口气写下20行四言诗:“亭亭玉立,纤纤细腰。疑似少女,秀发飘飘……”。眼前这一幕,本身便是对“玉树临风”一词的最好诠释!</h3> <h3><br></h3><div> </div><div> 我爱故乡的柳,对咏柳的诗词也格外喜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絲.”······时光流逝,这些咏柳的佳句每每读来,依然令人唇齿生香,心情愉悦。故乡柳给了我太多的诗意,那种依恋,思念之情,“剪不断,理还乱”。</div> <h3>  在故乡,我虽然未曾有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但故乡柳就像一首永远不老的儿歌,一生中不时吟唱在我心里,还有那柳笛声声,柳絮飞飞,柳叶如眉,柳烟如梦,柳帘含月,柳条编的“檐魔老鼠”(蝙蝠)玩意儿·····深深地镌刻在我生命的年轮里。</h3> <h3>3.故乡的月</h3> <h3><br></h3><div> 故乡的月是撩人的。记忆中的故乡月,有时白天挂在天空,露出淡淡的笑脸,仿佛善解人意。有时夜晚爬上树梢,驱赶黑暗,点亮光明。</div> <h3><br></h3><div> 我很欣赏月色笼罩下的故乡。置身在静谧的乡村之夜,真有一种“月朦胧,鸟朦胧;灯朦胧,人朦胧”的体验。那月光穿越时空直泻大地,又仿佛放缓了脚步,在乡野民居间漫游,在庄稼茎叶上流淌,在荷塘柳岸旁驻足。我以为月光是可以感触的,轻轻的,柔柔的,有着那适合心境的温度。我还以为,故乡的月明净清丽与水有关,在湖区,特别是在河边生活过的孩子的眼里,月亮是从故乡清澈的河水里洗磨出来的,晶莹剔透。故乡的月,照映着故乡的河,便是一道自然的美景。风平浪静时,你会看到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偶尔,水面鱼儿一跃,来个“鲤鱼打挺”,水中的月亮, 顷刻间化为一片碎银。“月亮走,我也走,走到南山打巴篓······”,还记得祖母教会我童年的歌谣,念着念着,我进入了梦乡,月亮也不知什么时候爬上了我的床头,钻进了我的梦里,和我捉起了迷藏。可祖母却渐行渐远,消失在溶溶的月色里。</div> <h3>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还有,那脍炙人口的辛弃疾的西江月词所描述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话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些,都是我熟悉的故乡月下即景。</h3> <h3><br></h3><div> 故乡月下养成的志趣,如影随行,相伴一生。在故乡,我有几个好伙伴,是我学习的榜样。即便是蹉跎岁月的年代,我们也不愿虚度年华,有着自己的志向和爱好。读书便成了我们唯一的指望。有月的夜晚真好,不费灯油,活动自由。读书劳动之余,我们也常聚月光下,拉琴吹笛,谈笑风生,畅想未来。那时还谈不上“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境界,但在宁静和清贫的环境中,我对月充满感激之情,从而更加发奋读书。月亮本身也就像一本书,我们经常看着,读着,想着,久而久之,也悟出了一些人生的道理。那半月、满月、残月对于做人做事均有着不同的寓意。 特别是 那新月如镰,启迪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新月派有句名言“那纤弱的一弯,分明预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令处于弱势人群的我信心倍增。 </div>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故乡月的记忆总是艰辛多于浪漫 。不会忘记,为了凑齐学费,鸡鸣起床,跟着父亲挑担蔬菜亦步亦趋踏月上街,沿途叫卖。让我感受到另类的“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不会忘记,为了烧柴,和父亲一夜通宵,两度转运,父亲借月撑篙掌舵,我在岸边踏月拉纤,农家少年的一路足迹,步步嵌印着成长的苦涩和生活的艰辛。不会忘记,1988年秋汛,我在故乡的临湖大堤上防汛,中秋节夜,皓月当空,天上月圆,地上的家人不得团圆,我在大堤,父母在老家,妻儿在小家。象征团圆的月饼,只能成为我们防汛午夜的干粮,以茶代酒,真还缺少了“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诗情与豪迈。</p> <h3>  更不会忘记,1996年夏汛,我在岳阳城区防汛,故乡溃垸。我是几天后回故乡老家接父母的,晚上旱路淹没,水路难行。月亮好久才艰难地爬出灾区的水面,月光惨淡,我心悽凉,仿佛是,它看见了我的泪眼婆娑,我看见了它的满面泪痕。相对无言,心照不宣。趁月光赶路,我几经辗转才找到并接出了父母。</h3> <h3><br></h3><div> 故乡的厄运,错不在月,责不在众。当然,灾后故乡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的。“屋,路,水”的民生问题大为改善。我也因感恩故乡,身体力行积极为村里修路筹资而奔走呼号。当村里的水泥路连通后,我徜徉在故乡的月下,心情爽朗,真有“‘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div> <h3>  其实,谁都知道,天上的月亮只一个。可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故乡的月。那是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在那里,可追寻自己童年足迹,青春的风采,或许还可追寻到逝去的亲人,失联的相邻朋友,以及难忘的初恋,每个人面对明月都有自己的情感解读内容和寄托方式。</h3> <h3> “月儿弯弯挂在天上,借月光再看看我的家乡”,这歌声如清风拂过我的心田,令人愜意神往。离开故乡后,我常常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再次浸润在故乡的月色里?</h3> <h3><br></h3><div>附:春日故乡行(诗五首)</div><div>其一:</div><div><br></div><div>故园东风绿柳斜,</div><div>老屋新颜换人家。</div><div>房中主妇不识我,</div><div>笑问生客再奉茶。</div> <h3>其二:<br></h3><div>故园不栽旧时花,</div><div>移去果木种庄稼。</div><div>犹忆当年生辰景,</div><div>残月疏柳栖寒鸦。</div> <h3><br></h3><div>其三:</div><div>故园阡陌月笼纱,</div><h3>耕牛暮归卸犁耙。</h3><h3>最是池塘蛙声起,</h3><h3>村人沽酒话桑麻。</h3> <h3><br></h3><div>其四:</div><h3>故园苇滩笋抽芽,</h3><div>春河水暖先观鸭。</div><h3>莫愁美食无觅处,</h3><h3>黄蹼拨浪戏鱼虾。</h3> <h3>其五:</h3><div>惊蛰过后挂清明,</div><div>野外坟头纸幡新。</div><div>放眼花黄草绿处,</div><div>应是踏青小乡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