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最有缘分的人

田野沐晨光

<h3>  人的一生离不开"六同": 同宗、同室、同乡、同窗、同事和同志。<br></h3> <h3>  只要你走上工作岗位,单位除了给你发工资以外,还会免费送你一帮人! 好不好? 听着就很爽。这帮人就是和你一起共同做事的同事。<br></h3><div> 如果你在一个集体中工作,你这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和同事在一起了。我是在而立之年突然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比如说你能健康工作40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半生的时间!), 这40年,你每天的1/3就是和同事在一起,1/3和床在一起,剩下的1/3才分给了同学、朋友、客户、亲戚和家人。而且,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事在一起,所谓关系最近的家人,分享的却只是你的剩余时间!</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交响才乐章 多彩始画卷</h3><div><br></div><div> 俗话说, 有缘千里来相聚,无缘对面不相识!</div><div>只有一个色彩,那是你家的墙壁! 墙上那幅画一定是多彩的。同事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自带着自己的生活习惯,自己的业余爱好,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带着自己的脾气。</div><div> 不同的乐器,如果天天同音,那才叫一个单调,不同的音协奏方能和弦。如果你欣赏过现场音乐会,你才会理解一个单位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性格迥异的小群体,因为那是交响乐的基本班底。即便是小提琴独奏,也往往会拉上几个"打梆"的。</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h3><div><br></div><div> 同事中的确有让人心烦的,但是,从来都不应该有恨。如果什么都好好的要你干什么?如果什么都不好要你能干什么!</div><div> 同事中对你好的人,扶你前行,推你进步,帮你上马,助你事业进步; 对你不好的人,锻炼着你的沟通能力,扩大着你的包容胸怀。</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直抱怨 光明磊落</h3><div><br></div><div> 如果同事不睦,原因不在相互,多数责任在小集体内部负责人履事不周! 因为,责权利不明,有规则不落实是纠纷的温床;</div><div> 如果你和上级不和,多半责任在上级的心胸,但下属也不要站在道德高地上! 因为,最初的起因往往是你对领导力的无视;</div><div> 如果同事设计你,你有三条出路: 上策曰"绕", 坚定方向,行为坦荡,绕过障碍回原路; 中策为"远",保持距离,做你自己的事情,条条大路通罗马,心怀大家的利益,不要计较一个人的误解; 下策是"走", 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不能为伍也不必为敌。但是,一切可能都要从零开始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德报德 知恩图报</h3><div><br></div><div> 同事是竞争伙伴,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不坐他的车的客户也未必会上你的船。坐着不同车的人,最后却连车带人上了同一艘船飘扬过海! 同事的确会抢了你的客户,但却提高了公司的声誉,无意中也抬高了你的身价。合作则共赢,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一起赶牛,让行情轮番上涨; 拆台则俩伤,价值如滚石下山,不但要换地方,还要碎一地; 不但自己会落入深渊,所经之处都会遭殃;</div><div> 同事是邻里,红事白事上,出场最多的不再是住在附近的小区居民,而是街区远隔的同事;</div><div> 同事是恩人,岗位上晕倒,送你就医的是同事; 家门不幸,接济最多的是同事;</div><div> 同事是朋友,同一个屋檐下做事就是朋,能推心置腹聊天的就是友;</div><div> 同事是师徒,单位是社会大学。在那里,不但业务能力会进步,情商也得到锻炼提升; </div><div> 同事是战友,虽然不是生死与共,但一定是荣辱共享。</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弥合分歧 专心共事</h3><div><br></div><div> 每个人的岗位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离开哪个都不完整。我相信:一个人会有天敌,但往往是偶然碰上了,比中奖的几率高不了多少。我同时也相信: 同事从来不会想着要变成你的天敌,反而是天敌会总想着成为你的同事,因为,没有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会把单位变成个人恩怨的生产工厂。</div><div> 工作是生活的重要部分,时间有限,打起精神,平衡心态,好好生活!</div> <h3>温馨提示:署名作者“田野沐晨光"的 微博和微信语言、图片及系列文章,系本人独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但未经本人许可,以盈利为目的网页,印刷品等载体不允许转发及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h3><div>新浪微博:田野沐晨光</div><div>联系方式: tcg 90123@163.com</div><div>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