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端午节特色

山水清音

<h3>  民俗风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上所化为风,下所习为俗”,各地人民因所处山川地域、经济文化程度不同,故有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h3><div> 武夷山的岁时风俗也别有情趣。<br></div> <h3>武夷山有一溪九曲、十一涧十三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之奇。盛夏,山外暑气逼人,山中却有“静听水声真活泼,饱看山色自清凉”的奇妙感觉。</h3> <h3>武夷山端午节不赛龙舟赛竹筏</h3><div><br></div><div>在武夷山,端午龙舟赛不以龙舟为赛具,独以泛游九曲溪上载客竹筏争流竞技,比起龙舟,竹筏显得古朴简陋,可它是武夷山千百年来传承水上文化的标志物,不是一般的龙舟可替代。</div> <h3>唱歌打鼓赛竹筏后还有祭河(洗河)仪式,清理九曲溪河床、洒茶叶盐巴、放生鱼苗等祈佑百姓生活安康,风调雨顺,感恩天地自然,此停排一天。</h3> <h3>结粽吊屈原</h3><div><br></div><div>在武夷山,端午节同样是饮食节,“结粽吊屈原”之粽在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或以纯糯米,或以糯米裹豆沙、火腿、肉、八宝等馅料包在竹叶里蒸熟或煮熟。粽型三角锥形,大者如拳,吃时,米香、馅香、叶香交缠于唇齿之间久久不散。</div> <h3>插菖蒲青艾</h3><div><br></div><div>在武夷山,端午节也是卫生节。节日期间,通行的门楣上插菖蒲青艾祛毒驱虫的做法在武夷山同样流行。端午来临,酷暑也不远了,民间认为此时宜除虫灭菌,祛邪避灾。蒲艾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的药物,用来祛毒避邪再好不过。武夷山的一些乡村(如兰汤村),端午还时兴采菖蒲、艾叶等香草煮汤擦身洗澡的风俗,称兰汤沐浴。</div> <h3>制药祛五毒</h3><h3><br></h3><h3>每年端午节,武夷山村野之民都沿袭这个传统,几乎家家都会制作“凤凰蛋”。它的制作时间和文化观念与端午节文化有关。端午节这天,我国大部分地方都有祛五毒的习俗。武夷山村民将一年各个不同季节采撷来的近百种药草,晒干收藏好,临近端午节时,捣捻粉碎拌匀后,搓捏成椭圆形的丸,烘干即成。</h3> <h3>这是武夷山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家常药茶,被村民们认定为看家良药。因它的形状像鸡蛋,仅有拇指般粗,又与凤凰衔药的传说有关,所以当地百姓称其为“凤凰蛋”。</h3> <h3>系缠五色线</h3><div><br></div><div>节日是儿童的,端午节也不例外。早年端午节武夷山民间流行给孩子系缠五色线,佩戴内装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等制成的香料粉的香囊袋,或挂着五色线编的兜着鸡蛋的香囊袋,意在驱邪避瘟。现在,给孩子系缠五色线,挂香囊袋的习俗几乎断源。</div> <h3>  端午节及其衍生的文化博大精深,除此也该细细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