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边城一一棣花古镇

阿廖沙

<h3>棣花镇位丹凤县城西十五公里处,从前因盛产棠棣花而得名。古镇历史悠久,曾是"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春秋、盛唐、宋金、当代䓁多种文化形态在此交织融合。</h3> <h3>棣花镇曾是宋朝与金国分界的边城,令人惊奇的是在不大的古镇上,东边是宋人宋货宋建筑,西边是金人金货金建筑,勘称商於版"三八线"。</h3> <h3>街面有明显的分界线,连砖的铺法都能看到金国的攻击性,宋朝就平和了许多。</h3> <h3>镇旁"宋金桥"</h3> <h3>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条宋金互市、自由贸易的边城古街繁盛的背后,曾经历了宋金两军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不禁联想到云南麻栗坡与越南交界的天保口岸,85年轮战时此地域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都称其为"绞肉机"、"碎石场",多少年轻的生命长眠在这片红土地上,30年后重返战场,中越边民在天保口岸贸易的繁荣景象令人瞠目结舌,怎么都无法与当年的枪林弹雨、炮声隆隆对接,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h3> <h3>棣花东街的"二郞庙"是宋金边城地标性建筑。相传宋金两军在此久战不分胜负,当朝主和的宰相秦桧以割商界给金,金国为立标志界,按照喇嘛寺的造型,融合汉建筑艺术筑起这座二郞庙,并以此为宋金"三八线"。</h3> <h3>左边是二郎庙,右边是宋筑关帝庙,地面上这条清晰的线一直延伸到庙下的一块石碑,按照现今的话就是界碑。在这里两朝只一歩之遥,你可以一脚踩在宋朝,一脚踩在金国。</h3> <h3>据说二郎庙是陕西仅存的一座金国建筑,既便在全国也只有三处,如此说为真则实为难得。</h3> <h3>两庙屋脊造形各异,金庙是龙首鱼尾。</h3> <h3>宋庙是二龙戏珠。</h3> <h3>金庙檐下椽头造型似尖锐的长矛,折射出金人好战的秉性。</h3> <h3>宋建筑的椽头则是外圆内方,似寓意以柔克刚。</h3> <h3>宋金街还有诸多古建筑(大多是修复)。𣁽星楼蕴含着精美绝伦的古建筑艺术。</h3> <h3>民宅风格似与徽派相近。</h3> <h3>这里民居山墙都会设置两个通气口,孔中砌有"吉",很有特色……</h3> <h3>棣棠老街是商於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后沿用贾平凹小说《秦腔》原型而得名清风街,成了棣棠古镇看点之一。</h3> <h3>走进清风街头,你可与贾平凹笔下的人物原型对白,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带你走进北方农村原汁原味的生活。</h3> <h3>石井溢出的泉水真的有点甜……</h3> <h3>咥上一老碗油泼面嘹扎咧!</h3> <h3>原来驿站属"体制内",头也算个官员,比县令还要低。想当年这里也是迎来送往、车水马龙,一派邮传高效运转的繁忙景象。</h3> <h3>平凹故居当然是看点了。</h3> <h3>典型的陕西汉形象,很难与大作家相联系。</h3> <h3>贾家的门槛是斜的,据说是风水大师让扭斜对向远方的笔架山,岂料应验了,贾家出了个大文豪。</h3> <h3>远处形似笔架的三座山峰清晰可见</h3> <h3>院前有一块碣色青石,后一板录有贾平凹巜丑石》一文: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这恐怕也是平凹著书的观点之一。</h3> <h3>千亩荷塘位于古镇文化景区中心,水清鱼跃、碧叶连天、蝶飞鹊鸣、花香四溢,一幅陕南乡村悠然恬静图画。</h3> <h3>木雕馆门前的老虎是用一根木材雕成</h3> <h3>离古镇不远的仙鹅湖景区也非常漂亮,特别是湖水蓝的令人惊叹!真是"秦岭最美是商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