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谭衛平 ,抱樸齋主。1972年7月生于陕西省蓝田。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擅中国山水画,受教于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杨建兮先生。
作品于《中国书画博览》、《美术报》、《人民日报》、《哈尔滨日报》、《文化艺术报》、《三秦书画》、《高端品鉴》等数十种刊物发表作品百余幅;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教育频道多次录制专题片。
《出版谭衛平山水画作品集》。
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安中国画院画家
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签约画家
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在山水田园中行走》
文 / 蔡永升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是唐朝大诗人、大画家王维的山水诗,也是他用诗意营织的一幅山水胜境。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王维隐居蓝田辋川,以诗意的笔触,道出了山水田园的隐秘,开启了一代新风,影响着无数后来人。
如今,青年山水画家谭卫平从蓝田走出,来到了底蕴深厚的长安画坛,面对着群星璀璨的陕西画坛,他行走在山水画的诗意田园里,以诗性的笔触,赋予西部山水以清奇、浑厚的优美意境,道出了山水画诗意田园恬静空寂的一面。在他的画中,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以水墨的表现,更赋予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以灵性的笔触。直如王维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境。 谭卫平的山水,运用了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又植入当代绘画因子,大处落墨,勾勒出江天胜水的雄浑壮阔,水天一线的浮动,山色的若有若无。又小处着笔,以细腻的笔触,写山水胜境,意象朦胧,含蕴极富。他将山中的青岚叠翠,千岩万壑尽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使真山真水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别样的风致。
他沿着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脚步,在山水的田园诗境中,默默行走。将一种新的表现,纳入道家山水清幽静寂的审美范畴,以现代田园诗的诗意关照,在山水的情境中不断的行走。他在山水中隐没了自我,又自山水中,展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 在画中,画家把自然纳入自我之中,又把自己的生命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无人之境”;并以此净化心灵,幻化物象,使内心呈现出诗人的寂静与孤寂。他的山水画,不仅内涵了一种静态之美,而且显示出“澄澹精致”、“深厚闲雅”的艺术特色。并以带着几分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在证明着他的悟性、他的天赋。他深研绘画理论,不仅在山水画上见解深刻,更在参禅悟道方面,也自有真知烁见。他以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画家的眼光,赋予山水以性灵,并把一种力量注入到他的山水情境,以特有的灵魂和感觉,把自我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他的山水,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韵外有致,以一种悠远的意境,传达出心灵的需要。于是,自他的山水画中,他以空山、翠竹、溪水、明月、花鸟等等,营造了一个清静幽美,纯洁无暇的天地,并将一个独立而封闭的世界,塑造的完美而古典。他在传统语言与现代审美的契合中探索着,使心灵走进自然、回归自然,从而将东方诗意的静境,化为创作的元素,使意境在不断的拓展中,充满了清、静、洁、秘之美。 如果山水是一种表现,那么孕育在谭卫平山水中的诗意,就不断的显露出他的性灵。如果山水是一种精神栖居,那么谭卫平的山水,无疑隐露出道家博大无形的气息,使我们身处其中,而悠然忘机。
他造型严谨,基本功扎实。在不断的探索,他以深刻的感悟和良好的心态,在山水的田园中,寻找着精神的栖居及来源于道家意境氛围的营织。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使他寻找到一条适宜表达自我心路历程的绘画之路。并在心灵深处,寻找着相外之象,以山水的现代性营构出古典韵味极强的绘画语言。在技法上,他对山水、云树、小屋、道路一种新诠释,充满了古典的唯美和现代性。他以心入禅,在意趣法理上,化解内心的偏执。 谭卫平的山水,乡土气息浓郁、醇和、淳厚、朴质,他在清淡之繁冗中,使农家朴素的风情有了诗意的栖居。他十分心仪诗意田园,在摹写过程中,努力追寻诗意精神与画面的呼应关系,追寻古典韵味与现代情调的对应关系,在山水禅的趣味中,自由自在的游荡。r> 也许是画家对山水禅意的执着,也许是心仪田园诗境的梦,作品聚拢起一种自我心灵的丘壑,其间的山、水、云、树、路,都有了区别于自然的气韵。于是他在勤恳踏实的摹写过程中,希望自己蜕变化蝶。来源于学院与在野之间的艺术表现,无法使他得到艺术的豁免,却得到了艺术的情趣。幽幽远远、淡淡泊泊的诗意叙事,使他的山水画平添了几分乡土浓情,遮盖不住的细腻笔触如果再粗放、含蓄一些,再随意、自然一点,那么树立在他心灵中的一份洒脱,便会真的蜕变化蝶,走向新生。 他在山水田园中行走,内心充满诗意的唯美。他营造着这种唯美,并寂灭心中的绮念,以空明自在的念头,在维持着山水的古典和传统。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