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窗外,是家的延伸。有时,一个人在家,静静地欣赏窗外的风景,也是一种乐趣。眺望北面,可看到白云山,朦朦胧胧,东面,电视塔“小蛮腰”、西塔尽收眼底;晚上,万家灯火,电视塔“小蛮腰”一会是红的,一会是绿的,一会是黄的;舒适地栖息于楼下的足球场那硕大草坪的中间的蝈蝈、藏身树丛上的蝈蝈,奏起蝈蝈的合奏乐章,能在大都市里听到这一天籁之音,给人的是一种宁静与安逸。 <br></h3><div> 窗外,是家的延伸,因为窗户是住宅阳光采集与空气流通的重要关口,是私人生活的空间与外界沟通的通道,窗户是宅子的眼睛,在视觉上,外面的景物是家的延伸。 </div><div> 仅靠秉烛青灯照明的古代,白天依靠的最更多的便是天然的光线。窗户,古代称之为“向、牖、轩、轩榥、囱”。窗户在居家中自然十分重要,是一家的门楣,形容人的经济状况还与窗户有关:成语有“瓮牖门枢”,说的是“用破缸做成窗户,用绳子拴着门轴”,这样的人家真够穷的,是“四壁如洗”。大户人家对窗户本身设置的非常讲究,其原则就是窗外之景如同一幅画,窗框,就是画框。所以,古人都喜欢在窗外种上些竹子、梅树、柳树。白天,推开窗,从里往外看,窗外就是一幅美景;晚上,月色下斑驳的竹影、稀稀疏疏摇曳着的树影,印在窗户上。在屋里看窗,如同观赏晚清著名画家吴昌硕画的《墨竹》似的。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便是对家中的窗户的所看到的美景的赞誉。从诗人杜甫居住的草堂窗户,就可以“看见长年不化的积雪的秦岭”,就可以“看见在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窗外的美景与诗人的草堂形成诗一般美的意境。 </div><div> 古代宅子中的窗户不仅是宅子的眼睛,还是窥探中华文明历史的眼睛,在这几千年的文明古国的历史中,连一扇小小的窗子也渗染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牖轩径尺,会心于盈尺之间,鸟语花香,和风细雨,蓝天白云,一年四季的美景可通过窗户尽收眼底,窗的意境之美,成就其在宅子中独特的地位。大宅的窗户,面临着青山秀水般的美景佳色,自然灵气也会让人变得灵动。窗户的“紫气东来”,“惠风和畅”,是人们所向往的。 </div><div> 然而,也有人把窗外当作是家的“延伸”,这可不是视线的延伸,而是的贪婪的空间拓展,争夺空间。君不见,满城尽是铁栅格。据说,这凌空飘出去、突兀丑陋的防盗网,是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初,受港、澳地区的唐楼的窗外僭建物的启发而风行起来的,而且越演越烈。起初是飘出三、四十公分,接着,就是五六十公分,乃至到一米多,每一个套间的阳台严严实实地包裹着铁栅格,窗与窗之间的外墙也严严实实地包裹着铁栅格,几乎家家的阳台、窗户都装上了各式各样的防盗网,建筑物原来的面貌已经看不见了,防盗网镶嵌在墙的结合点,锈迹斑斑,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真有点像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真的有点像上一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安置难民的“徙置区”的凌乱与丑陋。 </div><div> 八十年代末,单位分给我一套二室一厅的小套间,地点是市中心的中心---中山四路,宿舍是七层高的建筑,外墙是水洗石米批荡,搬进去之前,看到这样漂亮的楼房,甭说心里有多高兴!紧接着,分到房的人家都忙着安装防盗网,我当时就是坚持不装,因为我深知这世界上“有矛就会有盾,”任你装什么坚固的防盗网都无济于事,盗贼都会有办法打开的。我只是把这套间所有的窗户的玻璃换成六分厚钢化玻璃,心想,打烂钢化玻璃的难度,应该会比打开防盗网的难度大一些,因为光滑的玻璃窗,盗贼找不到一个攀登点、立足点;或许盗贼踩点时一看,心想:这家连防盗网也没钱装,肯定是没什么油水,便不来光顾了。到乔迁新居的那天,我原先高兴心情,已荡然无存,崭新的大楼已被一层层突兀、丑陋的防盗网包裹着,大楼的立面已是丑陋不堪。东、西两边的通道,被一楼的防盗网挤得只剩下一米多宽。事实上,这严严实实的防盗网也没能挡住盗贼的光顾,住进新房后不久,就不时听到大楼里谁家的什么不见了,谁家被盗贼光顾了。甚至有一个晚上,盗贼借助这防盗网从一楼攀爬到顶楼,这一号的一绺七家全都被光顾了。铁栅格并不防盗,而每天下班,人们却把自己紧紧关进铁栅格里,从窗里往外看,仿佛是站在一个铁笼子里似的,我不禁感慨卢梭说得真对:“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div><div> 这防盗网作为防盗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纯粹就是为了扩展空间后作杂物间使用的,花那几千大元去装这样的铁栅格,得乎、失乎?不得而知。这防盗网里啥都有,大多数就是盆盆罐罐,有久违数十年的痰盂,有三十年前孩子出生后煲糖醋姜用过的瓦煲,如今孙子也都蹦出来了,这瓦煲还搁在那里;还有可能一辈子也不会使用的、装修后剩下的烂木头。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铺满尘埃的杂物,按照现在流行的风水学来说,污秽之物会与人有冲煞的,毕竟整天对着这窗口的这污秽之物,长年累月这样对着,人的心境定然会受到影响。古人都希望窗户面临着青山秀水,虽然在大都市里,这样的美景确实难以寻觅,但万家灯火、闹市的景致,远树、蓝天白云的景色总比“杂物间”的污秽之物要悦目吧? </div><div> 广州市迎亚运时曾整治过这“城市的疤瘌”,那临路面的大楼突兀、丑陋的铁栅格不见了,令人舒坦了许多,可离开路面的内街的防盗网依旧还是那样的丑陋、扎眼。什么时候我们的防盗网越来越少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城市里每一幢大楼的立面的都那么干净、那么整体的协调的话,那我们离和谐社会也就真的为期不远了。 </div><div> 2010年7月15日写作 </div><div> </div> <h3>窗外的景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