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村公园饲养鸟类科普简介

bornfreeonek

<h1>1、太阳雉尾鹦鹉</h1><div>分类: 鹦形目,鹦鹉科,锥尾鹦哥属 </div><div>是一种典型的攀禽,体长30厘米,体重120-130克。鸟体大部分为金黄色,尾巴内侧的主要覆羽为深绿色并带有点金黄色调、翅膀部分的主要飞行羽为深绿色,奉行“一夫一妻”制,每年的2月进入繁殖期,2岁左右达到性成熟,能活25至30岁。</div> <h1>2、折衷鹦鹉</h1><div>分类: 鹦形目, 鹦鹉科,折衷鹦鹉属</div><div>又名红胁绿鹦鹉,是所有鹦鹉中两性外表差异最明显的种类,公母色差极大,母鸟鲜红色的羽毛与公鸟亮眼的绿色形成强烈对比,是非常美丽吸引人的鹦鹉,他们的说话能力十分杰出,公鸟生性活泼好奇,喜爱亲近人,雄鸟则较不好动并有侵略性。食物主要是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div> <h1>3、非洲灰鹦鹉</h1><div>分类: 鹦形目, 鹦鹉科,Psittacus属</div><div>属于大型鹦鹉,体长33-41厘米,体重480-560克,平均寿命约50年。非洲灰鹦鹉是已知的几种可以和人类真正交谈的动物之一,这也使得它们成为知名度最高的宠物鸟之一。主食各类种子、坚果、水果、花蜜、浆果等。</div> <h1>4、澳彩吸蜜鹦鹉</h1><h3>分类: 鹦鹉科</h3><h3>吸蜜鹦鹉羽毛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体长19厘米,重55克,鸟比一般的鹦鹉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奇怪,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h3> <h1>5、虎皮鹦鹉</h1><div>分类: 鹦形目,鹦鹉科, 虎皮鹦鹉属</div><div>又名娇凤,属小型攀禽品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结群活动。以植物种子等为食。繁殖期为6-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性情活泼且易于驯养,在中国是大众最喜欢的宠物鸟之一。</div> <h1>6、灰文鸟</h1><div>分类: 雀形目, 文鸟科 </div><div>原产于苏门答腊、马来半岛、爪哇等地。世界各国都有饲养,中国在很早发前就饲养过灰文鸟。野生文鸟的颜色较单一,经过人工的培育,现已有花色、白色和驼色。尤其是灰文鸟经人工繁殖育种,选育出了多种颜色的新品种,现已成为世界性的著名笼养鸟。</div> <h1>7、白文鸟</h1><div>分类: 雀形目,文鸟科 </div><div>白文鸟原产地出自中国,体长13~14厘米,是日本培育出来的一种鸟,雏鸟时背部羽毛是灰色的,成鸟后羽毛雪白嘴和脚是红色的非常漂亮。食物多为昆虫、果实、种子等,例如草籽、稻谷。可以在人类居住比较多的地方栖息,也有的把窝搭在房上。雄鸟的嘴色也比雌鸟的嘴色更深一些,同时会不断的鸣叫。</div> <h1>8、黑天鹅</h1><div>分类: 鸭科,天鹅属</div><div>是一种大型游禽,体长110-140厘米。原产于澳洲,是天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为世界著名观赏珍禽。黑天鹅栖息于海岸、海湾、湖泊等水域,成对或结群活动,食物几乎完全是植物,各种水生植物和藻类。具有较强游牧性,迁移模式不规律,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迁徙时会组成成千上万的大团体。</div> <h1>9、黑颈天鹅</h1><div>分类: 雁形目, 鸭科, 天鹅属</div><div>是一种产于南美的天鹅,体姿同大天鹅十分相似,是一种珍稀鸟类,通常体长约1米,其黑色脖颈及嘴基部那红色美丽的肉瘤成为它的显著特征。它的脸颊呈红色,嘴为蓝灰色。黑颈天鹅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喜欢托着自己的幼禽游弋的天鹅,喜欢生活在生存着狭叶香蒲、蕉草、灯心草、芦苇、浮萍等水生植物的淡水或稍咸水的沼泽、湖泊和泻湖中。</div> <h1>10、大天鹅</h1><div>分类: 雁形目, 鸭科, 天鹅属</div><div>是一种候鸟,体型高大,体长120-160cm,寿命20-25年。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队伍。飞行时较疣鼻天鹅静声得多。 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和它比高的还有高山兀鹫)。</div> <h1>11、疣鼻天鹅</h1><div>分类: 雁形目, 科鸭科,属天鹅属 </div><div>是一种大型的游禽,体长1.25-1.5米。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雄鸟全身雪白,头顶至枕略沾淡棕色;雌鸟羽色和雄鸟相同,但体形较小,前额疣状突不显。主要在水中生活,性机警,视力强,颈伸直能远眺数里。</div> <h1>12、火烈鸟(红鹳科三属鸟类总称) </h1><div>分类:红鹳目,红鹳科</div><div>外形特征:火烈鸟体型大小似鹳,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雄性较雌性稍大,通身为洁白泛红的羽毛,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栖。</div> <h1>13、非洲鸵鸟</h1><div>分类: 鸵形目,鸵鸟科</div><div>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 .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生存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div> <h1>14、鸸鹋</h1><div>分类: 鹤鸵目, 鸸鹋科,鸸鹋属 </div><div>体高150-185厘米,体重30-45千克,寿命10年。是鸟纲鸸鹋科唯一物种,以擅长奔跑而著名,是澳洲的特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仅次于非洲鸵鸟,因此也被称作澳洲鸵鸟。翅膀比非洲鸵鸟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栖息于澳洲森林和开阔地带,吃树叶和野果。鸸鶓终生配对。</div> <h1>15、秃鹫</h1><div>分类: 隼形目, 鹰科,秃鹫属</div><div>大型猛禽,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张开两只翅膀后翼展大约有2米多长,0.6米宽(大者可达3米以上)。通体黑褐色,头裸出,仅被有短的黑褐色绒羽,后颈完全裸出无羽,颈基部被有长的黑色或淡褐白色羽簇形成的皱翎。幼鸟比成鸟体色淡,头更裸露,亦容易识别。主动攻击中小型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有时也袭击家畜。</div> <h1>16.鸬鹚</h1><div>分类: 鹈形目, 鸬鹚科,鸬鹚属 </div><div>大型的食鱼游禽,形体最小的是侏鸬鹚,体长45厘米,体重340克;最大的是弱翅鸬鹚,体长100厘米,体重5千克。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栖息于海滨、湖沼中。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div> <h1>17、加拿大雁</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黒雁属</div><div>外形特征:加拿大黑雁是世界上最大的雁形目的物种。体长90-100厘米,翼展160-175厘米,体重4300-5000克,寿命24年。体灰色。头、颈黑色,咽喉延至喉间具明显的白色横斑。尾短,黑色,尾上覆羽白色。下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div> <h1>18、斑头雁 </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雁属 </div><div>外形特征:成鸟头顶污白色,具棕黄色羽缘,尤其在眼先、额和颊部较深。头顶后部有二道黑色横斑。幼鸟头顶污黑色,不具横斑;颈灰褐色,两侧无白色纵纹;胸、腹灰白色,两胁淡灰色,无暗栗色端斑。</div> <h1>19、雉鸡</h1><div>分类:鸡形目,雉科,雉属</div><div>外形特征: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颈部有一黑色横带,一直延伸到颈侧与喉部的黑色相连,且具绿色金属光泽。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div><div><br></div><div>雄鸟</div> <h3>雌鸟</h3> <h1>20、白冠长尾雉 </h1><div>分类: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 </div><div>外形特征: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颈部有一黑色横带,一直延伸到颈侧与喉部的黑色相连,且具绿色金属光泽。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div> <h1>21、白鹇 </h1><div>分类:鸡形目,雉科,鹇属 </div><div>外形特征:属于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雌雄异色;雄鸟上体白色而密布以黑纹,头上具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蓝黑色羽冠披于头后;脸裸露,赤红色;尾长、白色,两翅亦为白色。下体蓝黑色,脚红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div> <h1>22、鸳鸯</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鸳鸯属</div><div>外形特征: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雄鸟额和头顶中央翠绿色,并具金属光泽;枕部铜赤色,与后颈的暗紫绿色长羽组成羽冠。眉纹白色,宽而且长,并向后延伸构成羽冠的一部分。眼先淡黄色,颊部具棕栗色斑,眼上方和耳羽棕白色,颈侧具长矛形的辉栗色领羽。背、腰暗褐色,并具铜绿色金属光泽;内侧肩羽紫色,外侧数枚纯白色,并具绒黑色边;翅上覆羽与背同色。雌鸟头和后颈灰褐色,无冠羽,眼周白色,其后一条白纹与眼周白圈相连,形成特有的白色眉纹。上体灰褐色,两翅和雄鸟相似,但无金属光泽和帆状直立羽。颏、喉白色。胸、胸侧和两胁暗棕褐色,杂有淡色斑点。腹和尾下覆羽白色。</div><div><br></div><div>雄鸟</div> <h3>雌鸟</h3> <h1>23、赤麻鸭</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麻鸭属</div><div>外形特征:雄鸟头顶棕白色,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下颈基部在繁殖季节有一窄的黑色领环。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体色稍淡,头顶和头侧几乎白色,颈基无黑色领环。</div><div><br></div><div>雄鸟</div> <h3>雌鸟</h3> <h1>24、翘鼻麻鸭 </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雁属 </div><div>外形特征:体羽大都白色,头和上颈黑色,具绿色光泽;嘴向上翘,红色;繁殖期雄鸟上嘴基部有一红色皮质瘤。自背至胸有一条宽的栗色环带。肩羽和尾羽末端黑色,腹中央有一条宽的黑色纵带,其余体羽白色。雌鸟羽色较雄鸟略淡。头和颈不具绿色金属光泽,前额有一小的白色斑点,棕栗色胸带窄而色浅,腹部黑色纵带亦不甚清晰,嘴基无皮质肉瘤。</div> <h1>25、琵嘴鸭 </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鸭属 </div><div>外形特征:雄鸭头至上颈暗绿色而具光泽,背黑色,背的两边以及外侧肩羽和胸白色,且连成一体,翼镜金属绿色,腹和两胁栗色,脚橙红色,嘴黑色,大而扁平。雌鸟上体暗褐色,头顶至后颈杂有浅棕色纵纹,背和腰有淡红色横斑和棕白色羽缘,尾上覆羽和尾羽具棕白色横斑。嘴雄鸟为黑色,雌鸟为黄褐色。</div> <h1>26、绿翅鸭</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鸭属</div><div>外形特征:雄鸟头至颈部深栗色,头顶两侧从眼开始有一条宽阔的绿色带斑一直延伸至颈侧,尾下覆羽黑色,两侧各有一黄色三角形斑,在水中游泳时,极为醒目。雌鸟上体暗褐色,具棕色或棕白色羽缘;下体白色或棕白色,杂以褐色斑点;下腹和两胁具暗褐色斑点。尾下覆羽白色,具黑色羽轴纹。</div><div><br></div><div>雄鸟</div> <h3>雌鸟</h3> <h1>27、花脸鸭</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鸭属</div><div>外形特征:雄鸭繁殖羽极为艳丽,特别是脸部由黄、绿、黑、白等多种色彩组成的花斑状极为醒目。胸侧和尾基两侧各有一条垂直白带,可以明显区别于其他野鸭。非繁殖羽似雌鸟。</div><div>雌鸟上体暗褐色,羽缘稍淡。头顶褐色较浓,近黑色,密缀以棕色羽端。头侧和颈侧白色,杂以暗褐色细纹,眼先在嘴基处有一棕白色或白色圆形斑,眼后上方具棕白色眉纹;颏棕白色,喉与前颈白色。胸与雄鸭相似,但斑点较少,腹亦为白色,下腹中央微具淡褐色粗斑,两胁暗褐色,具浅棕色羽缘;尾下覆羽白色,具褐色羽干纹。</div><div><br></div><div>雄鸟</div> <h3>雌鸟</h3> <h1>28、红头潜鸭</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潜鸭属</div><div>外形特征:雄鸭头顶呈红褐色,圆形,胸部和肩部黑色,其他部分大都为淡棕色,翼镜大部呈白色。雌体大都呈淡棕色,翼灰色,腹部灰白。</div><div><br></div><div>雄鸟</div> <h3>雌鸟</h3> <h1>29、针尾鸭</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鸭属</div><div>外形特征:雄鸭背部满杂以淡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波状横斑,头暗褐色,颈侧有白色纵带与下体白色相连,翼镜铜绿色,正中一对尾羽特别延长。雌鸭体型较小,上体大都黑褐色,杂以黄白色斑纹,无翼镜,尾较雄鸟短,但较其他鸭尖长。</div><div><br></div><div>雄鸟</div> <h3>雌鸟</h3> <h1>30、罗纹鸭 </h1><div>分类:雁形目,鸭科,鸭属 </div><div>外形特征:雄鸭繁殖期头顶暗栗色,头侧、颈侧和颈冠铜绿色,额基有一白斑;颏、喉白色,其上有一黑色横带位于颈基处。三级飞羽甚长,向下垂,呈镰刀状;下体满杂以黑白相间波浪状细纹;尾下两侧各有一块三角形乳黄色斑。明显有别于其他鸭类,野外容易鉴别。雌鸭略较雄鸭小,上体黑褐色,满布淡棕红色‘U’形斑。下体棕白色,满布黑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