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望五月——写在同学毕业三十年相聚之后

素尘

<h3><br></h3><h3> 5月19日是定下同学毕业三十年在合肥相聚的时间,相聚的集结号终于吹响了,一早,微信群嘀嗒、嘀嗒声不断响起,相继有同学出发的消息发出。同学相见的那份热切,早已把五月渲染的充满热度,充满热情,充满浪漫。满满相聚的期待宛如清风划开平静的水面,在心中一点一点漾开,微风徐徐下是一颗不平静的心。我顺着一缕阳光寻找着5月在季节里的清香,也把记忆挂在五月的嫩绿的枝头,随清风一起寻找岁月的过往。</h3><div>‌</div> <h3>  临出发的前一天,沈承忠同学发来微信说从金湖开车绕道来接我,并到滁州带上郑新林和梁龙梅同学,内心满满地感动。晚上,我在小舞场的音乐刚停,接到筹备组洪林同学的电话,让我明天座谈会上代表女同学做个发言。极力推辞说自己说不好,内心开始忐忑起来。</h3> <h3>  第二天,坐在承忠的车上我说起发言的事,承忠同学说答应洪林做下我的工作的,原来私下他们早已商量好。‌发言终因为一路堵车而没有赶上时间,内心暗暗松了一口气。好在赶到稻香楼宾馆时座谈会正进入尾声,跨进会议室的一刹那,那热切的掌声唤醒有点恍惚的我。三年同窗的同学们,三十年的时光,在我们人生长河中回首望去一切犹如昨天,仿佛间同学还是那清涩的面孔,青丝怎么就已经变为白发?岁月让我们多了一份沧桑,也多了一份从容。</h3> <h3>  好在二十年曾相聚,这十年同学的变化还不大,还顾四周,心中默念着一个个名字,暗暗松了口气,还能对上号。筹备组也请来了班主班王惠明老师,只是这十年,王老师比二十年相聚时清瘦了许多。主席台上多了几个不是很陌生的面孔,原来筹备组还请来了小林班王惠娟和大森班张静等同学,感谢他们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活动,给我们的聚会添上一束花絮。</h3><div><br></div> <h3>  照相是同学相聚最好的见证,座谈会结束,同学们在我们班摄影师陈修平同学的安排下留下全班的合影,那一张张笑脸虽然不再年轻,可依旧灿烂。时光仿佛倒走到三十年前,灿烂的笑脸下跳动的仍是一颗年轻的心,那运动场上的步伐依然矫健,那一张张笑脸依然红润。“咔嚓”,相机记录下这一永恒的瞬间,也把思绪拉回到现实。</h3><div><br></div> <h3>  相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天, 内心却一直不能平静,有太多的感动和太多的美好我不知怎么去表达。当冬彪同学说交给我一个任务,把三十年同学相聚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我感到好有压力,我没有语言来描述那把酒对盏的豪放,也没有语言来描述相隔三十年同学间那不变的初心,只是那一份真诚时刻在感动着我。恍惚中,时光并没有偷走我们的青春,校园中的嬉戏,教室中的求知,林场中的实习,一切犹如昨天。</h3> <h3>感谢筹备组的精心安排,第二天,5月20日,这是个有爱的日子,一早坐上客车,三河古镇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清水河畔有我们的倩影。</h3> <h3>  感谢章建卫同学像弟弟一样照顾我们这些姐姐,让我们品偿了古镇的小吃。最最感动的是他还承担了这次相聚酒桌上的一切酒水,他把同学间的那份真诚,那份纯真用行动表达的那么细致入微。</h3><div><br></div> <h3>  驻足安徽名人馆,通过展现史前至现代安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将历史和文化精髓相融合,八个分区展示不同时期与安徽有渊源的历史名人,增长了历史知识,也是我们了解安徽认识安徽的重要窗口。</h3> <h3>  晚上同学豪放的对盏,在5月20日这个有爱的日子里,叙述着一份纯真没有功利的同学间大爱, 也叙述着二十年相聚后这十年分别后发生的变化 </h3> <h3>  分别如期而至,我没有华丽的词汇去表达内心的一份怅然和落寞,只知道从此刻思念又开始变得悠长。</h3> <h3> 因为种种原因有好几个同学错过了这次相聚,遗憾不能相见。不敢向天再借五百年,斗胆再借三十年。三十年后还能相聚。班主任王老师提议相约在不远的将来,五年,五年之后,那时我们还能把酒对饮,再续那份同学情谊。</h3> <h3>  再次感谢筹备组陈冬彪同学,方占庚同学,张洪林同学,他们为这次相聚精心组织和筹备。感谢陈修平同学,象兄长一样不辞劳苦,让我们相聚的美丽瞬间成为永恒。感谢所有同学为这次相聚默默付出的努力。因为你们的付出,才使我们这个集体凝聚在一起。</h3> <h3>  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在如歌的岁月中遇见最好的自己,期待再次相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