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家书三十六</h3><div>2017年5月23日</div><div>任会宽</div><div><br></div><div>你问我端午回去否?来往的折腾,总让疲于生计的我难以启口。却问我“六一”回去不?</div><div>这让我无言。日子在悄无声息地流淌,我只知心里盘算少一些盘缠的事情,就会忘记归家的日期,顺道也就不会知道在这边是何年何月了。端午紧连着六一。</div><div>六一离我们久远了,也早已在岁月里消磨掉回忆自己童年的劣习。有了女儿却不同,而接连的遗憾总会让心中起了愧疚。</div><div>去岁的时候,五岁的女儿第一次演出便被称为“主角”,着实让可儿兴奋良久,认真地筹备,精心地排练,却料临近关头,可儿发烧不退,不得不紧急退出,这让女儿掉了不少的眼泪,连带母亲述说的时候也难掩苦涩。</div><div>如那往日一般,今年的六一早早就开始了节日的排练,可儿又一次成为“主角”,这种兴奋持续许久,当我打开视频的时分,女儿总会情不自禁地讲自己的表演完整地激动地重复一次,连续几日,乐此不倦。一日,只剩下我与女儿对话的时分,女儿平静地问我。</div><div>“爸爸,六一您回来么?”</div><div>我一时语塞,顿了一下,我并不确定自己的假期,却也不愿意让孩子扫兴。</div><div>“我不能确定我是否能够回去。”我也不愿意说谎话。</div><div>“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女儿尚不能理解我的话语。</div><div>“因为还有二十多天,那会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回去。”</div><div>“二十多天是多久?”女儿自己开始扳着指头,却没有头绪,于是放弃了...</div><div>“你要是不在的话,妈妈不能在现场,爷爷的手机不能录视频,那你又看不到我的表演了。”女儿稍稍有点失望,却依旧带着理解大人的平静。</div><div>我心头一振,我知道我欠缺女儿太多的陪伴,而她的母亲也常因为工作的忙碌无法分身,最近一次在感恩亲人的环节,我和妻子又一次缺席,望着老师拍来的照片,孩子强忍坚强,呆呆地望着别的朋友给父母洗脚,妻子心酸不已,万分难受,说一定那晚买个礼物补偿孩子,却被我无情的拒绝。我却说,你晚上让孩子给你洗一回脚吧。当孩子开心地端来洗脚水,认真地给妻子擦洗的时分,再一次鼻子酸溜...</div><div>“爸爸尽量回去。”我安慰孩子。</div><div>可是,我是不是又一次食言呢?</div><div>这回,孩子表演的是一只“乌龟”,她要带领小伙伴在太阳出来时分,分享自然、喜乐和美食的故事。</div><div>“兔子说什么,我不记得了,我接着给你讲,乌龟说:大家快起来吆,我们要有美食吃吆....”</div><div>我回味着女儿站在温馨的卧室床铺上,绘声绘色给我讲述着她“主角”的故事,惦记着自己多喝水不能再感冒地呵护。</div><div>我知道,孩子心理,还期盼着,在舞台的不远处,有她的爸爸、妈妈、爷爷 </div><div>可是我并不知道我的归期,那怕是在一天天迫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