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父 亲

雨花思(原笔名:雨花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早以前就想写写父亲,因为自己文字水平有限,语言贫乏,所以一直没有勇气动笔。今天在朋友的鼓励下,借助《印象本溪》这个平台说说对父亲的心语。我没有华丽的辞慧,就让我用很扑实的语言开门见山地叙述一下,父亲生前的几段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亲有很多特长。什么书法、写作、游泳、针灸、二胡,应该说是“样样通”。他曾用自己的特长帮助过很多人。早就听母亲说过,父亲在1960年代一个寒冷的冬天,曾经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救过人;有一邻居家哥倆打架,两个都是20多岁的大小伙子,哥倆打架打红了眼,打到了外面带有屋脊的房顶上。那时候我们住在田师傅平房区,带有屋脊的房顶两边是有坡度的,在那上面打架很容易摔下来,一些人都在下面为此着急,但就是没人敢上去拉架。当时正赶上父亲有肝病在家休养,看到这种情况后,他不顾个人的安危,亲自爬上房顶,使出全身力气一手拽住一个,给哥倆扯开了。并最后做好调解工作,使哥倆重归于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很愿意学习。有病在家休养期间,父亲自己看书,学会了针灸。那时父亲经常往自己身上试扎,渐渐地熟悉和掌握了针灸治病的一些基本要领。周围的一些邻居得知后,经常有人来找父亲给其针灸治病,说来也巧,凡是经过父亲给针疚过的人,病痛还真的都给解除了。记得有一个小伙子得了当地老百姓都叫“砍头疮”的一种病,多次到医院看都没有治愈,小伙子为此很苦恼,找到了我父亲。经过父亲给他针灸一段时间后,还真的就给治好了。小伙子及其全家人感恩不尽,一直把父亲当成了他的大恩人,经常有事没事常到家里来玩,谈天说地,家里有啥活儿,他积极主动帮助干,和我们一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对人总是那么善良。一天,我家来了两个讨饭的,父亲掀锅看看有苞米面大饼子,不加思索拿了三个就送给了讨饭的。等母亲从外面回来后看到苞米面饼子少了几个,听说是父亲送人了,就和父亲急了,母亲说,那都是留给孩子们放学后吃的,你干嘛送那么多?孩子们回来不够吃怎么办?气的母亲直掉眼泪…… 其实对这一点,我是很能理解父亲的!因为父亲经常给我们忆苦思甜,进行新旧社会对比。其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让我记忆犹新——奶奶就曾领着父亲讨过饭。一次,走到一地主老财家门口,地主不仅不给,还放狗咬奶奶……所以父亲非常同情讨饭人。但我也更能理解母亲!母亲是为了让我们放学后能够有饭吃、吃饱饭,才和父亲生气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真诚好客,热情大方,平易近人。家里有时来了客人,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他总是要让我母亲做上几个小菜,买瓶酒招待一番,如果客人不吃顿饭就绝不让其走人。有时赶上母亲不在家,他就自己出去买酒和罐头回来招待客人,手里没钱借钱也要买。记得有一年,母亲含辛茹苦的养了一头猪,杀猪的时候,父亲把全队职工三十多号人一拨一拨地叫到我家里吃饭。等着人都走了,这猪被吃得也就所剩无几了。剩点头蹄下货,第五天父亲又派人来家里取走了。听说父亲用这些头蹄下货又招待了一下全队职工。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曾经这样形容父亲,“你爸那可是个头号大傻瓜,他的眼中只有别人,而唯独没有他自己。”想想母亲给父亲的绰号也不无道理。听母亲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单位要抽调一部分人去北京工作。北京大都市多好啊,那和我们自己住的家乡要好上一百倍一千倍,如果父亲能去那里工作,将会给家庭和子女带来具大的好处。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要去那里工作。但是单位还是希望我父亲能去那里工作。可能是单位缺少像父亲这样的人手吧,可父亲看到很多人都争着抢着要去,父亲就把这个名额让给了别人。北京方新单位连续给父亲寄来了两个月的工资,并介绍那边怎么怎么好,希望父亲能去那里工作。可父亲最终还是放弃了去大都市工作的机会。把这个好地方让给了别人。并且还把北京那边邮来的两个月工资又给寄了回去。听说当时去北京工作的同志,后来家都安排在北京了。孩子的工作与学习也都安排的特好。母亲一想起这事就会对父亲产生一种怨气。哎!没办法啊,父亲就是这样子,眼里装的都是别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浑身上下最值钱的一件毛料上衣,在办公室墙上挂着,被单位的一个同志看中了,和父亲说要换衣服,父亲二话不说,就两字,拿去!结果人家给他扔下的是一件褪色的旧军服上衣。又隔了一段时间,这件军服上衣又被他单位的一名同志看中了,也要和父亲换衣服,父亲还是满口答应了,结果人家给父亲扔下的是有窟窿眼的衣服。父亲看看没有说啥,拿回家来让母亲给补一下就穿身上了。用一些人的话讲,父亲的做法还真是傻的不能再傻了,可现在看来,我觉得:父亲待人坦诚厚道,值得敬重,傻的可爱!父亲就是这样总是以他人利益为重,只要人家高兴,他就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的工作性质很不稳定,经常出门在外,一年四季很少呆在家里。每当父亲要离开家的时候,我就会坐在父亲的行李卷上抹眼泪,不知道父亲啥时候能回来,所以父亲对我也宠爱有加。只要父亲呆在家里就经常偷偷的领我去看电影,因为家里孩子多,也只有偷着领我去看喽。记得当时我还有夜盲症,晚上看不清路,经常走着走着就撞到了树或电线杆上,即便是这样,父亲也还是要领我去看。看不清路,父亲宁可背着我走!结果我姊妹知道后都生父亲的气。到现在一念叨起父亲,我姊妹还经常说,“咱们小时候,父亲最偏爱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我,父亲还曾受到过单位的处分,他当时是一个地质堪探队的负责人。因为我从小身体不好,胆道蛔虫闹得我经常住院。在田师傅家乡当地医院要给我做手术,父亲听说手术有危险不同意,当时我才6岁啊!后来,我被转到了本溪医院,检查结果还是得给我手术,父亲仍然没有同意。为了彻底治好我的病,父亲在单位特意请了几天事假,和母亲一同送我去北京一家儿童医院看病。家里没钱,父亲想办法借钱为我治病。结果在北京儿童医院没用手术,彻底的治好了我的病。现在一想起这些事,说实在的,我特感谢我的父母!如果没有父亲果断正确的决策,带我去高级医院治病,那么小的岁数真要是做了手术,真不敢想像后果会是个什么样子,恐怕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了。可父亲回到单位后,却受到了记过处分。原因是父亲走的这几天,不巧单位发生了火灾。虽然父亲请了事假不在单位,但因父亲是单位的领导,就这样还是给了父亲一个记过处分。如今这件事儿已过去几十年了,可我却都记忆犹新,这是真正的一种‘’父爱‘’啊!这是父亲让我一生中最感动和难以忘怀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会拉二胡,经常在家里自拉自唱。我记得那个时候,父亲最爱唱的一首歌曲是《堪探队员之歌》,歌词我都记住了:“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山间的雪,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是堪探队的队员,一切不怕疲劳和寒冷;背负着我们的行装,跨过了层层山峰;我们为祖国寻找宝藏。”我记忆最深的是父亲经常在家里这样自拉自唱。那时候是1960年代初期,我们姊妹都很小,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这样经常自拉自唱,后来我逐渐地懂了,那是愁的。父亲很爱他的事业,因为有病上不了班,为此他很着急上火,加之生活的贫困,所以父亲就经常用二胡消愁解闷。可就是这样,在父亲临终前还叮嘱我们,他走后把家里仅有的,自己最心爱的一把二胡送给人,我们虽很不情愿,但还是尊重了父亲的遗愿,照着去做了。我们想,父亲想把二胡给谁,肯定有他的道理!那我们就做父亲的乖女儿吧。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亲很擅长书法,无论软笔、硬笔写的都好!邻居家有冤情想告状时,就会前来找父亲为他写诉状,因为邻居们都知道父亲是一位国家地勘单位的干部。当时正赶上父亲有病在家休养,所以凡是有求于父亲的人,父亲都是满口答应,从不推辞。有很多时候,父亲帮人写的诉状也都打赢了官司,但是父亲从不要别人的好处,都是无私奉献!1975年6月25日,父亲因缺医少药,生活的贫困营养不良没有能抵抗住疾病给他的折磨,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去世后,邻居们都说 “这人太可惜了,满身是才,心眼还好使,怎么说走就走了呐!”父亲去世时才47岁,很多邻居都到家里来悼念父亲,送了父亲最后一程。父亲走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有邻居偷偷跑到他的坟头上去哭,念叨他的好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对父亲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但有时想起这些陈年旧事,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不是对父亲的所有做法都能理解。家里这么贫困,啥都没有,孩子一大堆,父亲怎么就不多考虑一下自家的生活呢?本来自己有很多的特长,为什么不好好的培养一下自己的子女呢?仅有的一把心爱的二胡临终前还叮嘱送给别人,有时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生经历的增长,使我逐渐地理解了父亲!也许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太大吧,才使父亲常常忽略了我们。说实在话,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如果父亲能够活到现在,我们会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父亲一生为人正直、谦和、厚道、真诚,他的言谈举止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使我们懂得了怎么样做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父亲没给我们留下任何物质遗产,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父亲那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我们心里永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常常忽略了对儿女的爱,但是,他却把爱撒在了人间。他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奉献,让我们从父亲身上看到了那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人间大爱的奉献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不懂乐器,但是每当我听到二胡伴奏曲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父亲,就感觉到父亲自拉自唱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有时听着听着眼泪还会不由自主的滚落下来。我的老父亲啊,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摸摸您的双手,我感受了艰辛,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啊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父亲在市委党校学习时的合影,最后一排右数第五位。</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排左二:是我的父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在父亲遗留的一份材料上自己写的签名,从父亲的字里行间中能看出父亲的骨子里藏有一种刚正不阿及其浪漫的情怀!</span></p> <p>图片:雨花石随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