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文的写作 (随笔)

曲一歌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散文?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现代文学把散文定义为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当代四大经典文学体裁之一。散文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的散文,是以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为主。它具有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等特点。</p><p class="ql-block"> 具体来讲,记叙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浓郁的感情,是记叙散文与小说最显著的区别。然而抒情散文,则注重于表现与倾诉作者的思想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优秀的抒情散文,可以说具有寓意深刻,感情真挚,语言生动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说到散文的写作,也是一个很难的话题。为什么呢?因为散文每人都能写,但要写好却很难,它不单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许多方方面面的知识。在我看来,散文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闲散文体,其写作特点,说白了也是一种没有技巧的大技巧。你可以任何方式去写你的散文,或是辞藻华丽,或是粗糙如石,或是轻飘如絮,或是深沉凝重。文章格无定式,主要看你喜欢什么写法,适合什么方式罢了。 </p><p class="ql-block"> 我们写东西,千万不要跟在别人后面,要敢于创新,独树一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纵观中国文学史,在散文上大有成就者:古代有“唐宋八大家”;近代有朱自清、沈从文和谢冰心;当代有余秋雨、贾平凹和林清玄等。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在写作风格上,都有着他们自己独到的风格与特点。</p><p class="ql-block"> 纵观当代四大经典文学体裁,其表现方法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 小说侧重于人物的塑造与情节的渲染,诗歌力着于意象的构造和语言的锤炼,戏剧则着重在于酝酿其矛盾的起伏与冲突。至于散文,我认为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寓意”和“联想”。我甚至一度把寓意作为散文的灵魂,把联想作为散文飞翔的翅膀。但那样的结果,难免会使散文的写作落入俗套而不能创新。</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则感到:优秀的散文,贵在作者自己的个人风格、个人魅力及个人感触。他写出的东西可以是大海的怒涛之声,也可以是空山的鸟语之音。可以具有诗歌般的语言风格,也可以充满春天般的意境色彩。</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散文,我的理解就是作者在感情丰沛的时候,闲散随意写出来的文字。写前千万不要界定你所要写的这篇文字的体裁,那样做很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维。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瞬息万变,没有什么写作套路可以照搬。试想,假如诸位笔下写出的都是一些雷同的文章,那么读者怎么会产生兴趣呢?更别说被其感动了。因为千篇一律的文字,根本就没有新鲜感,也没有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一篇好的散文,不会对传统的东西进行简单地学习模仿,而是要进行消化创新。要知道模仿的越象,那么我们的写作思路就会越窄。正如中国《散文》编辑所言,目前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恰恰是建立在对传统散文写作模式的背叛上。另外,散文和随笔以及杂文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所以说,广义的散文是包罗万象的。</p><p class="ql-block"> 小说散文化,是当今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倾向。反之,如果我们写作时把散文小说化与诗歌化,那又会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 如象我前期写的散文《晚风》、《月亮湖》、《故乡的黄桷树》、《母亲的眼睛》、《水月》、《清馨的夜来香》、《清明雨》、《山村桃花红》、《农家的抒情诗》,以及近年来写得散文《我们曾经唱着这首歌》、《忆外婆》、《坟草青青》、《清凉的小河》、《索玛花》、《荔枝湾风情》、《情系马边河》等,都是在传统散文的写作手法上,作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进行了散文诗歌化与小说化的尝试。在抒情散文的写作上,融入了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凝炼优美的诗歌语言;在记叙散文的写作中,采用了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塑造与情节渲染。这样的结果是:使记叙散文变得情节更加生动,人物更加丰满。使抒情散文的寓意更加深刻,情感更加浓郁,使之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诗歌般的韵味,意境般的美感。这种写法,曾得到了中国《散文》编辑部的肯定与好评。</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散文的小说化与诗歌化,让散文既保留了原有的特点之外,还使散文的寓意变得更有意境,联想变得更有张力,文风变得更有韵味。更能让散文脱离原本“自我陶醉”的狭小环境,使之真实随和地贴近现代生活而变得博大起来。</p><p class="ql-block"> 另外,散文写作还要讲求一个真字。所谓真字,就是要文章顺乎其作者的本来面目。具体上讲,就是作者既要以自己的学识积累为文,更要以自己的人生历练为意。下笔时要做到有感而发,使文章成为平淡间的一种心性记录,真实而自然;让作品成为一种顺手拈来的一抹味道,清新而芬芳。只有这样,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才会如同一杯飘香的清茶,读起来才会顺畅得如行云流水。</p><p class="ql-block"> 再次,写散文还要做到以情动人,要知道,只有情到深时泪才会自流。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感动不了,那还如何去感动别人呢?同时,要写出好的散文,还必须具备一种好的心态和机敏的灵性。说白了,那是一种情感一沾即化的微妙感觉,是一种时间和空间都无法阻隔的灵魂震颤。一篇充满灵性的文字,它可以引领读者步入那种极致的情感顶峰,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散文并不难写,难写的是散文的深度与新颖,难写的是散文的精致和流畅,每位初学者,都有一个勤学苦练的过程。我想,如果你用心地写了练了,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找到适合你自已的写作方式与写作风格。</p><p class="ql-block">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作者必须要有丰厚的人生阅历与生活积累。只有扎根于生活写出的文字,才有其灵魂,才有其生命力。否则只会徒增一堆没有灵性的文字垃圾,让人感觉水份多,真情少。俗话说"中文系不出作家",实际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生活积累才是创作的源泉,一切所谓的写作技巧,说白了也只不过是一种引泉灌溉良田的沟渠而已。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巴金没有经历过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溃败,以及新生活的洗礼,能写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吗?作家杨沫,如果没参加过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能写出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吗?艾芜如果不流浪漂泊南国边垂,他也不可能写出风情浓郁的《南行记》;叶辛如果没有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恐怕也写不出牵动千万家庭的《蹉跎岁月》。所以,如果我们不去认真体验生活,提炼生活,老是一味去寻求所谓的写作技巧,本末倒置,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那么,我们永远也写不出好的作品来。 </p><p class="ql-block"> ( 屈跃进2016年写于乐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