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五月行(人文篇)

<h3>  川西,多少美景静静地躺在这片大地上,多少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等待着你的双眼去发现。</h3><h3> 从成都出发,沿着川藏北线(317国道)一路向西北方向,经过都江堰、汶川,150多公里的路程,第一站到达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桃坪乡。</h3> <h3>桃坪羌寨——距汶川城区16公里,成都约150多公里,是国家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迷的东方古堡”。</h3><h3><br></h3> <h3>  寨子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碉楼,是桃坪羌寨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历经千年的碉楼的最神奇之处在于全部用片石与黄泥砌成,施工时不绘图、不测算、不吊线,全凭修筑者信手砌成。在经历了数次的地震后依然挺立,特别是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确毫发无损。(这里距汶川只有16公里)真是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令人叹为观止。</h3> <h3>  朴实的羌寨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h3> <h3>  房间内挂满了用传统方式制做的腊肉,十分诱人,成为了摄影师的猎物。</h3> <h3>  羌寨的木制锁具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制作技艺,整个锁具包括钥匙都是用木头做成,体现出羌族人的聪明才智。如何开锁难倒了这些现代年轻人。</h3> <h3>  在迷宫般的羌寨中穿行,墙体和墙体之间的巷道深幽而神秘,而一些巷道上还搭建了房屋,于是有了无数暗道,走入其中就像步入了迷宫,如同抗日战争的地道战,寨子里地形很复杂,没有导游带领,只怕进得去出不来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孔不入的摄影人</h3> <h3>  沿着317国道继续西行,沿途景象充满着春天的气息。在距马尔康县城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卓克基土司官寨在这里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东方建筑 史上的一颗明珠”。</h3> <h3>  卓克基土司官寨规模庞大,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建筑艺术之精华,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h3> <h3>  官寨始建于1918年清朝乾隆年间,为四层碉房,整个建筑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不仅是土司及家人在紧危情况储藏珍贵物资及藏身的防御性建筑,同时亦是土司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h3><h3> 193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br></h3> <h3>电视剧《尘埃落定》在这里实景拍摄。</h3> <h3>外飘式的阳台走廊在几百年前的土司城建筑上就出现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索村的藏族居民</h3> <h3>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与八字真言和六字真言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示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漂亮的藏式宅门</h3> <h3>  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数千间赫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色达,藏语意为"金马"。</h3> <h3>色达县是个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全部为红教,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 这里的僧舍很壮观,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h3> <h3>  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小木棚屋,这些都是在这里修行和学习的喇嘛(男僧人)和觉姆(女僧人)的宿舍,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h3> <h3>色达佛学院地处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手机拍照</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幕下的色达佛学院</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手机拍照</h5> <h3>  炉霍县,很陌生的地名。他没名山大川和著名风景区,但是有一样东西可以称霸藏区,那就是"炉霍民居"。</h3> <h3>  满县城的藏式民居就是一座露天的大博物馆,从平地到山坡几乎清一色红色的藏式房屋,令人震撼。</h3><h3> 道孚民居在藏区名闻遐迩,炉霍的民居与道孚民居各具特色。这两则民居从建筑风格上来说,比绝大多数西藏县城更有藏味儿,康巴人对自家住宅的那份深情与执着,十分值得我们去欣赏。</h3> <h3>  正在修建中的藏式民居,整个结构采用的是原木,房屋非常牢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沿途的藏式民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孚县城的尊胜白塔。</h3><h3>一座白塔一座寺庙,是川西村落的标配,每一个角落都渗透出对信仰的虔诚。</h3> <h3>  藏族的白塔是佛塔,亦称宝塔,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卷和各种法物。许多佛塔会刻有建塔碑记﹑圣像﹑佛经等。藏族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一大佛教圣地。长期以来,由于藏族佛教徒以造塔作为一种修德积福的途径,无论僧俗都热衷于建造佛塔。佛塔作为一种象征宝物,供信徒顶礼膜拜;同时又具有威慑力量能够压制一切邪恶力量的神圣之物,供藏族信徒们祈祷求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寺庙内的转经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惠远寺门前的白塔</h3> <h3>  藏式佛塔除了它的使用性,可以盛放圣贤的舍利,还可以放置活佛骨灰或遗体以及经书圣物等外,它的更深层意义和象征性,是供广大信教群众朝觐的。</h3><h3> 因此,我们看到藏地藏式佛塔,既是藏族信徒的一种崇拜对象,又是别具风格的藏传佛教建筑雕刻艺术。反映了藏区古老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高超的技艺,更是各个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h3> <h3>  惠远寺,又名嘎达强巴林,位于道孚县协德乡、八美至丹巴方向的山间小盆地内,海拔3600米。始建于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是清政府拨专款建造的。寺门正中高悬清世宗钦赐&quot;惠远寺&quot;巨大鎏金匾额。由于天时地利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降生于此地,从此惠远寺在藏区影响至深。</h3> <h3>  惠远寺与位于道孚的灵雀寺为兄弟寺,又各具特色,两寺内的酥油花雕塑都静美绝伦,令人过目难忘。</h3> <h3>  灵雀寺,全称灵雀兴盛寺,创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为霍尔十三寺之一,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h3><h3> 灵雀寺的酥油彩塑和酥油花极为有名,不仅有以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佛教故事及宗喀巴等祖师的事迹为题材内容,且穿插有「唐僧取经」的佛教故事,并以独具风格的造型和精湛的雕塑技艺享誉整个藏区,有「康区一绝」之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手机的僧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间休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僧人们开始上课了</h3> <h3>  经幡是藏区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里,人们随处都能见到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以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风幡.这些各异形状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 成串成串拉挂在亭子和松树间的彩旗,印满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语、经文、佛像、吉祥物图形.它们就是风靡藏区的“经幡”.它不但有着许许多多的宗教含意,还是一片片很有水平的艺术品.</h3> <h3>  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经幡,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公草原上的塔公寺</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塔公寺位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是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寺内保存有一尊与拉萨大昭寺相同的释迦牟尼像,二者之间具有极其特殊的奇特因缘,所以塔公寺又有“小大昭寺”之称。</h3> <h3>  从新都桥通往塔公镇的路上,有一条36公里长的塔公河,她是一条流淌着“六字真言”的河,是绝对的世界之最。整条河谷的山崖上、河水旁、礁石上,灌木中,雕刻有六字真言的玛尼石随处可见,或成堆、或独立;或白字、或彩绘。曾经在河道内冷寂的巨石洪流,已经被信徒们赋予新的生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字真言</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唵嘛呢叭咪吽</h3> <h3>  河两岸的巨石上、溪水里石头上、灌木丛中乱石上皆是精心錾刻的“六字真言”,岸边巨大的崖壁上还錾刻有佛像,佛像两边挂着五颜六色的风马旗猎猎作响,就像一座水中的佛殿。这个水中玛尼石堆绝对堪称高原一绝!世界一绝!</h3> <h3>  藏传佛教认为勤于念经是修行悟道的最重要条件,“六字真言”则是最受尊崇的一句咒语,水中玛尼石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方式表示对佛的虔诚,对幸福的憧憬。</h3> <h3>  玛尼石大的一人多高,小的也似枕头书包,有阳刻有阴雕,还有不少描边涂色,放眼望去,几乎所有可见的石头都刻上“六字真言”,可谓铺天盖地,连绵数里,极为壮观震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原上天真可爱的藏族小姑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满脸的高原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双充满着祈盼的大眼睛…</h3> <h3>  在藏区的公路上,每天跑着川流不息的大型货车,担负着高原上各种物资的供给。</h3> <h3>  上里古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6处。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h3> <h3>  上里古镇地处雅安北部,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上,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洁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上里古镇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元素在里面,人不多,比较安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入夜的小镇比较清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广场的地方就有广场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镇的清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尝尝小镇的小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镇是在一条小河的环绕之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出小镇的石板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出小镇的拱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出小镇的石墩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细雨中的行人</h3> <h3>上里古镇是一个适合休闲度假的好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