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文/唐福然</h3> <p class="ql-block"> 苏秦(苏相),公元前343-284年,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素有大志,足智多谋,与张仪、孙膑、庞涓齐名,为鬼谷子门生。传说少年时游手好闲,连家人都看不起他,常遭叽笑。后闭关修炼,刻苦读书,头悬梁锥刺骨,夜以继日,终于成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诸侯分争,群雄争霸。为防秦国东扩,苏秦利用鬼谷子的纵横木,凭着坚强毅力,游说列国,先被燕国赏识,又出使赵国,被赵国封为武安君。最终发动赵、燕、齐、魏、韩、楚等六国合纵抗秦,促成了六国之王结盟于洹水。《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秦兵不敢窥函谷十五年"。合纵连横抗秦,苏秦成了一人佩有六国相印的风云人物,功赫显著,前无古人。其后,秦使计诳齐,合纵瓦解。苏秦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齐大夫争宠,收买刺客杀秦于般阳。另一说苏秦自燕入齐后从事反间活动,燕国大将乐毅得以破齐,后被齐车裂而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秦死后葬在何处?随着不断发现,苏秦墓在山东、河南都有,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苏秦墓为其中之一,坐落于淄川经济开发区北苏、南苏和般阳中学相间,名气最大。</p> <p class="ql-block"> 苏秦墓,又叫苏相慕,坐北朝南,封土高5米,东西长40米,南北宽30米,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1000平米,墓地遍栽槐树、杨树、松柏,绿草作盖。2002年,新敬立石碑一座,四周围栏相护,饰万年青花形浮雕,一对狮子分列两边,面东而望,香炉青烟袅袅。石碑南侧,能工巧匠刻有两副棋盘,绿树撑伞,树阴遮蔽,专供游人歇息大战。墓东侧为苏相湖湖水,大理石雕鲤鱼劲张玉囗,昂首问天,鱼跃嬉戏。石碑高2米宽1米,正面横书六合之光,竖写东周六国相苏公·讳·秦字·季子之墓。背面是白雪斋主人王维芝老先生谨书的墓志铭《苏秦墓碑记》,详细解说了苏秦的功过历史“生于公元前343年农历九月九日,被齐大夫所妒痛于般阳,终年59岁。惟东周之际,一介布衣,七国游说,六国封相,古而今殊荣若斯者,苏秦之外,屈能几人?”</p> <h3> 苏秦墓东向,左井右桥,右桥指的是原有的一座普通石拱桥,名曰苏相桥。据史料记载:原苏相桥桥面宽约5米,厚约1米,桥下洞2米多长,顶高近3米,桥面探出的石沿约10公分。桥两面用厚30公分的条石砌成,四周砌有灰白色岩石,桥上的南面有一方型小孔。乱石衬里,饱经风霜,灰泥粉落地,石头斑驳龟裂。桥底红色岩石,向两边伸展开去。全桥占地面积约200平米,清晰可见流水冲刷所留下的印记。《清淄川县志》说:“苏相桥旁有苏相冢,石涧青蒲寒泉茂树,行人憩息其间,多留恋不能走。”可见当年风景优美,为古淄川八大景之一。2014年建设般阳中学,原桥圈入学校院内,新建苏相桥旧貌变新颜。</h3><h3><br></h3><h3> 桥以相名,因苏相墓而名苏相桥。庄以桥名,原来的苏相桥庄随着时代的变迁,居民繁衍生息,人丁兴旺,一庄分为南苏和北苏两家。</h3><h3><br></h3><h3> 苏秦墓,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相墓,1984年,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铭记,完整地保留了下来。</h3> <h3>▼2013年,淄川般阳中学建校前的苏相桥</h3> <p class="ql-block"> 青山埋忠骨。看苏秦墓地树干上的斑驳痕迹,伤感不觉涌上心头。想当年,苏秦游历于六国,是何等之英威。然今日,静默寂独,萧瑟凄清,独有春夏秋冬作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淄博市有十大名人古墓,淄川区四座,分別为苏秦墓、庞涓墓、高汝登墓、蒲松龄墓,苏秦墓为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史记》:苏秦,东周洛阳人也。《战国策》:苏秦,洛阳乘轩里人。为什么死后葬在淄川呢?《清淄川县志》说本地苏相坟,“后人疑为苏秦墓,然无确据。”苏秦乃战国时期一人佩六国相印的第一人,殁于齐。《山东通史》说在青州城东北,在河南省等地,也有苏秦墓(苏相墓)。据今二千三百多年过去了,哪个是真正的苏秦墓?仍需待考证、发现……</p> <h3> ▼2018年6月,淄川区文物管理局对苏秦墓进行了修缮,墓地坍塌和流失处用砖石进行了坝堰保护。苏秦墓、苏相湖四周,新建小路环绕,或水泥、或砖石、或木制铺就,条条通向幽静深处。夏天,附近居民常聚集树阴下乘凉,在湖边垂钓。新建墓前广场,不时有书法爱好者蘸水摹字,横竖点撇自如如神,引来游人叹为观止……</h3> <h3> 本文,部分图片资科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深表感谢!</h3><h3> 图文作者/唐福然</h3><h3> 2018年3月初稿,2019年3月整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