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箔竹,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美丽的山村、一个世外的桃源、一个没有渲染与烦躁的世界,散发着与世无争的气息,郑氏的一部分!</h3> <h3> 箔竹郑姓系抗清名将郑成功之后裔,明代永乐初年江西省武宁县石门楼镇廒厦迁居于此,天下河清海晏;郑温恭游学至此,张唐江惜才挽留。此郑君饱读经书,气宇轩昂,并精通堪舆之术;彼张公心胸宽厚,求贤若渴,且小女待字闺中。良机天赐,姻𡟇注定。</h3><h3><h3>从此张郑联秦晋,私塾先生成女婿;崴里开基业,箔竹郑氏为始祖。瓜瓞绵绵,枝繁叶茂,一十三房臻望族;人才济济,百艺具备,太极八掛绘蓝图。九井十八巷,户户道路相通;三星伴月塘,年年水火无患。建东南西北四门,严防贼夷匪盗;立族规民约三篇,耕读屯田安邦。名人辈出,青史昭彰。</h3>郑兰芬科考一举成名,郑踏云陈门五杰老师。郑富年张志祥兴办义学课子弟,郑纹波郑济时悬壶济世救良民。道教宗师郑爱书,名震修武二县;命理名家郑伯祥,誉传宁州八乡。 </h3><h3> 繁衍生息了几百年的郑姓与张姓,遥遥相望,划<font color="#ed2308"><b>“河”</b></font>而治。<br></h3> <h3> 箔竹自然村是江西省修水县黄沙镇一个边界自然村,处于眉毛山脚下,与宁州镇、黄坳乡交界,距离修水县城30多公里。修铜线(省道)贯穿境内,整个村落79栋房屋全部为传统建筑,住104户人家,现有人口405人。</h3><h3>岭斜箔竹村四面环山梯田、竹林茂密、风光秀美,有“世外桃源”美称。全村房屋依山而建,大小不一、错落别致,村落保存完整!</h3><h3> 2016年11月箔竹自然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h3><h3> 箔竹村按太极八卦形状建立的隐居村落,去年11月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房屋依山而建,大小不一、错落别致,村落保存完整,现仍保有九井十八巷,东西南北四门,三十余栋传统民居等。沿路溯溪而上,可见瀑布二十余处,明代古桥两座。</h3> <h3> 箔竹,并没有半点厌倦拘束之意,总感觉是那么的亲切、自然,青青的山、蓝蓝的天,还有那憨厚的笑容,促使人一次次的向往。</h3> <h3> 郑氏始祖不但人勤劳,而且懂阴阳、知地理,并非常有骨气。成亲后,为不想再寄人篱下,在对面的燕子埚的一刺蓬里结庐为家,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勤耕苦种,经过辛勤的努力,加上张家平日不少的资助,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其中不泛燕子埚的地理灵气,造就了郑氏裔孙像燕子一样的勤劳,并像燕子一窝窝的繁衍生息,现后裔散布全国各地。</h3> <h3> 九井十八巷,是当时郑氏兴旺与繁荣的象征,在岁月的长河中,九井十八巷见证了一代代郑氏后裔的起落及思想,现如今的郑氏后裔,不再会固守原有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迈进时代的步伐,与世界接轨,曾几何时,九井十八巷己是巷空人散。</h3> <h3> 道傍有古井,久废无与汲。 </h3><div> 邻里共浚之,寒泉稍来集。 </div><div><br></div><div> 古井中的泉水不会因郑氏的沉浮而浑浊,不会因没人使用而干涸没人使用,清澈见底的泉水照样地流淌,像郑氏的裔孙一样,流入小溪,并入于江海。</div> <h3> 用石块垒砌成的小路,留下了郑氏裔孙们勤劳的足迹,每块石头都是汗水的见证。</h3> <h3>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 </h3><h3> 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h3><div><br></div><div> 原始的古村落,添加了更多古老的记忆,眼前浮现出,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轻熄油灯早上床的意境,只有村前那条与张姓划界而治的小“河”涓涓的流水声,在寂静的夜晚与百虫共鸣。</div> <h3> 少闻鸡声眼 老听鸡声起</h3><div> 千古万代人 消磨数声里</div><div> </div><div> 鸡鸣催人早,狗吠忙者息,箔竹在彼起止落的声中每天一天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又一年。</div> <h3> 挺拔的身躯,苍劲的双手,招迎四方的来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就是萡竹的待客之道,给本以寂寞的山村带来了热闹。</h3> <h3> 残留的断壁,隐藏着古老村落的神秘,吸引着探索者一次次的前往。</h3> <h3>坐在土屋前,勤劳的主人在厨房里生火,烧水,给我们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在这座山中,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付出艰辛劳动,收获粮食,并且享受眉毛山带来的清凉和安静。这里一直不缺少美食,但一直都自给自足,黄豆和生姜晒在簸箕里,我甚至都不好意思买一点回去,怕打破他们的宁静和平衡。在箔竹村停留,回归田园,心无芥蒂,浮云往还,可以花时间让自己独处,沉思,甚至冥想,与山真正融为一起,是一件愉快的事。</h3> <h3>在村庄中取景,一扇门一扇门走着,一个村庄,有很多门,这就够了,一户人家就是一处烟火,坐在门口,可以眺望远方,可以板着指头细数剩下的光阴,这就够了。遇到一位老人,看到我,满脸堆着笑,招呼我去喝茶,一杯菊花豆子茶,咸是咸了,但那是故乡的原味。老农不厌其烦地讲他们村庄的故事,说起他们的祖先郑庄公、郑桓公,说起这个村子,原来很小很小,路也没修通,但初夏的水田很美,秋季的枫叶也很好,他的方言和县城略微不同,听起来非常地悦耳。</h3> <h3>在箔竹,沿着梯田的田埂上走,一直可以上到眉毛山<font color="#ed2308"><b>(注:修水名山)</b></font>顶,翻过山就是竹塅,同光体诗人陈三立的故乡。这一带的先民,很多是怀远人(客家人),他们勤劳、朴实、善良、智慧。那依山而筑,层层叠叠,由山顶一直蔓铺到谷底的梯田,蔚为壮观。一到夏季,那句被雨水叫醒的蛙鸣,是夏夜弹落进田里的琴声,缠绵的旋律一再鼓动梯田的心跳。而到了九月,金黄的稻谷铺满山谷,更会是另一种壮美。我于是明白了,村庄的颜色不仅是土地的颜色,也是稻谷的颜色,是丰收的颜色。</h3> <h3> 桐树花开的季节,给群山罩上了一团团、一簇簇的白色,梧桐花一朵不漂亮,朵组会成的才漂亮。远远望去,梧桐花占满了整棵梧桐树,连树枝也被淹没了。紫白色的梧桐花,给人表现出一种纯净、洁白、大气的感觉。让人感觉非常漂亮。</h3> <h3> 由于历年来道路不通,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在这里得到较为完整的保留,烧出来的饭菜,清香可口,原汁原味,生态无污染。</h3> <h3> 蓝天、白云、青山,村舍、田园</h3><div> 衬托出</div><div> 一副美丽的图画</div><div> 这就是</div><div> 人们向往的美景</div> <h3> 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从高处望去,梯田的优美曲线一条条、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显示了动人心魄的曲线美,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h3> <h3><br></h3><div> 3月16日,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电影美术师王珍,民盟九江书画院秘书长龚给,篆刻艺术家黄赣生一行在民盟修水支部主委陈荣霞的陪同下,到黄沙镇箔竹古村考察筹备成立写生创作基地事宜。</div> <h3> 通过实地考察,筹备组一行认为,箔竹古村四面环山梯田、竹林茂密、风光秀美,远离城市喧嚣,是无水泥传统古村落,古朴静谧,有“世外桃源”美称,是书画家写生采风和考察体验生活的理想场所。通过设立写生创作基地,致力于联系、凝聚省内乃至全国一流书画家开展写生创作,在创作书画精品力作的同时,服务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努力打造文化艺术扶贫新品牌</h3> <h3> 也许你走遍了名山大川,也许你感受过古都名城,也许你攀登过崇山峻岭,也许你经历过繁华新城...</h3><div> 有时候,你是不是也会想去看看别样的风景;有时候,你是不是也想去看看乡间的春天;有时候,你是不是想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有时候,你是不是也想有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我相信只要我们把时间挤一挤,那肯定就可以实现啦。今天就让大家走进黄沙,走进无水泥村落-箔竹。</div> <h3>箔竹自然村是修水县打造“国家旅游休闲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支点,是黄沙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旅游强镇的重要载体,此次箔竹自然村成为江西省写生学会修水艺术创作基地,对擦亮黄沙旅游名片、助推乡村旅游开发必将起到重要作用。</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资料记载,赣北采茶戏于明朝时期传入武宁,进而传入修水衍生为宁河戏种,箔竹茶戏为宁河戏其中的一种,俗称为传统茶戏,曲调以黄梅采茶的"下河调"为主调,它由上下两句构成,简便通俗,旋律优美,其演出体制也受黄梅采茶戏"三脚班"的影响,而箔竹茶戏剧团实则是八人规模,即二旦、二生、一丑五个演员,加上三个乐手,俗称"八子班"唱响五邻四乡流传至今。</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 庆丰收、传统茶戏杀猪节,大家一起来感受丰收的喜悦,吃红烧肉,喝杀猪汤。</h3> <h3> 土猪肉是土生土长的农家猪,吃的是农家自种的五谷杂粮、田地边的猪草、菜园里的蔬菜,喝的是乡下没有污染的山泉井水。食物是绿色无公害的纯生态农作物。玉米、麦麸、米糠、红薯、青菜等都是经过高温煮熟,才可以喂养土猪。</h3><h3> 土猪肉更加健康,口感细腻,香味浓郁。</h3> <h3> 大家一起坐下来谈天说地、吃红烧肉、大木桶蒸饭、喝杀猪汤、 吃农家菜。</h3> <h3> 修水箔竹地地道道艾米果,阳春三月,地里,田坎边遍地都有艾草,勤劳巧妇,小姑娘家采摘回家,经几道工序,香飘飘,可口入味一道美食供全家有饱眼福。</h3><div> 更巧艾草采摘稍加工,入冰箱四季可备用!</div> <h3>修水哨子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一种历史悠久而富有特色的汉族传统名点。以境内高山特产山芋、西乡红薯粉为原料,馅以地方特色小料,依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纯系天然,清香绵柔,营养丰富,入口即化,实为饮宴馈赠之佳品。凡到修水的人无不想美餐一顿哨子,而好客的修水人常以哨子佳肴来礼待自己的客人。只要是亲口尝过哨子的人,又无不为其皮嫩、馅香、爽口而称赞不绝。</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同时欢迎您到修水箔竹来品尝</b></font></h1> <h3> 箔竹百姓在这里发家生活,世代繁衍生息,左邻右舍团结一心,和睦共处。</h3><div> 弥王山上好风光,山下有个好地方,箔竹榮阳地,三星伴月、九井十八共巷、七脚金阶、牛盹金盆、硃盘笔架。。。。。 </div>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来吧来吧,为你挥毫泼墨、高歌一曲,书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故事太多太多,让我们轻轻地为你歌唱。</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