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久有凌云志,</p><p class="ql-block">梦想游画廊。</p><p class="ql-block">今日来寻胜地,</p><p class="ql-block">旧景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这几句,却也道出了我此次出游的内心感受。</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两次决定去看十里画廊,但由于种种原因半途而返。其主要原因是当年从临县碛口到丛罗峪的道太难走,而且乡间公路依黄河而修,弯弯曲曲危险系数大,还有就是同行人员有特殊情况而两次半道折返。但我内心的向往从未放弃过。</p><p class="ql-block"> 2017年5月11日时近中午,随着我们下楼桥插队微信群内小华姐的突发奇想,在毫无思想准备的前题下,竟然能够成行,实属意外之收获。</p><p class="ql-block"> 原先群内讨论的是去大寨,由于我们当年在农村插队时每天都在学大寨赶大寨,有好多群友一直没去过未免有点遗憾,但报名情况不佳,这主要是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可真是上有老下有小,不是节假日,儿女不休息哪能有时间。随后又嚷着去爬宝逢山,再来顿农家饭。由于归化村旅游的开发,好多人以是几次前往,故积极性也不太高。去碛口我不知小华姐当时是怎想的,光我们知青组合去,就不下三五回,但没有时间思考,既然大家去那就去吧。</p><p class="ql-block"> 十二点多出发2点30到了碛囗,吃饭间我问大家想去那玩,大家也没有个统一的目标,我提议咱们去看十里画廊如何,没人反对一致同意。饭后即驱车前往十里画廊,路还是那样弯弯曲曲傍河而行,但比起十多年前要好的多,小华姐和王哥去过所以前面带路,同车的有伏香,建丽,亚娟,我开车随后,车内有跃生,天中,月玲,润秋。虽说一直向往着去看画廊,但总以为画廊就在碛口附近不会太远,走了几十公里了,连个影子也没见到,问老乡也含含糊糊没个准信,心里不免有点担心,当到了快30公里的丛罗峪镇时,才见有路标上标有十里画廊距此28公里。好家伙这么远在我意料之外。经过前后近两个小时的急驰,我们来到了临县曲峪镇的开阳村,十里画廊就在这儿。我们也终于看见用木头所搭的门楼牌上写着画廊码头,终于到了。</p> <h3>进了这个门楼,再走十几米左转我们即看到了黄河,下车顺着这个石阶往下走,就是码头了。黄河就在眼前,只见黄河水虽然不是清澈见底但也并不浑浊。这儿地势平展黄河水在这并没有惊涛骇浪,它只是静静地流淌着。</h3> <h3>不知什么原因游客并不多,游艇静静地靠在河边,在呼喊后才见两个船工赖洋洋地走了过来,经过讨价我们十个人500元成交。</h3> <h3>渡口边的石壁上已有花纹出现,应该就是石壁画吧。</h3> <h3>我们分乘两条汽艇,据船工介绍现在是黄河的枯水期,水深只有2尺多,人多船容易搁浅,靠不到景点去。所以必须分开坐。随着马达的轰鸣,船开始启航。一幅幅石壁岩画展现在大家面前。</h3> <h3>当两边的石壁画跃入眼帘时,胖胖的船工给我们充当起了临时导游。他指着一块块岩石上的石纹问大伙像什么?根据他的提醒大伙也确实感到像那么回事,什么皇帝的玉印呀,福禄寿喜呀,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像那想什么就像什么。船在黄河中逆流而上,两边的岩石上鬼斧神工雕刻的无数壁画,让你浮想联篇美不胜收。看左前方是坦桑尼克号即将沉入大海,顺着船工所指方向,只见两大块巨石好似以从中间断裂一般,成45度像个大大的八字斜竖在那,好一个丰富的想像,都幻想到国外去了。其实所谓的壁画是黄河岸边特殊岩石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刮,加上黄河水的冲刷和腐蚀天然型成的一种自然印记。</h3> <h3>这些是什么我可没记住,不过你看见像什么就是什么了。</h3> <h3>这个像天上的彩云吧</h3> <h3>这是船工选的拍照最佳景点,我先跳下船去看了看确实不错,你感觉呢?</h3> <h3>大家陆续上岸</h3> <h3>背靠黄河临危不惧,为了给伙伴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我还是蛮有点敬业精神的。</h3> <h3>驶往晋陕之间的黄河沙丘大舞台。</h3> <h3>实景剧演出即将开始</h3><h3>演出单位:吕梁楼桥老知青艺术团</h3><h3>第一个节目</h3><h3>现代剧:姐妹六人转。</h3><h3>演出地点:黄河晋陕沙丘大舞台</h3><h3>伴奏:国家黄河乐团</h3><h3>创作:吕梁市楼桥老知青协会</h3><h3>导演:王润民,吕天中,李跃生</h3><h3>摄像:王润民,吕天中,李跃生等</h3><h3>灯光:晋陕五月风光太阳组</h3><h3>主要演员:按出场顺序排列</h3><h3>胡晓华,毕伏香,王月玲,薛亚娟,刘建丽,石润秋</h3><h3>场记:任曙光</h3><h3><br></h3> <h3>歌剧内容暂不便公开,群内网友如有需要请与导演组联系</h3><h3>网址:www:con1880</h3><h3>电活:不告诉你</h3><h3>地址:你来猜</h3> <h3>诗朗诵:啊…黄河</h3><h3>朗诵者:王月玲</h3><h3>作者:吕梁楼桥老知青创作组</h3> <h3>独幕剧:穿鞋走在沙滩上</h3><h3>表演者:胡晓华</h3><h3>作者:王润民</h3> <h3>演出结束后的造型,美吧</h3> <h3>这是此次演出的全体后台工作人员</h3> <h3>这是演出结束后全体演职人员向晋陕两岸人民致谢</h3> <h3>演出结束后全体演职人员返回驻地</h3> <h3>唱吧,跳吧。伙伴们都有些累了,我们告别了十里画廊,告别了这细软的沙滩,告别了有着光辉历程的晋陕大舞台,告别了晋陕当地的父老乡亲,我们要走了。黄河还是静静地流淌着,彷佛还没有从刚才那激情的演出中回过味来。它在深思,它在用它那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告别。啊…可爱的母亲河!</h3> <h3>返回途中到了丛罗峪镇,路旁的真武道观雄伟顶拨,天生爱好名山大川的我忍不住停下车来,望着近45度的台阶只有跃生天中与我决定一同爬上去。</h3> <h3>山前的草蓬显的古老而典雅,背靠雄伟的真武道观,面前是波涛翻滚的黄河,两边的垂柳在晚风的吹佛下轻轻地挥动着青丝,好一幅人间仙境。在此与朋友一起谈天说地喝点茶该是何等的快活。</h3> <h3>要爬山了,站在我身后的月玲妹子似乎心有不甘。以前曾经是巾帼不让须眉,现在却是有心没胆,岁月摧人老不服不行呀。</h3> <h3>我们爬上了半山腰,猛回首还是别有一番观感。</h3> <h3>半山间的石碑,记述着真武道观的兴衰。</h3> <h3>上了山顶才发现真正的真武道观还在后面足有几百米的山顶上,我们所到达的山顶,其实在下面公路上看,只是通信基站。</h3><h3>基站的门以被无情地拆下,里边的设备也遭人为破坏,不知何人在如此庄严肃穆的地方作出如此大逆不道的勾当,也不知真武大帝对社会上如此丑恶现象作何等处罚,或将给予什么样的报应?</h3> <h3>在通讯基站上远眺真武道观,</h3> <h3>顺着山路经过一小段下坡后,眼前才是真武道观旧台阶的本来面目,几乎垂直的石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满眼的沧桑仿佛要告诉人们,它所经历的岁月。两边的石护栏是新完成的,也告诉我们保护文物并非只有名山大川,在这偏僻的乡村也行动着。</h3> <h3>值的一赞的是这棵半山边的松树,它半边的土已经垮掉,根茎也有一半已经悬空,但它不畏身在险境,依然昂首挺胸笔直地站立在庙前,象一个威武不屈的武士守卫着真武大帝的安危。</h3> <h3>真武道观前,保留下来的这些古老石阶,还有那曾经做护栏时留下的石柱坑,在诉说着遥远历史和它们的传说。</h3> <h3>钟楼</h3> <h3>鼓楼</h3> <h3>俯瞰丛罗峪镇全景</h3> <h3>从丛罗峪真武道观下来,在返回碛口的路上要经过马家塔村。69年前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就是在这儿渡过黄河来到了我们吕梁的。</h3> <h3>巍然屹立的毛主席当年东渡黄河纪念碑。</h3> <h3>一九四八年为了迎接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党中央决定实施战略转移,把党中央从陕北延安转向河北的平山县西北坡。</h3><h3>三月二十三日中午,毛主席从陕北吴堡县川口村东渡黄河,在此上岸。来到了位于我们临县的马家塔村。</h3><h3>历史永远铭记,那天中午马家塔村的农委主席高树桐,领着经过严格调选的20名水手早早地来到了对岸渡口,中午时分,毛主席周副主席率领的部分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一行来到了渡口。一上船就和船上的水手一一握手,周副主席还笑容满面地对大家说:"劳累你们了"。经过十几分钟的航程船就在河边的码头靠岸了,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走上岸来,首先嘱咐负责渡河的指挥员要关心水手们的生活,并当即付给高树桐180斤边区粮票作为渡河费用。然后经临县北上向当时晋绥边区首府兴县的蔡家崖进发。</h3> <h3>为了表达对伟人的敬意,我整理好容装准备拍照。</h3> <h3>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渡口,结束了此次难忘而又短暂的旅游,开始返回离石,本来只是想到碛口散散心,吃点当地的农家乐,却歪打正着,不但圆了多年想游十里画廊的梦,还看了临县唯一上档次的景点真武道观,又亲身感受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东渡黄河时登陆路过的渡口,并了解了这段历史,更激起了我们对革命老前辈的无比敬仰之情。这正是:</h3><h3>多年曾想游画廊,</h3><h3>老天作梗愿难现。</h3><h3>无心游玩反成真,</h3><h3>全凭各位老知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