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河南新县支教的青葱岁月

May

<h3><br></h3><h3>1999年7月,刚刚告别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匆匆踏上了支教的征程——团中央首届青年志愿者百人研究生支教团。全国25所高校,每校选派4人,去老少边贫地区支教一年。我,法学的程兄、数学的新宇和计算机系的中元,有幸成为这第一批,由此开始了一份持续至今的战友情义!支教的一年,我们四人分处河南、宁夏和青海,隔山隔水,保持通信,互相鼓励; 重返吉大后,我们同住一栋宿舍楼,隔三差五,聚会联络。如今,大家都各自忙碌于生活和工作,三年五载,偶尔一碰。虽然都不再年轻,虽已大腹便便,那段共同的经历与相伴的回忆永远都在!</h3><div>这应该是我们四人唯一的合影,拍于1999年7月的北京,出发前团中央的培训。</div> <h3><br></h3><h3>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h3><div>团中央的培训很紧张,几乎没有什么空余时间,我们只有几个夜晚能有机会游逛北京城。我不认路,老老实实地跟着他们三个。记得我们一起吃过川菜,一起天安门广场看升旗,还有大北京超贵的、五块钱一个的小笼包😱<br></div><h3>我们住在北京理工大学,校园很老旧,北京的黑花蚊子相当凶恶……<br></h3><h3>四个人,刚结识不久,很快就要分离……我准备了四份山楂片和速溶TANG果汁,作为礼物送别战友。默默为他们送行!为即将开始的艰苦支教生活祈祷!<br></h3><div>第一届支教团,女生很少,因为大家都担心老少边贫地区的艰苦环境。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一点儿都不害怕。尽管这之前,我从未离开过家,尽管妈妈不愿意我走,执意要跟着我去北京,去河南,直到把我安顿到一个老乡家,看我饮食起居有人照顾了再离开……可是,这一次我没听话,我坚持报了名,通过了一轮轮的考核。临行前,爸爸鼓励我:去吧,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div> <h3><br></h3><h3>就这样,我离开了长春,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另外15个战友,又离开了北京,沿着京九线,踏上了去河南新县的旅程——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国家重点级贫困县,抗战时期为新中国输送出一百多位将军的"将军县"。这里很穷,穷山恶水,山路崎岖,因为这里是许世友将军的故乡,京九还特意在这里设了一站。</h3> <h3><br></h3><h3>16个人的河南新县研究生支教团,分别来自北大,清华,吉大,东北师大,浙大,厦大,武大,山东大学,大连理工……这唯一的一张大合影,还有这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庞,似乎把我扯回到1999--2000。</h3><h3><br></h3><h3>我很幸运,支教的一年,处处都受到眷顾。</h3><h3>因为是女生,团中央派我去了河南,那里虽然穷,气候炎热,但没有民族矛盾,饮食无禁忌,不干旱,不缺水;&nbsp;</h3><h3>因为我学外语,新县高中,全县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留下了我,我做了一年高一的英语老师。</h3><h3>团中央河南新县团,一共16人,有6个女生,全都留在了县城,这是县领导对我们的又一次照顾。</h3><h3>6个男同学去了偏远的村屯,那里交通不便,生活困难,有的连集市都没有,所以经常需要进城来采购给养。于是,我们这里就成了中转站,总有战友来落脚,我们也时常带着火腿肠、方便面、饼干、水果去看他们。革命友谊,战友深情,应该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h3> <h3><br></h3><h3>这就是新县高中,县里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升学率85%,每年不乏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这里的校长可是县里响当当的名人。顺着这段楼梯上去,就是我们的宿舍,教室改建的,男生一间,女生一间,还有一个公共的客厅兼厨房和饭厅,还有一台电视机,一条长凳。</h3> <h3><br></h3><h3>学校食堂,空旷破旧,没有桌椅,却有先进的打饭刷卡系统。饭时,学生们或蹲或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吃饭。</h3><h3><br></h3><h3>很多孩子一日三餐是米饭配从家里带来的咸菜。还有的孩子说不饿,不吃早饭……</h3><h3><br></h3><h3>刚来时,我们六个人也去食堂打饭。饭口,学生多,我们被优待,可以不排队,从后门进厨房,直接打饭菜。可没吃几次,大家就受不了了。米饭沙子太多,菜又咸又难吃,而且食堂的卫生条件……(此处省略一万字……)</h3><h3><br></h3><h3>于是,我们开始自己开火做饭。六人,三组,轮流值班做饭。那时没有度娘,有时想吃上一口可心的饭菜,除了跟周围的老师请教,就只能打长途电话回家,向爸妈取经😂</h3><h3><br></h3><h3>每次有客人来,大家都会施展手艺。我做过红烧肉,还算不错,薛老大的粉蒸肉让我心心念念好多年,还有他的鱼头汤😘镇財的荤油炒饭,王浩切的土豆丝……年轻时吃的苦,现在回忆起来只剩下了甜。</h3> <h3><br></h3><h3>推开宿舍的门,雾霭中的西大山……当你喜欢了山里的生活,当你安心做边远山区的一份子,当你淡忘本应该在城市、在校园里学习的生活,你会慢慢喜欢上那里的一草一木,你会发现更多返璞归真和更多自然、朴素的美。</h3> <h3><br></h3><h3>新县高中的六人组。去年在大连,见到了薛老大;跟镇财碰面比较多,2010年和2014年在杭州,还有他16年来长春。希望能再有机会,我们六个一起,做一顿饭菜,看一场NBA球赛,喝一顿大酒……😜</h3> <h3><br></h3><h3>我和专妮,山东大学化学系,我下铺的姐妹。河南一别,17年了。</h3> <h3><br></h3><h3>我和蒙队长,北大法律系的广西女子。本来应该一起卖萌,可惜我还是忍不住给了正脸😊</h3> <h3><br></h3><h3>校园里的梧桐树。那一排矮房,曾是抗日战争年代的指挥部。</h3> <h3><br></h3><h3>三张跟学生一起的照片,很珍贵。如果记得没错,是我们下乡,去浙大的谢波医生支教的中学,他给我拍的。</h3> <h3><br></h3><h3>猜我在干嘛?不是在找好吃的,而是在堵被老鼠啃咬出来的洞。猖狂的小黑鼠,偷吃我放在柜子里的饼干😢最噩梦的是,当我打开柜子,往外掏东西时,竟然直接跳出来两只老鼠……</h3><h3><br></h3><h3>我们的寝室是个动物园……我认识了各色小动物和昆虫。第一次见到壁虎,大蟑螂,所以当十年后我在斐济再次看到壁虎、蟑螂,与它们共处一室时,我非常淡然😳</h3><h3><br></h3><h3>我住上铺,还有一个大蚊帐,虽然离棚顶的壁虎很近,但还算保得夜夜平安。<br></h3> <h3><br></h3><h3>参加学校运动会,接力跑步🏃身姿还算矫健吧😊&nbsp;<br></h3><h3>支教的一年,突破了我很多个人生第一次:</h3><h3>体育贫困生第一次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了运动会,</h3><h3>第一次参加中文演讲比赛,全县规模的,我竟然得了特等奖(估计是照顾我们支教老师😜),第一次受邀给县村团干部上课、做报告,休息间隙就收到纸条,说:沈老师,您说普通话能不能慢一点,我们听不太懂😂</h3><h3>还有第一次骑自行车去县团委办事,结果摔得两腿冒油😖天气热,伤口感染,害得我一瘸一拐好几个月;</h3><h3>第一次生病打吊瓶打到流汗都是药水味;</h3><h3>第一次耳朵生冻疮,河南的冬天是真冷;</h3><h3>第一次做广播站,义务为全校学生放英语听力,并做讲解;</h3><h3>还有第一次喝白酒,意外发现自己酒量还不错😱</h3><h3>第一个寒假,第一次孤身一人从武汉坐火车回长春,在长春火车站出站口,紧紧拥抱着等候我多时的爸爸妈妈和弟弟。妈妈见到我,心疼得直掉眼泪,她说我像逃荒的😭</h3><h3>其实还有更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觉得命运是不公平的,为什么自己会出生在城市里,衣食无忧,又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质平平,不够努力,也考上了重点大学,而山里的孩子们,书本罗得比头都高,却从小学开始就复读,初三,高三,是很多人过不去的坎儿。</h3><h3>可以说,这一年的经历,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让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生活意味着什么。</h3> <h3><br></h3><h3>谢医生,新添了老二,最近可好?看到你更新的朋友圈,浙大也要校庆啦,祝贺!当年去你乡下的寻梦园,乐趣多多。梦再高,再远大,也要从自己种菜、填饱肚子开始😄等着你,携家眷,来东北做客。</h3> <h3><br></h3><h3>登上西大山顶的我,多谢薛老大和镇財的提携,幸好当年我瘦😜</h3> <h3><br></h3><h3>乡间的我,24岁,像高中生不😄</h3><div><br></div><div>往事如烟。如今,我已过四十。感谢在年少轻狂的岁月结识了一群优秀的朋友,感恩在无牵无挂的年纪有股冲劲儿和闯劲儿,参与了一件有意义的事。</div><div><br></div><div>一年很短,12个月,一轮春夏秋冬;一年又很长,365天,一天24小时。</div><div><br></div><div>1999年,吉大选拔了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18年过去了,我们有了18届的支教团团员。</div><div><br></div><div>我还记得03年,当年我在河南教过的学生王超考到吉大,我去接他,请他吃饭帮他安顿;</div><div><br></div><div>我更记得2015年的一天,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问我是不是沈红梅老师,他说是我河南的学生,叫吴文锦,他在网上查到了我的联系方式……所有的这一切,每次回想,都那么让人感动。</div><div><br></div><div>很久没有回忆起那段岁月了,是因为前不久的一条短信,因为这几天翻看旧照片,记忆的闸门,一旦开启,就会波涛汹涌……</div><div><br></div><div>开闸放水,一泄干净……</div><div><br></div><div>很惭愧,我没有更典型的事迹,更突出的故事去完成团委下派的任务。有的只是星星点点的回忆,和不痛不痒的感慨。</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