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 元旦过后,春节就像一个美丽好动的少女,一路小跑似的朝我们走来。她打扮的花枝招展,在我的面前翩翩起舞。然而,我对她却视而不见,毫无兴趣。因为我那失去了寄托的情感依然找不到应有的家园,像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刹那间,我变成了这个家中年龄最大的人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震颤,随着新年的临近而与日俱烈。人逢佳节倍思亲,我遇假日欲断魂!</font></h1> <h1> 父母走了,留给了我们童话般的美好回忆。流淌在我全身的血液,正以他们的生活方式滋润着我的每个细胞。融进了我灵魂中的意识,使我正变得越来越像他们,他们的期望正在我的身上逐渐变成现实。他们虽不富裕,却留给了我用之不尽的财富,使我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爱!</h1><h1>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快到过年时候,每天算着离过年还剩几天,这种倒数计数法在我上学前就已烂熟于心。因为过年就能吃上母亲做的岐山面,因为过年就能穿上母亲做的新衣裳,还因为过年就能得到父亲的压岁钱,我盼望过年。</h1><h1> 父亲一生都很节俭,过年是一个花钱的节日,是对父亲的一次考验。采购年货是父亲的必修,说什么他也不放心交给别人去办。他总是嫌我们大手大脚。其实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一家人已经是很仔细的了,但距离父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春节前夕,我总能听到父亲的计算:今天打三斤豆腐,买两颗白菜,明天割五斤猪肉,买点生姜,大料,还要买点粉条等等,父亲一一盘算着。因为父亲一生不会骑自行车,我家的采购全靠父亲肩扛手提来完成,年货采购须分几次才能完成,很是辛苦。</h1><h1> 每当父亲板着手指计算的时候,我总是歪着脑袋在一旁仔细听着,这时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因为我知道,在这些关乎吃饭的年货清单后面,就有我最关心的新年礼物----炮仗。今年父亲能给我买多少鞭炮呢?100头?200头还是300头?我每次都期望得到300头,但每次父亲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100头,我的兴致与父亲的决定总有差异。每到此时我都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买两盒300头,一次让我放个够!</h1><h1> 年三十晚上,小伙伴们拿着压岁钱高兴地跑进跑出,而我的父亲却沉稳的要命,他全然看不见我冲冲欲动的激情,固执地坚持初一早上发压岁钱的古板模式,理由是晚上天黑,压岁钱容易弄丢。于是我就有了充满期待的不眠之夜。那时虽没电视,但有父亲,母亲讲述那过去的事情,时间并不难熬,相反是一种愉快地享受。初一早上,我拿上父亲给的一毛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到那时一家人会沉浸在欢乐的幸福之中。</h1> <h1> 父亲的节俭在村子里小有名气,有一个笑话可以作证。说父亲拿着五分钱去吃西瓜(那时,我们那里的西瓜是切成块卖的,一块也叫一ya。)从县城街道的这头走到那头,挑选块儿大的。这个略带贬义色彩的笑话足以说明父亲的节俭是多么的苛刻。在我小时候,听到这个笑话,我会感到有一种莫名的羞涩在脸上流淌。如今,听到这个笑话,我却感到无比地骄傲!</h1><h1> 父亲早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每月有五十八元五角的收入,这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是十分惹眼的了。所以,我家不缺钱,相反,家境也算是殷实的了。有一年,生产队分红决算,资金一时难以周转,也曾经找父亲借钱应急。</h1><h1> 父亲有钱,但生活十分节俭,有时达到了吝啬的程度,但他吝而不贪,令人萧然起敬。</h1><p class="ql-block"><br></p> <h1> 有一年夏天,生产队分粮食,村民们都带着自家的袋子装满粮食去过秤,总重量减去袋子的重量就是自家所分得的粮食。当给我家过秤时,马会计误将我家的袋子按一斤半计量,父亲看到后认真地对马会计说:我的袋子只有一斤二两!父亲诚实的表白引起在场的社员窃窃私语,都说父亲上学学傻了。为此事,母亲也因感到被人嘲笑而伤心。等我长大一点后,一次闲聊时,我向父亲澄清此事。他说:我当时完全可以不说话,不说话就可多分得三两粮食,但我想,我的人格远远不止这么多!</h1><h1> 父亲做事教条而呆板,像是一个经过严格训练过的军人。这里说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由此可见一斑。人人都会洗脸,父亲洗脸与他人有所不同。他先将毛巾打湿叠成规则的长方形,然后捧在手中,从额头开始,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一下一上地反复擦洗面部,直擦得面红耳赤方才罢休。我小时候最怕父亲给我洗脸,那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体罚。等我的儿子长到一岁多的时候,他竟学会了模仿爷爷洗脸,那天真的呆萌乐翻了我的全家。</h1><h1> 父亲做事总是细致周到,有时略显啰嗦。七四年至七七年,他在岐山县浦村镇下乡指导农民种植棉花,他近乎唠叨的细心指导为他赢得了“王到者”的称号(到者:音译,岐山方言,细致周到的意思)。许多农民竟忘记了父亲的真实姓名,亲切地叫他“王到者”。七七年七月,我因借水管到过父亲下乡的生产队,才知父亲拥有如此雅号。我亲眼见证了“王到者”与农民之间的鱼水之情,那一刻我好感动,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h1><h1> “王到者”,农民眼中的农艺师!“王到者”,我心中的父亲!“王到者”,我永远的思念!</h1><h1> 父亲走了,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h1><p class="ql-block">2017/1/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