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他们是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有的笑称自己换工作到血透室上班了,每周工作两个半天,不迟到不早退。有的叹息被判了死刑,缓期执行。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第五期,需要维持性透析。是的,他们不得不接受一周两到三次的透析,每次透析四个小时,躺在床上血管通路的位置不能移动,以免影响血流的稳定。而规律的透析可以延长存活寿命。他们需要根据病情服用降压、护心、降糖、降磷、补钙、补铁等药物。还要忍受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带来的头痛、胸痛、骨痛、皮肤瘙痒、无力、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不佳的折磨。
</h3><div>尿毒症是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梗阻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的终末期阶段,即使是看起来毫无希望的群体,也丝毫没有放弃努力。患者家属和医务工作者,还有医保政策的扶持给疾病带去了春天。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弥足珍贵,令人感动,沁人心脾。
</div><div>笔者来自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工作五年,工作中看到听到的令人感动的事想与诸位一一分享。</div> <h3>有一种感动叫温暖。血透患者年龄不一,上至九十的老人,下至尚未毕业的年轻人,家人再忙也会陪伴在患者身边,接送或者全程陪同,对生活的希望有时真的来自亲人的关怀。有子女轮流照顾的,有请人照顾的,有父母照顾的。透析后可能没有力气或者饿了的,家人的搀扶和准备的食物来的那么及时。这样的事情做一次两次容易,长期做就需要耐心和对家人的爱了。
</h3><div>有一种感动叫自强。有一部分患者生活质量较高,他们周末在附近市县旅游,平时和朋友聚会,唱歌、跳舞、打牌。看起来根本不像生病的人,那是因为他们遵医能力强,真正做到了从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他们乐观,坚持学习,了解肾病护理知识,实为科室的正能量,自强的人令人敬佩。
</div><div>有一种感动叫互助。长期的血液透析,一周几次的和血液净化室医务人员见面,医务人员比亲人还要亲,我们除了为患者做透析以外,还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开导患者和生活上的帮助。所以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关系都非常好。血液净化室里要用到的透析液,一桶就是20斤重,家属探望时看到了二话不说就来帮忙提。病历本太重了主动提出搬到病历柜附近。这些小事折射的是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互助的相处模式。</div> <h3>有一种感动叫坚守。清晰记得2016年元旦节时,科室水处理系统水管破裂(血液透析是离不开水的)。科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科主任李鸿志、护士长吕元桑统一调配,预计修理时间需要三小时,三个班次的患者需要透析,立即通知两个班次的患者顺延透析时间,
</h3><div>另外一个班次的则安排至兄弟单位三医院和六医院进行透析。保证患者的及时安全透析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根据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安排,医生和护士进行了分配。顾不上节假日,顾不上团聚,坚守岗位,采取应急措施是当时最应该做的。
</div><div>有一种感动叫政策扶持。十年前,透析只能自费。透析费用加上药费一个月大约要四千到五千,无疑是巨大的经济负担,很多人因此放弃了。但是现在有了医保报销,自己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大家不会望而生畏了。</div> <h3>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不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我们都应该敬畏生命。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医务人员也将一如既往的守护血液透析患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