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西大街"五一旅社"</h3> <h3>东大街"东风照像馆"</h3><h3>一一文革前的"留芳照像馆"</h3> <h3>南寺巷的"马益順飯店"</h3> <h3>东大街上的"二条巷"</h3> <h3>三条巷县文工团大院里的"水井"</h3> <h3>竹巷"大狗子"理发店</h3> <h3>东大街上的"三条巷"</h3> <h3>东大街上的"新华池"</h3> <h3>东大街上的"老虎灶"</h3> <h3>姑溪河上的"小轮码头"</h3> <h3>东大街上的老邮电局</h3> <h3>老市河上的"二板桥"</h3> <h3>姑溪河上的"浮桥"</h3> <h3>南寺巷上的"和平剧场"</h3> <h3>东大街上的"姑溪剧场"</h3> <h3>西门外的当涂老火车站</h3> <p> 当涂有个南寺巷,有几百年历史了,十分繁华,说繁华也不如现代的小区街面繁华,但是过去这里是最繁华的地带,城里大部分商铺都集中在这里,这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乡下人进城都要观顾这里,外地人来当涂也去逛一逛。南寺巷长不过200多步,七八米宽,却有魅力。56年改成水泥路,是当涂最早的水泥路,以后就叫南寺街,文革时改叫团结街。我常在这里玩耍。说说过去的南寺巷真有情趣。南寺巷东西走向,和东大街成丁字形,最东面是江东旅馆,座落在东大街东侧,文革时叫东方红旅社,右侧是江东巷,旅馆门正对南寺巷,左对面拐角是马益顺回民饭店,二层小楼; 右对面拐角是南北货商店,还有七八个商店,文化馆、照相馆、邮政局围在左右,是热闹的中心地带。文革期间也是唇枪舌战的"战场",几个战斗队在马益顺楼上架起高音喇叭,为捍卫无产阶级政权,保卫伟大领袖展开大辩论,辩论没有输赢,都是胜利者。这里也是揪斗走资派和牛鬼蛇神的审判台。有一天揪出40多个走资派,排成一队进行批斗,把路口塞得水泄不通。那时我还小,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法,只挤在人群里看热闹。旅馆向西30来步是人民银行,民国时的房子,银行对面是刻字社,钟表社,修钢笔的,皮匠店铺,右侧是一个大型理发店,理发店有十多个理发椅和理发镜,豪华型的,我理发就去那里。这里有个故事。一天理完发,理发师向我讨要两毛钱,我说:"不是一毛吗?"理发师说:"你头发这儿难剃,得两毛。" 我:"我们小孩就一毛,我只有一毛钱"。理发师:"不行,两毛,不许走,等你家大人来"。僵持了一会,来了两个中年妇女理发,怕我影响生意,说,走吧。" 于是我气乎乎地走了,从此我再也不去那里理发了。人民银行向西20多步是"老人委"。"老人委"是过去县衙,民国时期的县政府,里面建筑很气派,虽然破旧但很森严。"老人委"门口左侧一个小书摊,里面摆满了许多连环画,每天下午里面挤满了小朋友,一分钱看一本,一毛钱看一下午。店主把较厚的书拆成两本,这样追根故事结局得再给一分钱。店主是个残疾人,只有半根指头,他用虎口夹着钢笔画钢笔画,就是连环画的一种艺术形式,几分钟一张,一会儿工夫画上十几张,也下的一手好棋,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不让摆书摊就摆了个棋摊。"老人委"对面是裁缝铺,做鞋帽的店铺,白铁匠铺,后来这些店铺拆了建了一座服装厂大楼。这里还有一个老女人开的裁缝铺,女人有精神问题,叫二五,没结婚,想孩子,一个乡里人拿着一段毛尼布料让他做一件外衣,结果他做成小宝宝衣服,让人啼笑皆非。其实是那个年代的人对单身女人的一种偏见。她的店铺西侧是旧货交易商店,什么古懂,手表,家具,较好的旧衣服去那里寄卖。从"老人委"向西30来步就是团结街小学。团结街小学过去是个寺院,南寺巷地名就是这样来的,不知什么时候改成小学的,团小是城内最好的学校,我就在这学校教过书,校室整齐,秩序井然,可惜学校里不少男老师找不到对象,因为工资低,说"清水衙门"。学校正对面是西药房,西药房东侧是和平剧场,我在里面看过一场话剧,一场电影和几场群众文艺。不少人不知道这里有过剧场,后来拆了改建成法院审判厅。剧场隔壁是消防队,消防队有个高高的钟楼,每天晚上十时准时敲钟,消防队迁走后建了太白宾馆。从学校向西再走过杂货店和缝纫铺就是百货大楼(八十年代起白萍就在里面上班),说大楼也就两层,五十年代末建造的,是全城最大的综合商场,人们很是羡慕,人们凡是休闲时都去逛逛,让人更羡慕的是里面的营业员,都是小美女,是商业局招工挑选的漂亮的小姑娘,不少小伙子没事就去那里泡妞。百货大楼对面是百货公司楼,楼下是处理品商店,我常去那里观顾,淘一些东西,我曾用五元钱淘了一把二胡。再向西就是南寺桥,市河上第一个桥,桥的两侧是高脚楼,就是十几根木桩插在市河里,上面用卯榫与木桩连接起来,做成木结构的房子,南侧的是回民饭店,北侧是炒货店,张恒春中药店在回民饭店东侧。再向西20多步是西大街丁字路口,这里有十几个店,有南北货商店,土杂,日杂,副食,五金,船上用品,修理。。。也是热闹的市口。南寺巷不长,老故事很多。如今南寺街面拓宽了,过去的老房子老店铺没有了,全部改造成现代化商业用房; 过去的老人们都不见了,换了一代新人在创业; 过去的商品消失了,全部是全新的时代商品。但是南寺巷还是那么繁华,还是那么有魅力。</p><p> 本篇章取自闲居吟先生《当涂有个南寺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