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在城市的街道,踩着精致的方砖,像每天下班一样,走着属于自己的步伐,听着音乐哼着属于自己的节奏,放空心情,但眼前的一幕吸引了我,不,不是吸引,准确的说是心被刺痛了,莫名的心酸涌上心头,一种愁绪萦绕心间。</h3><div> </div> <h3> 本想走过去找老人攀谈,但又怕问出心酸,问出无奈,徒增伤感。目光随着老人的身影走过一条街道,身影渐远,愁意难平,遂写下此文。</h3><h3> 人说,养儿防老,是怎样的情况让老人在花甲之年还奔波在各个垃圾箱之间,为明天的生活“挑挑捡捡、寻寻觅觅”,是为解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吗?也许老人儿孙满堂,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日子;也许老人是为了不拖累子女,扮演着“坚强”;也许老人是真的老无所依,靠自己的双手谋生活。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这样的晚年生活是她不可预料的。父母总是倾其所有给予子女最好的生活、教育,但子女从没做到倾其所有给予父母最好的晚年生活。</h3><h3> 一个像奶奶的年龄,腿都站不直的老人,却背起能装下她的肥硕的袋子,看到这里我们是该赞扬老人的自食其力,还是该指责老人子女的不孝。头上银发斑驳,脸上皱纹深深,街头疲惫的老人刺痛人心。我们是该因老人自食其力而称赞,还是该以此为耻而觉羞。</h3><div> 在当今社会金钱、欲望蒙蔽了人们道德的双眼,以至于看到摔倒的老人无人去扶,“怕被讹”像信条一样被广为普及,我们的助人之心被这一光明正大的借口挡的严严实实,老人的孱弱无助亦常被扭曲成“歪门邪道”。在这样的社会中,老人只能变得更加无助,但肯定也有那么一天,这种无助会轮到我们自己头上。</div><div> 作为父母我们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也从不愿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时刻,但是面对父母,我们却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从未考虑过面对孤独的他们是否惊慌、害怕,面对老去是否恐惧。人们总是习惯无限放大孩子的弱小,又总是自以为是的无限放大父母的坚强。</div><div> 人们在网上、朋友圈乐此不疲的表达着自己的孝心,聊天、购物、逛街、陪领导、陪朋友我们总能挤出时间,而对父母我们总是忙,忙,忙。对父母我们总是想像强大无比,从没想过面对老去他们也会无助,从未想过老人也是“孩子”也需要呵护、陪伴。朋友圈里孝子多,“常回家看看”有几人?</div><div> 社会问题、别人家庭问题小女子解决不了,只是触景生情表达下自己的感受。做好自己,活在当下、孝在当下,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早日实现,让“常回家看看”不再是一句歌词、一句空话,让他变成行动,从你我做起,带上你生的人去看生你的人,有一天你生的人也会带上他生的人去看生他的你。不要再徒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