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僻处赣州东南一遇的安远县,越过定南即可到达广东境内,路途不过一百余里。但是,直到本世纪初,安远的交通仍然没有多大改善,一直处于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的“三无”状态。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出行极为不便的山区小县,却隐藏着一座形制独特,在赣南营造时间最早、工艺水平最高的国保级古廊桥——永镇桥。</h3> <h3>新龙乡距安远县城十余公里,甲江溪从圩镇穿过。逆溪而上,过甲江林场到江头村,永镇桥就横跨在清澈见底的溪流上。永镇桥3孔,长38.5米,宽4.33米,为石墩木梁悬臂式廊桥。石桥墩采用花岗岩条石、石灰砂浆砌筑,桥桥墩迎水面砌成往上翘起的金刚分水尖形式。墩台上部以纵横交错、层层叠出的杉木悬臂梁承托桥面。</h3> <h3>永镇桥建于建于清顺治九年,由僧人欧阳融六募化建造,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比信丰玉带桥早了88年。据传,永镇桥及桥后的“古驿道”是寻乌与安远通往信丰、赣州的唯一交通要道。在永镇桥建成之前,商旅和居民往来只能涉溪通行,甚为不便,甚至常出危险。一代高僧欧阳融六见到这种情况后,便发动当地的客家人,集资募捐架起这座木构廊桥,使南来北往的商旅们有了个避风躲雨的地方。</h3> <h3>永镇桥属长廊式木构瓦桥,长38.5米,宽4.33米,桥面距正常水位8米,用杉木条纵向平铺。永镇桥是江西省现存罕见的石墩木梁伸臂式廊桥,它的这种介乎于梁桥与拱桥之间的结构形式,为研究中国古代桥梁从石墩木梁桥向石墩石拱桥发展的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h3> <h3>永镇桥面上建有木廊瓦桥,以八个抬梁式屋架承受屋面,分长廊为9间,中开间高出1米,前设天窗,后设神龛,两侧檐柱间用杉条板组成护栏,檐内柱之间安放杉条木坐凳,以矮柱小梁拉结。两桥头分别建长宽约4.8米的凉亭。</h3> <h3>古桥左右两边前后都有两排8根大柱子,柱子周长80厘米,高4米,整座廊桥都只是利用木头之间的榫卯原理搭建,没用一钉一铆,历经350多年的岁月沧桑,却依然坚固。</h3> <h3>永镇桥是一座美丽的古廊桥,是赣南六大古廊桥之首,已历经沧桑35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廊桥的使用功能日渐退化,平日里已少有人踪,偶见游人到桥上凭栏远眺,嬉戏玩闹。</h3> <h3>永镇桥倚山跨水,在建筑上十分注重与大自然的融和,具有和谐的自然之美,桥与山、水、亭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h3> <h3>甲江河两岸风景优美,水质清冽,属贡江支流濂江水系。流经车头镇三排后,汇入发源于安远九龙嶂山东段大坝头天狮脑的濂江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