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肖荣华</h3><h3>图片:现场手机拍摄图片,长沙会战网络图片。</h3> <h3> 湖南临湘抗日,刻石有印!近日,临湘市户外人士在该市龙窖源深山老林发现抗战石碑与抗战遗址。石碑年代久远,顶端风化剥落,碑体字迹清晰可见:“县长兼领支队长”、“临湘人民抗日自卫军”、“大小数十百战,距今三年,敌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国军经此无不风餐露宿之苦”、“抗战为建国”、“湘鄂赣边区第十一挺进支队”……</h3><h3> 临湘市惊现龙窖源药姑山(祖龙山)白果庵(建国寺)抗日根据地遗址,惊现抗日作战部队撰写的抗日碑文。</h3> <h3> 龙窖源中下源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从老辈那里听说过白果庵驻扎了抗日部队。这次翻山越岭,穿过重重密林,终于来到了白果庵,可以实地察看。</h3><h3> 抗日石碑和遗址在祖龙山石碑这里。祖龙山石碑是光绪年间所立,在临湘市龙窖源药姑山马坳境内。抗战时期这里发生了马坳之战等大小数百次战斗。</h3><h3> 龙窖源药姑山与大云山、湖北通城九宫(九岭)山互为犄角,是长沙会战极其重要的防线,它可破坏敌人南下铁路,又可分散敌军兵力。这条防线始终未被日军撕破。药姑山抗战是长沙会战重要组成部分。</h3> <h3> 九一八,鬼子铁骑纷纷踏入中国,生灵涂炭。七七事变后,中华大地烽烟四起,上海沦陷,南京沦陷……国破家亡,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危险时候。学校已放不下一张书桌,许多文人志士投笔从戎,救国家,救民族。全民进入抗战,中华儿女气壮山河,一寸山河一寸血,与敌人反复生死争夺,惊天地,泣鬼神。</h3> <h3> 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日军进而在中国实施南北贯通战略,企图“开刀破膛”,以达到控制整个中国的目的。湖南这个神圣的地方,这里英勇的军民,将南下日军死死拖在湖南,日军战略始终被阻断,妄图吞并中国的梦想破灭。</h3> <h3> 在抗日战争初期,湖南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在抗战的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湖南则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最重要的正面主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湖南战场则有七次大会战,占总会战次数的近三分之一,共歼灭日寇20余万。</h3><h3> 从1938年到1945年期间,国民党第九战区所属的湖南战场先后调集40个集团军、军、独立师以及游击纵队,近百万正规部队进行了著名的长沙四次会战以及衡阳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h3> <h3> 长沙会战1939――1942。</h3><h3> 仅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万余人,这也是中国军队在其他战区所没有的。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将中国战区35%的兵力投入了湖南战场,被国民党军队歼灭的日军有近一半歼灭在湖南这块土地上,这在中国抗战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h3> <h3> 就是他,坚决不同意蒋介石放弃长沙退守重庆战略,拒不执行军令,抱着为国捐躯以必死之决心坚守长沙。</h3> <h3> 薛岳,抗战时期,指挥过四次长沙大会战,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h3> <h3> 十四年抗战,八年全面抗战,艰苦卓绝,血雨腥风,中国军民伤亡巨大。常德会战,守城将士与阵地同存亡,八千男儿战死沙场。长沙会战,战况惨烈。湖南抗战,中国军队牺牲数十万。临湘处在长沙保卫战最前沿,湖南抗日前线,饱受日军屡次侵入之痛。临湘人民从无畏惧,誓死捍卫家园,积极与敌进行顽强斗争。</h3> <h3> 在整个湖南抗日战争中,有一条兵家必争之路,始终未被日军打通,那就是临湘市龙窖源药姑山。这里是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抗日部队长驻根据地,指挥所。日军兵力从江西经湖北通城穿药姑山与武汉南下日军在临湘汇合战略布局,始终没有实现。</h3><h3> 抗日军队以龙窖源药姑山原始森林与天险,死守东西通道,并以此为根据地,经常外出炸断羊楼司日军南下铁路。</h3><h3> 经历“大小数百战”,哪怕耗尽枪支弹药与粮草,日军也无奈何。</h3> <h3> 药姑山又叫龙窖山,也叫祖龙山,清同治5年(1866)湖北省《通城县志》记述龙窖山为“岳州祖龙”:“箬姑山,东源图,北界临湘,一名龙窖山,上有龙潭、仙姑坛,旧传李氏女姊妹三人,衣箬修炼于此,坛址犹存,山顶云气常聚,晴明可望黄盖湖,为岳州祖龙。”(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抗日建国寺和碑就在祖龙山碑这里。</h3> <h3> 因怕损坏碑,未拓片,已联系文物部门,依据本人前去察看和照片辨认,初略整理。碑文如下:</h3><h3> 为建国寺序</h3><div> 口口脉与九宫大云成犄角形,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汉末太史口口口见二六,七七事变之明年武汉沦陷,我方放弃湘北未口口口,口口生长于斯知其险要,口口口虽一介书生不谙兵法,窃以口阻敌南进,口口毁家集械,组织临湘人民抗日自卫军,据险以待敌来迎头痛击,口口口枪尽量(粮)消耗终莫奈何。上峰壮志就所部改编湘口口口,口口口剪波县长兼领支队长,余口我长第二大队长,并指令茲山为支撑点,口口口大小数十百战,距今三年,敌不敢越雷池半者,盖茲山之助也,惟口口口,绕国军经此无不风餐露宿之苦,心怦怦不自安,逐将余口先祖口口口,改修扩大即可保留名胜,又可当作兵舍,募款建筑,广民寻来不口口口,抗战为建国,也因更名建国寺。呜呼,吾口先祖当年说学之白,口口口中,建国寺则今日 这抗战憩兵,口口口知不又作口隐士之读书堂行,口口口解甲将手一书一琴弦诵寺中,不更可以口祖风乎,口胜,山灵有口口口</div><div>口口颠末而为之序</div><div> 湘鄂赣边区第十一挺进支队第二大队长沈万选口识</div><div> 口口孟光华代书</div><div> 口口口年,***前三日刊</div> <h3> 碑文是药姑山抗战部队于1941年所刻,碑文大意如下:药姑山脉与湖北通城九宫(九岭)山、临湘大云山互为犄角,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汉朝起就是,抗日时为长沙会战防线。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第二年武汉沦陷。我们没有放弃湘北。我从小从这里长大,知道药姑山之险要。我一个书生,不懂兵法,平要之地难以拒阻敌南下,纷纷舍家,号召众人集中枪炮铁械,组织临湘人民抗日自卫军。</h3> <h3> 据药姑山要险有备而待,痛击南下迎面之敌。即使是枪炮弹药打完,粮食耗完,顽强坚守,日军也无奈何。上级抗日之心坚决,将我所部改编成湘鄂戆边区第十一挺进支队阻敌南进,王翦波县长兼任支队长,我为支队第二大队长。并命令我以药姑山为战略支撑点开展抗日斗争。</h3> <h3> 我部以药姑山之险,与日军进行大小数百战。抗战已三年(1938至1941年),打得日军不敢越据地半步,主要原因是药姑山险要,只对药姑山心敬如神。这多年,作战部队在药姑山来来往往,都是经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每每看在心里非常难过不能自安。</h3> <h3> 逐渐想将先祖们做的白果庵改修扩大,即可保留名胜古迹,又能当部队兵员安宿之地。于是募款建筑,附近广大民众纷纷捐款。抗战为建国(南京沦陷,国破山河碎,民不聊生),也就将白果庵更名为建国寺。</h3> <h3> 呜呼,我辈先祖当年学说之盛,文明古国,泱泱中华处水深火热之中,建国寺则今日可抗战憩兵,抗战胜利后又可作归隐读书的地方。等无战争了,就退隐在这里,将手一书一琴弦诵寺中,就更加可以以文育人之祖风。</h3> <h3> 抗日战争必将胜利,药姑山有灵威保护。今在药姑山颠写下建国寺序。</h3><div> 序文由湘鄂赣边区第十一挺进支队第二大队长沈万选所写。</div><div> 碑刻时由孟光华代书。</div><div> 1941年11月7日立碑。</div> <h3> 临湘当时属长沙会战第九战区,战区副司令为杨森。临湘县长王翦波被任命为第九战区挺进军第七纵队第十一支队长。支队下有几个大队,每个大队约500人。沈万选为第二大队大队长。</h3><h3> 纵队任务是专打日寇。</h3><h3> 此碑是沈万选带领的大队从1939年起,在药姑山与日寇作战三年,在离1941年双十日三天时所立。</h3> <h3> 白果庵祖龙山石碑。远处为千年白果树。白果庵为一千多年寺庙。</h3> <h3> 白果树这里有几百上千平米空地,抗日部队指挥所建国寺建起后在战乱中被毁,地基、砖与抗日碑文都在。</h3> <h3>所毁建国寺的砖</h3> <h3> 白果庵兵道,可跑马,此路从汉朝起就是兵道,有二千多年历史。此兵道远通湖北通城,崇阳县,蒲圻县羊楼洞。近到湖南临湘县羊楼司镇、湖北蒲圻县新店。长沙会战中,经常去破坏羊楼司日本铁路的,就是药姑山白果庵这里的抗战部队。</h3> <h3> 离白果庵(抗日时期白果庵扩大后改名为建国寺)下山路线约五百米,有一军事石堡,可架机枪。石堡前方十米是兵道。</h3> <h3>此处是兵道旁石垒,属明哨。明哨在石堡屋左前方。</h3> <h3> 此处石垒为暗哨,正对着明哨处。暗哨在石堡屋右侧。</h3> <h3>此处为第二道暗哨,在第一道暗哨后方10米左右。第二道暗哨在石堡屋右侧后方。</h3> <h3> 以白果庵为核心范围的抗日碑文与抗日根据地遗址,抗战阵地遗迹。这是迄今为止,临湘发现的唯一一块抗战时期作战部队留下的石刻遗迹,也是抗日指挥所位置非常具体明确的地方。</h3><h3> 药姑山抗日根据地,白果庵就是其中的主要一处。</h3> <h3> 从王家洲走黄花山既可到白果庵,也可到药姑山三仙坦。这是从平坦处走向高山。</h3><h3> 王家洲大茶园肖必仕叔爷爷告曾告诉族里后人,王家洲的乔家洲到黄花山去,过木桥的一侧,叫碉形嘴,名字的来由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与当地政府在此处修了一个碉堡,四壁是用打的条石砌垒的,十分坚固。小股日军多次攻打未果,为了打开龙窖源通道,日军有一次派了一支比较大的部队强攻占领。并留下一小队驻守,所以,龙窖源经常有日军来往烧杀抢夺,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在羊楼洞战役前,国民党一个师,从湖北翻越药姑山到此,与日驻守军激战大半天,国民党部队和当地抗日游击队伤亡惨重,碉堡攻不下,叔爷爷说他躲在山上看得很清楚,后来他看到一支只是十几人穿着土灰色衣服的队伍来了,肩着四張方桌,在桌上盖上四五条被子,每盖上条都用水泼上水,然后每张桌子由四个战士举着桌脚,拿着枪和炸药包,同时攻打,不到一个时辰,碉堡全炸掉了。所有部队开拔走了。叔爷爷回家后,发现大茶园几家里的方桌都不见了。两天后传来羊楼洞打了一次大仗,中国军队获胜。没过几天,来了十几个如攻打碉堡时穿着土灰色衣服的队伍来到大茶园,其中一个,战士们都叫他首长的人,拿出几块银元笑着递给叔爷说,我们是红军,前几天攻碉堡时,我们拿了你们几家的桌子作掩护,被损坏了,我们来道歉并给予适当赔偿,叔爷几个坚持不肯要,那位首长说,这是红军的纪律,老乡一定要收下,硬是放下钱,喝完茶后,部队从横牌里过芦嘴部队驻地去了。解放后,因改田,原碉堡遗址上被炸毁的条石,都弃在河边,我大哥小时刻还见过。俢龙源水库后,它们全淹埋在淤泥中。</h3> <h3> 药姑山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东纵支队根据地。据马坳当地人讲,王震带领部队驻扎在药姑山,主要地点是药姑山剪刀叉,剪刀叉有指挥所。房屋已毁,大门石基还在。刻有王震字样的石碑由马坳人所埋,有许多年。马坳已组织人前去寻找。</h3><h3> 剪刀叉离国民党抗战部队指挥所白果庵约三里多路。剪刀叉有二处红军练兵场。</h3><h3> 王震在药姑山剪刀叉抗日根据地,有五条路通向四周,通白果庵,龙源钟家铺,箩筐洞,三仙坦,湖北通城大坪刘家沟,刘家沟骆家冲(音)有红军医院等。</h3><h3> 中共临湘县委驻扎在药姑山,在羊楼司铁路上搞的物质,还支援省委。</h3><h3> 药姑山同为国共抗日根据地,队伍分别在药姑山和药姑山周边活动。</h3> <h3> 王震在药姑山根据地,是变换的,也在药姑山的黄花山反背的奋斗坑。也有一说在土七坡与楼梯坑那里。</h3><h3> “(1945年)4月15日,(王震) 南下支队全部撤离平江县城,将主力分散到岳阳、临湘、平江和湖北通城、崇阳之间的广大地区,转战于湘鄂边境,迅速以临湘药姑山(龙窖山)为中心,建立抗日敌后根据地,成立了岳(阳)临(湘)通(城)县行政委员会,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抗日人民政权和扩大抗日人民武装。随后挥师南进,在小水岭、月田一线给顽军13师以重创,并击溃顽军43团后,迅即北上经临湘进入鄂南。”(刘晓瑜《王震率南下八路军支队临湘抗战纪事》)</h3> <h3> 进入龙窖源主道,王家洲有部石桥,石桥前方是陡立在面前的月心岭,王家洲月心岭是守住龙源循水进源主道关口,至今月心岭顶上全是一米多高一百多米长的石墙,是与敌战斗留下的。日本鬼子进龙源,在此处遇战,被打死的日军战马,抗战部队不会下山去弄着吃。</h3><h3> 进入龙窖源药姑山,每一个进山路口都有战壕,每一个要道都有碉堡。</h3><h3> 龙窖源药姑山还有抗战练兵场,跑马场,据当地人讲,在杨树坪上面的卢家屋场,练兵场可容三千士兵。</h3><h3><br></h3> <h3> 药姑山垮塌的红军临时医院。</h3><h3> 龙源有个黄道人,名叫黄斋公,头上盘一顶大发,未见过的人看到会害怕,此人一年四季睡觉不上床,到农户家就拿两条板凳,一块门,在上面打坐睡觉,龙源老辈多人见过,龙源人说他武功高,道法也高</h3><h3> 黄道人不吃荤,多住在山上石洞,药姑山目前发现的就有七个石洞,黄道人医术高明,在山上从来都以食自己挖的草药为生,冬夏二件衣。</h3><h3> 黄道人专门给药姑山红军送情报,他把自己的小腿划开敷上草药,这是他专门藏情报的地方,外面打绷带。从没被人发现。</h3><h3> 红军、国军、日本人在药姑山打来打去,都不惹黄道人。</h3> <h3> 阿正是马坳人,对老辈流传的事情,知道很多</h3> <h3> 初入马坳,阿正给我讲了许多马坳国共抗战部队打日军的故事,也讲了国共部队闹矛盾的事情。</h3><h3> 其中二个日本侦察兵,被共产党外号“一枝花”的女干部击毙在马坳锯山,尸体由当地群众所埋。</h3><h3> 后来“一枝花”在锯山开会,被国民党发现,一枝花壮烈牺牲,也埋在锯山屋场山上。至今坟墓都在。</h3><h3> 药姑山流传有许多王震、王翦波抗日故事,还有许多留存的抗日遗址需要进一步寻找。</h3><h3>……</h3> <h3> 暮色苍茫,只得下山。一路感谢望哥不辞辛苦带路。白果庵抗战根据地遗址这里现在还是次原始森林,古树参天,许多奇树异木,因为时间关系赶路不停,一路根本没怎么欣赏。包括路上近在眼前的祖龙峡瀑布群,都来不及去看,那里是龙窖源仅存不多的真正的原始森林。</h3> <h3> 龙窖源药姑山与大云山、湖北通城九宫(九岭)山互为犄角,是长沙会战极其重要的防线,日军从江西等地无法穿越这条防线,始终无法与武汉南下日军在临湘岳阳汇合,进一步南下攻打长沙,有力分散了日军主兵力。加上药姑山军队经常可破坏日军南下铁路,延缓日军南进集结速度。药姑山抗战非常有力支援了长沙保卫战。药姑山抗战,有力配合大部队在此防线作战,是长沙会战重要组成部分。<br></h3> <h3> 药姑山防守严密,易守难攻,日军多次想打通药姑山,从羊楼司进兵龙窖源,从羊楼洞进朱楼坡,朱楼坡国军修的碉堡被日军炸毁,甚至从马颈到湖北通城,也多次进兵马坳,要么受到歼灭痛击,要么抗日军队神出鬼没,抗战期间反复争夺,情况不甚明朗,日军主力部队不敢过药姑山。药姑山恰好成为抗日军队藏身转战,灵活变化地方,碑文里说了,国军部队常过药姑山,常受露宿风餐之苦。药姑山固若金汤,日军只好在大云与中国军队大型激战。大云山“三战三捷”(此碑刻在岳阳县境内),是药姑九宫大云防线未攻破,三战三捷是三次长沙保卫战,保住了长沙,而非仅指大云山战斗。龙窖山与大云山等地互相配合,有力痛击了南下湖南湖北日军。</h3><h3> 龙窖源药姑山每一个地方都有中国军队与日军的惨烈激战。到处都留下炮弹子弹片,还有散落的子弹,军刀等。许多人都捡到过。小时我家几兄弟在屋旁就捡到过子弹,子弹很长,最终被弄开,里面的药可点燃。现在想想,真胆大。</h3> <h3>“三战三捷”由第九战区副司令杨森命王翦波督刻。他们选择大云山隆兴宫外一块巨大石壁,由杨森亲笔题词,请来40名石匠花了两个月时间,将石壁凿成90平方米 的平面,完成了泐石任务。“三战三捷”四个大字,每字占2平方米。左边镂刻了64个注解文字:“倭寇侵我中国,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国人正精诚团结,矢志澄清,泐石共勉。杨森题。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h3> <h3> 八十年代,马坳人家家户户去山上寻宝,来源于一首歌谣。说王翦波,在马坳山上埋了金银:“山对山,坳对坳,银子十八窖,窖窖十八块,块块十八斤……”。相传王翦波要马坳土匪窝十八土匪去埋的,搞了好酒好饭大吃大喝,醉了后,关起门来用火把土匪烧死了。埋银子处,一直无人能找到。</h3><h3> 至今,常有人说到此处寻宝。</h3><h3> 这个流传不无道理,临湘县沦陷,县财政的钱处理,药姑山最安全,埋在此处,继续用于抗战,也是有可能的。</h3> <h3> 毫无疑问,白果庵是临湘抗日根据地遗址。</h3><h3> 毫无疑问,白果庵扩建成救国寺,作战部队抗日碑文,因扩建募捐所刻碑文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h3><h3> 它是我市境内首次发现抗日作战部队留下的碑文,它是我市首次发现抗日根据地遗址。</h3><h3> 毫无疑问,我们要保护好碑文和白果庵这个地方。</h3><h3> 是这里,凝聚了多少将士为救国家,救民族,舍身忘死,以茂密山林为家,风餐露宿,多少个日月,与敌顽强斗争,为国为民流血牺牲,许多长眠于此山,名字都没有一个。</h3><h3> 是这里,让将士们没有丧失信心与希望,欲重整旗鼓,收拾破碎山河,维护国家主权和完整,维护民族之尊严,让大中华重新屹立世界。</h3><h3> 是这里,能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看到炮火硝烟,战马嘶鸣,毫无退缩的冲锋呐喊战场……</h3><h3> 当我们手将一书一琴弦的时候,我们不能忘却他们!这是历史良心,民族良心!也是告诉子孙后代的责任!</h3> <h3> 抗战将士已不在,让我们把他们艰苦作战时留在深山老林的讯息告诉世人吧。</h3><h3> 看完请动动手指转发吧。</h3> <h3>抗战胜利纪念,不能忘却的历史、民族骨气。</h3><h3>山岳记住了他们,我们的心中要铭记他们。</h3> <h3> 龙窖山肖荣华宣传团</h3><h3>感谢:龙窖山村、梅池村、明星村等鼎力支持。</h3><div>鸣谢友情大力帮助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肖炎平、沈望良、肖岳华、肖小华、梅子酸、刘禇、刘志勇、刘小琴、汪继武、鲁大军、肖智慧、刘军文、刘朝晖、肖和平、肖自平、黄琴琴、封芸、胡雄文(湖北通城)、曾衡(平江),邓瑞华,刘珣玉,沈方志,张立勇、A toby,刘红丙,肖雄军,刘文凯,肖春秀、刘艳芳、刘靖,杨鑫刚,肖辉煌,肖国良,肖亚军,肖国龙,肖凤凰,肖保国等帮助。</div><div> 还有刘国文先生,周丽群,孙建、刘艳夫妇、鲁天军,宋雪耘,陈望来,刘其军,李忠雄,张胭脂,沈夭龙,刘湘雄,刘亚鹏,李平华,刘亚辉、肖静夫妇,肖方进,周胜等铁杆支持。</div><div>鸣谢团队:龙窖山铁杆微友团、龙窖山宣传团队,喜欢龙窖山的朋友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