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溪古镇

六玄兴奘

<h3>地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肖溪镇</h3><h3>肖溪镇原名肖家场。据《广安州新志》载,古谓龙凤州。传说有龙凤飞翔而得名。当年“湖广填四川”时,有肖姓移民在此建房落户,设店经商。因这里系渠江水运码头,又是渠县通往广安的必经之道,过往行人,贩夫商贾多在此憩息,故生意兴隆,店铺逐渐增多,街就自然延长,至清末时,形成了一条长三百余米的石板路。后因战火纷飞,土匪肆虐,原街房大部分被毁。民国十年,当地绅士林功亭、杨乾山率先在废墟上重建街房,经二十余年,形成规模。</h3> <h3>肖溪古镇半边街</h3><h3>穿过肖溪约300米长的凉亭子,过维新桥,即到响水溪北岸新街。连着的半边街上有建于清代的禹王宫,后改为仓库,很多古匾都做了建材。古匾很多是清雍正年间的,最晚是民国的,其中多半是寿匾,祠庙占很小的一部分。从内容上看无疑给肖溪民俗史及地方文化做了有力的脚注。</h3><div> 整个半边街约有300米长,宽不多2米,同禹王宫一样是清代建筑,其历史比檐街还古老。在早时,开饭馆的多,热闹得很。新街上是民国年间的修建多为砖木结构,门窗等西洋装饰风格。最早肖溪的水码头就是镇北的新街脚底下,也是响水溪注入渠江的汇流处。因此筑新街实是为了往来交易运输便利。加上是在西靠山东临水的坡上、风水形势好,本地有钱人多选此建宅。</div><div> 廊坊街密密的廊柱以及略带弧形屋檐,很坚实又很规则的空间,透着沧桑。檐廊窄处3到4米,宽约8米。两边挨着的都是铺板房,有好多木质柜台。宽宽的檐廊遮风避雨,夏暑冬凉或天气恶劣之时,对做买卖的或临街的居民自然是一种庇护。檐廊内开店的、搭门板摆摊的,似乎不管眼前的生意好坏,边守铺子边耍,闲聊、打牌、喝茶,使老街弥漫着生气。乡民经过,并不担心下雨会带来什么不变和麻烦,反倒是有雨显示了老街的古朴。</div><div> 老街在渠江西岸与钟家岩衔接的台地上,呈南北向,檐廊分老街东西两边,西边近岩,地势略高,东边近水地势略低。街低廊高,雨水自然不会浸水到檐廊内,屋舍也可以干燥,并对生意居家有好处。走到檐廊内,并不感觉光线暗淡,原来檐廊宽处则街宽,如中段,石板街上有充足的光线射进来;其次是一段段单檐悬山式屋顶错落,在高低街处可漏天光;其三,廊柱很高,底下石础高约80厘米,廊柱高达5米左右,上下午阳光甚至可直接照射进来。</div><div> 肖溪出产石灰、煤、木材、桐油、菜籽、中草药等,这些土特产过去多是走水路运出去。因此,肖溪作为大水码头,货物土产集散地,远近到此经商的人多,过往人在此憩息。所以,以前好多人把肖溪叫做肖溪店或肖溪口。</div><div> 据《广安州新志》记载,肖溪再早称“龙凤州”,到清康熙年间,大量湖广填川,其中有肖姓移民到此开荒圈地落户,逐渐扩大,形成场镇码头,故有“肖家溪”一说,从清代至今,人们以肖溪为地名。因为肖溪位于渠江边渠县与广安交界处,是水路连接两县的枢纽,商人众多,店铺繁荣,生意十分火爆,人气很旺,宽檐廊道的街道正是这样形成的。到了清末,肖溪已有300多米长的顺江主街和四座宫庙,商贸繁荣闻名遐迩。</div><div> 不过肖溪也曾遭过劫难,因为生意发达,高户大增;这里的团总特别注重治安。据说有一个江湖上称为“四瓣火”的匪首不干心受钳制,遂在民国四年(1915)农历四月初四中午,领着他一帮兄弟伙进了肖溪场,暗中在街上置放油桶,然后用枪射击油桶,引燃大火,于是场街部分被毁。民国十年(1921),当地绅士杨功亭、杨乾山等在原址上重建肖溪场。持续20年建设,才恢复了老场镇的繁荣。</div><div> 距老街尽头约100米左右向西往上有一条石梯坎,其间很长一截靠钟家岩石壁而行,壁上有石刻文字,依稀可看见明成化年字样,据说这是老镇开发初存在的著名巴蜀古道。</div><div> 肖溪有观音庙、王爷庙、禹王宫等古寺,还保存有200块古匾,冲相寺里有中国最早的石刻导游图(唐咸通十四年),另有众多石刻,如镇街口的“南无阿弥佗佛”石刻;观音岩上11龛17尊造像,石刻题记四副,其中的“山王菩萨”,“牛王菩萨”,尤为壮观,冲相寺定光岩摩岩造像50龛,各种造像400余尊。</div><div>听说南场口原有过街楼,出外有王爷庙,王爷庙临街有万年台,里面有大殿和塑像,文革被毁。高处俯瞰老街,连片的青瓦房舍沿江而呈弧形,老街西高东低,有很小的倾斜度。往北看东看,除了靠岩边有一处看到高高的硬山墙外(应是寺庙的宫观建筑),其余都是清一色的人字悬山顶,十分朴实。</div><div> 可见肖溪岩临水建场,以方便生意为主,因为岩坎地狭,难以在四围布局铺排大院,遂各家里外递进,紧凑连接,互为支撑;同时以宽街宽檐解决街道居家户的活动与透气问题。临街房一楼一底,屋面高耸,小天井有阶梯而上走楼,这都是因地制宜,建筑巧妙而显示出的川北民居风格。</div><div>水流花谢本无情,道尽东风过楚城。</div><div>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div><div>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青催满镜生。</div><div>自是欲归归不得,五湖烟景有谁争。</div><div>——崔涂《春游冲相寺》这是晚唐著名诗人崔涂在春游肖溪冲相寺后,留下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春游冲相寺》,该诗又名《春夕》,至今仍然镌刻在冲相寺后的摩崖石壁上。崔涂,字礼山,江南人,光启四年,登进士第。因避乱而长期流离于巴山蜀水一带,自称为“孤独的异乡人”。“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已成为充满孤独情绪的传世名句,肖溪勾起了崔涂无尽愁绪与感概,亦恰如曾经一度灿烂辉煌如今却归于寂寞的古镇。肖溪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賨城(现位于肖溪王家坪),属居住于渠江一带原住民(古賨人)的部落聚居中心,并建立了古賨国,这个小小的国家在秦灭巴蜀的战争中也被一起消灭,秦灭掉这些小国后,在这一带设置了“宕渠”郡,肖溪距古宕渠——渠县城坝遗址——仅仅40余公里,处于北面宣汉罗家坝遗址与以阆中为文化中心的区域中部地带,既是区域文化传播和交流方向的中部节点,也是抵御北方入侵者的重要战场,三国时期,张飞和张鸽交锋的八蒙山古战场也位于肖溪附近,对岸还有抵御元军的大良城古战场。肖溪似乎是悠闲的,但更多的是曾经辉煌而被遗忘后孤独与寂寞。在冲相寺的背后摩崖石壁上,千年石像的颜色依然鲜活,不经意间,你可以看到几十年前文革时期的标语和口号都完整保留,仿佛时间已经停顿于某个时期。古镇缓慢的节奏留给行者更多的思考空间,令人难以忘怀,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的风景,也许是因为寂寞与沧桑吧——浓缩了千年的美丽,等待你的发现!</div> <h3>市场</h3> <h3>阁楼天井</h3> <h3>茶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