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疾病保险到底该不该买?全部套路都在这!

赵小川

<h3 style="text-align: left;">现代人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好,连保监会也一直在CCTV做保险理念宣传,强调“保险要姓保”、“远离贫困,从一份保障开始”。而重大疾病保险往往是很多消费者购买的第一份长期性保险。那么问题来了,你是想“稀里糊涂”的买份保险还是希望挑选到一份真正合适的保险呢?容小编来絮叨一二,行文有点长,希望你花点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位懂保险的消费者。</h3> <h3>最近,有一个调查短片让无数人流泪……</h3><div><br></div><div>问:想过自己会得重病么?费用超过多少你会放弃?</div><div><br></div><div>同样的问题,问你和你的父母,不同的答案,却是多少现实的无奈……</div><div><br></div> <h3>假如你实在很忙,小编也会为你摘选了选择保险的三个原则:</h3><div>第一,没有人能预测未来(算命的例外),所以越早买越合适(安全),越年轻费率越低。</div><div>第二,只要不影响生活质量,尽量多买(稳固生活品质)。</div><div>第三,购买顺序遵循先经济支柱后其他家庭成员,但人人都应该买足(谁会遭罪,我唔知)</div><div>以下内容可能需要花点时间</div><div>重疾到底是怎么定义的?</div><div>重大疾病保险所保障的“重大疾病”通常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div><div>一是“病情严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与生活;</div><div>二是“治疗花费巨大”,此类疾病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div><div>三是“不易治愈”,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甚至是永久性的。所以,和我们通常意义所理解的疾病并不是一个概念。</div><div>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各家公司重疾险中重大疾病的定义,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并且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使用的。所以,你真的不需要花时间去搞明白这些重疾到底是怎么定义的,保险公司会不会在定义中藏猫腻。你只需要知道,一旦由专业医生确诊你得的病符合条款约定,</div><div>保险公司立即就赔付你一笔钱。</div> <h3>癌症和白血病属于重大疾病么?</h3><div>当然,癌症就是重大疾病定义里面的第一种疾病,即恶性肿瘤。用一个公式表示:重大疾病=癌症+其他重疾(N种)。由此也可以推断出,单纯的防癌险肯定比重疾险便宜对吧?</div><div>白血病俗称血癌,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所以,自然属于重大疾病范畴。</div><div>原位癌为啥不属于癌症?</div><div>“原位癌”又称作“上皮内癌”,指的是上皮的恶性肿瘤局限在了皮肤或粘膜内,还没有通过皮肤或粘膜下面的基底膜侵犯到真皮组织,更没有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的状态。因此,原位癌有时也被称为“浸润前癌”或“0期癌”,严格意义上而言,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癌症。如果想要原位癌保障,那就购买含有轻症疾病责任的产品,轻症疾病一般都包含原位癌。</div> <h3>等待期是个什么鬼?</h3><div>保险等待期是保险公司免责期,是指保险合同在生效的指定时期内,即使发生保险事故也不能获得保险赔偿。等待期是为了防止投保人明知道就要发生保险事故,而马上投保以获得赔付的行为,也就是所说的逆选择。</div><div>据小编所知,目前国内所有的重疾险产品都设有疾病等待期,从最少的90天到长达一年不等,对于等待期内出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是不赔的。而且这个期间的长短对保费影响还比较直接,大家买重疾险的时候注意看。</div> <h3>保障期间越长越好吗?</h3><div>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障期间越长越好,终身自然就最好咯。毕竟年纪越大,生病的概率也就越高。当然了,保障终身的也贵哦,有可能比保到70岁贵一倍。记住一点,风险收益永远是对等的,你为了享受更长久的保障必然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交少保多又保长”这件事就和“钱多事少离家近”一样基本不存在。</div><div>所以,如果条件允许,买终身。如果有困难,可以先附加一些短期消费型的重疾险,等经济条件改善了再补充买终身的。</div> <h3>没得重疾身故了赔什么?</h3><div>这要看产品,一般现在国内的重疾险,尤其是终身的,会把身故和重疾责任做到一起,两者哪个先发生先赔付哪个。对于这类产品,如果没有得重疾,比方不幸意外身故了,也可以获得身故保额赔付。另外也有一些产品重疾才赔保额,身故了不赔保额只返还保费,甚至保费都不返。这些对价格都会有影响,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么,能一次性到位当然是最好。</div> <h3>以下是延伸内容,其实很重要</h3><div>①什么时候买重大疾病保险合适?</div><div>曾经有个25岁的女孩子仔细研究了好多重大疾病的资料,得出一个结论:重大疾病一般都是40岁以后的人才得,所以应该40岁以后再买。那小编要告诉她的是,如果买重大疾病保险,应该是患病前90天买最合适,因为刚一过等待期就用上了,资金运用效率最高。这个时候,任何人都会说,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得病呀?道理就在这里,没有人能预测未来(算命的例外),所以越早买越合适(安全)。年轻时费率低,负担轻。</div><div>另外,我们要回到“为什么要买保险”这个话题来思考这个问题。有风险才有保险。买不买保险,就是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风险是否存在,二是生命与金钱哪个更重要的问题。风险是存在的这个结论没人能够否认(中国人目前的死亡率大概7‰,即13.7亿人口中每年有959万人死亡),但具体到个人许多人都会有侥幸心理(会是我吗?那应该问,那会是谁呢?)既然风险存在达成共识,那就必须承认“不做风险管理,就做危机处理”的必然逻辑。</div><div>保险最准确的定义,应该是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所谓的用保险做风险管理,就是以有限的财务支出(每年支付的保险费),来避免不可控的财务损失(疾病或者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div><div>如果我们在平时舍不得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但如果有一天罹患重大疾病,就需要支付庞大的医疗费(几十万之巨),这就叫危机处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需要更新我们的观念。第一不要把保险仅仅当成保险,保险本质上就是钱的一种存在状态,它和黄金、股票、房产一样,都是钱的一种储备方式,不过它的激活条件是保险事故(重大疾病保险一般以约定的重大疾病为给付条件,一般同时含有身故责任)。同时也不要把重大疾病保险硬要跟疾病联系起来,它只是激活条件跟疾病有关系,但给付的保险金如何使用,和疾病没有任何关系,这和一般的补偿性医疗保险不一样。问题是一直都存在的,也必须解决的,买保险需要解决每年几千元的问题(保费),不买保险必须解决某天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问题(医疗费),健康人生从规划开始,用有限的金钱创造无限的生机,这就是保险。</div><div>②有一种说法,罹患了重大疾病险保的疾病,就等于判了死刑,重疾其实是保死不保大病,那是不是意味着有了寿险就不用购买重疾保险了?</div><div>先提供以下的一组数据:75%的人在一生中会罹患癌症、心脏病或者脑中风。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的人口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分别占据前两位。而中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口比例为167.6/10万。</div><div>中国发病率前五位的癌症:</div><div>男性: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div><div>女性: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div><div>约三分之一的人会患癌症,十二分之一的女性会患乳腺癌,50%会存活5年以上。</div><div>约30%的人会患心脏病,三分之二的心脏病存活者无法完全康复,其中77%会存活5年,58%会存活10年,47%会存活13年(这一数据在不断提高)。</div><div>10%的人会患脑中风,70%的中风患者会存活下来,其中31%的人需要别人部分协助才能生活,27%的人需要别人协助才能行走,16%的必须进专门的看护机构。</div><div>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也日新月异,重大疾病患者的存活率越来越高,但医疗费用也十分昂贵。重大疾病治疗费用中三分之一是直接费用,三分之二是间接费用。有抗癌人士说,癌症患者70%是吓死的,20%是治死的,10%是病死的。为什么癌症会吓死人,主要是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买足重大疾病保险,就不会有恐惧,这更加有助于康复。人们需要保险的原因不但是因为人们将会死亡,更是因为人们要活下去。重大疾病保险的根本目的是向罹患重疾的被保险人提供经济帮助,以降低重疾对个人或家庭财务造成的巨大伤害。</div><div>人这一生,最好是健康地活着,即使病了也要争取活着,即使活不成了,也要让家人好好活着,这就是责任。买重大疾病保险,首先是争取存活的机会,其次是减少给家庭带来的经济损失,所以说即使死亡之后的保险赔付对家庭也是至关重要的。</div><div>③有人说,买重疾,不如趁着自己身体健康,存钱或者投资来储备医疗费用,这个观点你怎么看?</div><div>存钱应急或者投资赚钱应急,这是国人长期习惯的方法,这也是长期没有保险制度的必然结果。但有了商业保险制度之后,必须要考虑这种更加科学的应急方法。丘吉尔说:“人寿保险是唯一的经济工具,能够保证在未来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笔可知的金钱。”保险最核心的优势,就是保证。</div><div>其实,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买了保险,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有人存银行应急,有人买保险应急,有人靠证券投资应急,有人把希望放在家人身上,有人依靠朋友帮助。人生是做选择的过程,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是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所以每一个都有理由认为自己的选择最好,但未必客观。</div><div>面对未来的医疗需求,有三种人,一种是“宁可人遭罪,不叫钱遭罪(太困难)”;第二种是“宁可钱遭罪,不叫人遭罪(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第三种是“即使生病,也是享受(经济完全自由的人)”。面对未来的可能支出的医疗费用,有三种储备方法:</div><div>一次缴存30万定期存款,以备不时之需;</div><div>每年缴存1.5万,但必须坚持20年;</div><div>每年缴1万多,也是20年,但从第一年开始就可以有条件的支配30万甚至更多。</div><div>哪个更科学呢?当然是第三种。这就是保险的方法。保险的方法的科学性就在于“分段治事,不疾而速”。分段治事,就是分期缴费,你每年只需要付一小笔钱,分20次付完,就可以在任何关键时刻拥有至少30万的应急现金。不疾而速,就是即使你只在保险公司缴纳了一笔保费,患了重大疾病马上就可以动用至少30万。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平时交保费就如同在储备钱一样,一年一个台阶提高储备额度,这就如同走楼梯,但如果一旦罹患重大疾病(或者说发生保险事故),马上就变成至少30万的可支配现金,这如同迅速坐上了高速电梯。平时如同走楼梯,关键时刻坐电梯,这就是保险的魅力。</div><div>④是不是只要罹患重疾都能够得到理赔呢?重疾险,是不是保障的疾病越多越好呢?重疾险所保障的疾病种类有多有少,有没有国家的基本标准?</div><div>不是罹患了任何重大疾病就能得到理赔,这要符合所购买的产品中所定义的重大疾病。另外,含有身故责任的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不出意外,最终都可以得到理赔,家人可以通过别的渠道筹措资金,身故后的给付可以偿还债务。保的病种越多越好?这是个误区,适度最好。这就如同我们买黄金一样,4个9的就很好了,你一定要买6个9的,价格就贵好多,并不值得。</div><div>⑤我有医保了,还要自己买商业重疾险么?会不会出两份钱?能够得到两次赔偿吗?</div><div>因为有风险,所以才需要买保险。有了社保(医保),并不等于没有风险。一个单位福利好,这是好事情。如果一个人罹患了重大疾病保险,单位全部报销了医疗费,这和重大疾病的给付没有任何冲突,因为重大疾病保险是约定给付,买多少保额,就赔多少,不需要发票。有社保,没了医疗费的风险,不等于没有债务风险,后面还有身故带来的收入灭失风险。重大疾病保险金可以用来做康复费用,甚至偿还债务,让康复更轻松。如果存活期不长,可以作为家人的生活费用。换个角度来看,就是说,单位福利好,如果生病之后医疗费全部报销,但如果有债务(比如房贷),保险金可以用来偿还,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身体的康复。如果没有债务,可以弥补收入的损失,如果收入没有损失,可以用来储备孩子的教育费,家人的生活费。</div><div>简单说,重大疾病保险就是让一个人在遭遇疾病打击(伤害身体健康)的同时,让金钱变多,减少对经济健康和精神健康的伤害。让钱变多,这没人拒绝。</div><div></div> <h3>最后,关于万一不得重大疾病怎么办的问题,要这样来理解。买保险的结果就是“没事是好事,有事也没事”。如果一辈子不得重大疾病,那是天大的好事,我们不遭罪,有机会赚好多钱,家人没有痛苦,还可以领好多社保养老金。如果得病了,因为金钱充足,及时治疗,或许还有活的机会,这就是有事也没事。</h3><div>能看到这里,说到底,你所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还!没!买!(请倾听小编内心的咆哮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