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殷墟———新志愿者讲解培训录

润物

<h3>2017年5月14日,殷墟博物馆新一批志愿者讲解员饱含热情,欢聚这里,接受景区服务站老一辈讲解员的培训。他们来自我市各行业的不同岗位。奉献爱心,传播文化成为他们共同的崇高愿望。</h3> <h3>建于60年代的殷墟大门原址,由3个甲骨文“门”字排列而成,是博物院的标志性建筑。</h3> <h3>生于斯,长于斯,作为一个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的安阳百姓,因为这项崇高的事业有生以来第一次与殷墟王陵有了近距离亲密接触。三千年厚重的殷商文明浸润情怀。</h3> <h3>每块骨文叙说着一个故事。工作了7年的老一辈志愿者讲解员陈老师以饱满的热情,精彩的讲解诠释了殷商文化的渊远和灿烂,让学员们感受到用爱和虔诚之心做一名文化的传播者是多么的骄傲。</h3> <h3>车马坑里三千年前的战车复原模型。车轮滚滚威武雄壮的悲壮场景重现眼前。为之震撼。</h3> <h3>陈老师为学员们详细讲解马车的结构。</h3> <h3>洪波老师带领大家参观窖穴并讲解殷墟遗址发现的过程及深远的历史意义。</h3> <h3>妇好墓。妇好——武丁王的王后 ,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位带兵出征的女将。因为与帝王分开而葬,成为唯一一座三千年来保存完好未遭盗掘的帝王室之墓。</h3> <h3>出现在甲骨上的姓氏。</h3> <h3>洪波老师给学员们讲解甲骨文中的文字含义,让我们脑洞大开,受益匪浅。</h3> <h3>出现在甲骨上的图文,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h3> <h3>17000多块甲骨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农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h3> <h3>殷墟乙七,乙八基址,当世界多数民族还生活在石器时代,商朝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但奴隶制带来的不仅仅是超越原始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还有残暴与血腥。森森白骨述说着绝望与不公。远逝的灵魂祈求未来铭记那苦难深重的历史。</h3> <h3>沙沙作响的石子暗藏玄机。想知道其中的秘密,请亲临现场,倾听老师们妙语生花的讲解。</h3> <h3>每块石头,每个文字,寓意深藏,博大精深。</h3> <h3>三个小时的培训让我们对殷商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这仅仅是文明长河中的一滴水。前路漫漫,任重道远。爱祖国从脚下这方土地开始,带上恭敬虔诚之心,走上访问历史之路。再次感谢陈超,洪波两位老师,爱有所寄 ,业有所长,真正的文化使者,致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