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看哭无数观众就靠三弹,可惜中国导演沉醉于大制作大明星而不愿醒来!

作家出版人姚茂敦

我不是专业影人,所以不敢轻易动笔写影评。上一次写影评,还是2008年经典励志片《当幸福来敲门》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div>  上周四,偶然问同事,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推荐?同事脱口而出,听说《摔跤吧!爸爸》不错。当时,我对这部电影毫无印象,甚至觉得电影的名字很土,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当晚回到家,顺手查阅评论,没想到豆瓣评分超过9分,绝对的好评如潮!</div><div> 在未进电影院之前,除了对该剧主演阿米尔.汗比较熟悉之外,其他人物从未耳闻,更让我觉得不解的是,《摔跤吧!爸爸》竟然还是一部很少出爆款的体育题材。</div><div> 周六,满足笔者好奇心的机会终于实现。当我坐进凉爽的观影间,喝着可口的饮料时,我心底浮现一个近乎赌气的念头:哼!我肯定不会哭!</div><div> 可事实证明,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走出影院,偷眼一瞧,身边的人无不双眼通红。我敢保证,即便你心硬如铁,也绝然止不住决堤之泪。</div><div> 那么,到底是什么神秘力量,让一部来自异国他乡,几无帅哥靓女的小制作电影让人痛哭流涕呢?笔者认为,《摔跤吧!爸爸》其实并没那么玄乎,成功催泪,就靠三弹。</div> <font color="#ed2308"><b>催泪第一弹:残酷无情的父亲让观众因愤怒而哭!</b></font><div> 《摔跤吧!爸爸》改编自真实的故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却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生一个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造化弄人,他一口气生了四个女儿却始终未得一子。一次, 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狠狠揍了邻居男孩,让他发现了 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于是,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开始教两个女儿摔跤,力求使女儿变成世界级摔跤手。尽管历经艰辛,但吉塔成功杀入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冠军,实现了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夙愿。</div><div> 应该说,从故事简介看,这种布局并不少见。但为何《摔跤吧!爸爸》能大获成功呢,这就得靠一系列可信的细节和非凡的剧情编排能力了。</div><div> 尽管艺术呈现方式不同,但无论是电影、喜剧还是小说,要想让人过目不忘很难,而要让观众或读者完全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就更难了。但《摔跤吧爸爸》做到了,其最先让人流泪的,是中年父亲的残酷无情。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为国赢得国际大赛的摔跤金牌的理想,他置妻子的劝导,村民的嘲笑,两个女儿的反抗于不顾,不但让两个女儿风雨无阻地疯狂锻炼,甚至狠心剪掉两个女儿的满头青丝。要知道,对于爱美的女孩子来说,头发的重要性有时不亚于生命。正是父亲这种强悍霸道的做法,一举点燃了观众的愤怒,进而将观众的心撬开一个缺口,愤怒和同情之泪便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滑落。</div> <font color="#ed2308"><b>催泪第二弹:两鬓斑白的父亲差点被大女儿勒死让观众的防线轰然倒塌!</b></font> <div> 我必须要说,最近十年,我完整看过的国产电影不超过十部。为何?很简单,最核心的问题:故事不行!细节不够!</div><div> 这些年,随着各路资本大量涌入,国内不论是第几代导演,制作上盲目学习效仿好莱坞的特效制作,基本放弃了对细节的提炼;取材上要么是把西游记反复截取一段胡乱拍摄一通,要么是揪着打打杀杀的武侠剧不放,再不济干脆整一堆帅哥靓女撑场子,故事一看开头就知道结果,来源于现实的题材几乎绝迹,说到底,假大空的情景太多,可信的细节太少。</div><div>而《摔跤吧!爸爸》取材自真实故事,不涉及敏感话题,可传播性较好,此类题材几乎不会因为各国制度不同而祭出封杀大棒。</div><div> 在笔者看来,该剧催泪第二弹,是为了证明大女儿被国家体院教练误导,已经两鬓斑白的父亲撸起袖子与吉塔展开对攻。不过,体力已大不如前的父亲,差点被毫不知情的吉塔勒得双眼翻白。这种舍身忘我的做法所展现出来的,不仅是励志,更是一位父亲对宝贝女儿最大的关爱,当观众看着满脸黄泥的父亲躺在亲自搭建的简陋摔跤场上,观众的心理防线轰然倒塌,泪水又如何止得住?</div> <font color="#ed2308"><b>催泪第三弹:吉塔靠顽强的信念反败为胜让观众因幸福而哭!</b></font><div> 说起体育电影,2011年来自宝岛台湾地区的《翻滚吧!阿信》其实也不错,该剧由台湾导演林育贤执导,彭于晏等主演,讲述是一位体操选手追求梦想的励志热血电影。看完该剧后,当年我曾感叹,为何大陆就拍不出这种耐看的作品呢?难道已经崛起为体育金牌大国的大陆就没有真实感人的故事?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非要深究问题出在哪里?接下来如何做?笔者非专业人士,只能留给那些收入不菲的大牌导演和编剧打开脑洞去深思了。</div><div> 这些年,国内电影界除了迷信大明星、大导演,甚至还迷信大制作,似乎成本不上亿元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片。按说,每个市场的套路和运行规则不同,外行人不一定真正了解多少内幕,更不必苛求太多,但让人忧心的,是国内导演对此入戏太深,甚至沉睡已久而浑然不觉。笔者反复查阅,暂不清楚《摔跤吧!爸爸》成本到底是多少,但据网上有电影行业内人士估计,该剧拍摄成本可能不到1000万人民币。虽然实际成本可能要高于1000万,但如果将其与国内动辄几亿元人民币的所谓大制作相比,根本不值一提。</div><div> 有趣的是,即便成本低廉,并不妨碍《摔跤吧!爸爸》成为“圈粉王”,再次为宝莱坞赢得全球尊重。而其催泪第三弹,是为了鼓励吉塔拿下英联邦运动会摔跤冠军的父亲直奔比赛现场,不曾想却被嫌他多事的国家队教练派人锁进杂物间,在吉塔即将绝望的紧要关头,她的脑海中闪过父亲小时候训练时将其丢进水里撂下的一句狠话,“爸爸不可能随时来救你,爸爸只能教你,后面的路得靠你自己走”,正是依靠永不放弃的信念,吉塔最终一举夺冠,帮助印度拿到了英联邦运动会历史上首枚55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金牌。</div><div> 当幼年吉塔在水中为逃脱死亡拼命游出水面和作为运动员的吉塔在最后几秒全取5分反败为胜的镜头交替出现时,电影中的父亲哭了、吉塔哭了、赛场内和电视机前的印度观众哭了,电影院里的中国观众哭了……,</div><div> 《摔跤吧!爸爸》到底是体育片、温情片,还是励志片,这些都不重要。它如一枚包裹着父爱、亲情的子弹,准确地击中观众内心那根最柔软的神经,并让你哭得稀里哗啦,这就够了!</div><div> 之前,中国观众总嘲笑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跳舞,也有人说印度电影甩中国电影几百条街,不管这些评价是否精准,当《摔跤吧!爸爸》席卷而来时,中国电影是该做点什么了!你说呢?</div><div></div><div><br></div><div>●致谢读者</div><div> 图片来自网络。 坚持原创不易,如果你有缘看到本文,觉得还不错,请顺手分享到朋友圈或微信群,万分感谢!本文欢迎转载,但请注明转自公号“老姚文字江湖”或后台留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