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作任务,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严朝君到我区调研提出的"要把雅林村打造成具有黎族特色的5A级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工作要求落到实处,5月13日,育才生态区美丽乡村建设调研组继续前往昌江黎族自治县和白沙黎族自治县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h3><h3> 在陈向奋书记的带领下,调研组先后考察了昌江王下乡洪水村、浪论村,七叉镇宝山村,石碌镇保突村,以及白沙县邦溪镇芭蕉村,七坊镇高石老村。</h3> <h3> 昌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棋子湾工管委书记黎吉维同志陪同育才调研组翻山越岭,走进了霸王岭下的王下乡洪水村。在巍峨群山环绕之下,山谷里的洪水村拥有一片金色麦田,原始部落的痕迹——黎族船型屋隐藏在麦田旁的树林之中,该村村民已整村搬迁至新址,遗留的船型屋部落被保护下来,企业在对其进行修复和旅游开发。</h3> <h3> 考察过程中,陈向奋书记非常赞同洪水村保护黎族文化遗产的举措。他回忆起小时候和泥糊墙的经历,还向设计单位负责人演示了用泥土、牛粪、稻草和泥批档的方法。陈书记强调,发展民俗旅游就要提供民宿,要在完整的保留乡味乡愁的基础上植入现代生活条件,让游客过得舒适,玩得开心,品味乡情。他强调,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建立在保存原有生态的基础上做好保护性开发,做到不砍树,不拆房,不能一味求整齐有序而拆掉具有文化积淀的遗产。</h3> <h3> 随后,调研组考察了王下乡浪论村菊苗圃和山鸡养殖场,陈向奋书记说,育才也有许多果地,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美丽乡村要用产业来支撑旅游,种植南药、养殖山鸡既是健康产业,也能助力旅游发展,提高村民收入。</h3> <h3> 昌江七叉镇宝山村拥有山泉瀑布,村中遍布野生芒果树木棉树。沿河修溯溪栈道,门前种植花梨木是宝山村的特色。陈向奋书记对该村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整洁优美的卫生环境极为赞赏。他要求育才要在村容村貌和乡风民风上下工夫,打造美丽乡村既要生态和谐,又要乡风文明。</h3> <h3> 黎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石碌镇保突村以制陶产业为特色,该村以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成立了黎族制陶馆。村委会带头,村民共同参与,全村200多名妇女学习黎陶手艺,既传承了黎族制陶传统技艺,又把制陶发展成经济产业,产品畅销省内外,取得了可观的收入。陈向奋书记认为打造雅林美丽乡村可以把黎陶元素纳入进来,在黎陶上雕刻黎族纹饰,雕刻吉祥字语,作为进村入户的标识性装饰,使民俗旅游视觉上内容更加充实。</h3> <h3> 当天下午,调研组一行继续前往白沙县,在县政协副主席王小雄同志的陪同下,育才调研组到达邦溪镇芭蕉村。芭蕉村通过农户、政府、集体共同出资的方式修建了统一规划的黎族风格楼房住宅,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植芭蕉等果树,村边还修建沿河上山骑行栈道。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当年的贫困村、"光棍村"、"垃圾村",变成了如今环境优美、旅游发展的致富村、文明村、生态村。陈向奋书记点赞芭蕉村在发展农业观光游、休闲乡村游方面的成就,该村发展休闲农业、健康产业、民俗旅游以及环境整治的举措都非常值得育才美丽乡村学习借鉴。</h3> <h3> 最后,育才调研组考察了白沙七坊镇高石老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高石老村原有近80%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通过发展养殖和引导外出务工提高村民收入之外,政府对该村进行高标准规划,启动易地扶贫搬迁。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对村庄进行规划建设,新建的黎族特色楼房既是民宅又是民宿,村中还建设了文化广场。通过设施配套,该村将进一步打造成集旅游度假、民俗演绎、农业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h3> <h3> 陈向奋书记强调,育才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贫困户的巩固提高既要保障不返贫又要继续提高收入,村庄建设要以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的发展来作强大支撑,党员村民发挥传帮带作用,齐民心,聚民力,集民智,富民生,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将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全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