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在今天 回首五十年 ——盛泽中学1967届初二(3)毕业50周年庆典活动回顾(5月7日)

盛泽 粮钢

<h3>  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短的一瞬间。而对于我们盛泽中学1967届初二(3)班的同学来说,这五十年悠悠岁月,不仅跨越了两个世纪,也浸润着我们浓浓的师生情谊、同学友谊。让我们把五十年的往事启封开坛:让我们疲惫的身心来个小憩,在同学情的温馨中酣眠!在愉快的回忆中,我们要再一次享受当年;在想象的山水中,我们可以放肆的呐喊;在融洽的交谈中,让我们说说昨天、今天,祝福明天……。</h3><h3>一、纯真年代难忘怀</h3><h3> ∇亲爱的同学,你还记得你的这张照片吗?照片上的你、我、他(她),是那样的清纯,笑容是那样的恬静,那是我们难以忘怀的纯真年代。</h3> <h3>  ∇这些照片,有的是同学的小学毕业照,还带着红领巾;也有的是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身穿绿军装,手拿红宝书;还有的是大串联时在天安门广场、雨花台烈士陵园的留影;其中绝大多数是当年流行的咪咪照,3分钱印一张,同学之间相互赠送留念。多么甜蜜的回忆,多么珍贵的印记,每当想起这些,一股股暖流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h3> <h3>  ∇虽然,这些照片有的已经有些模糊,同时,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同学已找不到学生时代的老照片了,但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青春印记将永远铭刻在初二(3)班同学的心头。</h3> <h3>  ∇这是1966年全国红卫兵大串联时,班中的杨雪根、王海荣、高凤祥、潘永祥等同学作为选派的学生代表,上北京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这几位同学手捧红宝书(毛主席语录),站在人民大会堂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h3><h3> 其实,照片中还应该有一位女同学叫韩剑霞,当同学们邀请她一起合影时,她无论如何也不肯,因为当时她无法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来。事情是这样的:当韩剑霞同学被选为赴北京接受主席检阅的代表时,她们全家上下一片欢喜,她老贫农的父亲尤为高兴,为了让女儿在上北京路上有个花销,将家里的麻用船运到盛泽卖掉,从南麻摇船到盛泽要经过西白漾,不料那天西白漾风高浪大。船摇到西白漾当中,一个猛浪打来,她父亲一用力,撸绷绳断裂,人掉到水里就再也没有能起来。韩同学失去了父亲,想放弃去北京的机会,但亲戚朋友都说,你父亲是为你上北京去见毛主席而失去性命的,你应该去北京,这是全家的光荣,你能上北京见到毛主席,也是对你父亲的告慰。</h3><h3> 于是,我们的韩同学还是坚持和同学们一起到北京,见到了毛主席。</h3><h3> </h3>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二(3)班全体女同学的合影。那是一个农忙劳动日的出发前夕,全班同学为了欢送实习老师而照的。照片右边的是班主任郁冠华老师,左边的是实习老师。</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蔡琦华、吴红、尤丽娟、屠海金、周瑞基、蔡明珠、苏仁妹、叶福英;</p><p class="ql-block">中间左起:盛曼君、滕美娟、熊培琳、 杨圣珠、周逸萍、韩剑霞、汤莲英、 杨美英、 陆文英;</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徐立群老师、沈小玲、陈韵钰、赵小黎、陈建萍、姚应星、谭美华、许秀琦、 张美芳、郁冠华老师。</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全体男同学合影</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潘永祥、朱国荣、徐志荣、程放民、陈国湧、尉林宝、俞礼龙、温建荣、高凤祥、顾定江、杨雪根、沈伯明、项荣潜;</p><p class="ql-block">中间左起:蔡海官、孙永官、陈传荣、徐立群老师、郁冠华老师、钱元新、王海荣、黄玉忠;</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于绍佩、顾文祥、徐永林、项秋泉、倪坤泉、陈志寅、王杏观、吴加林。</p> <h3>  ∇在那个年代,全国上下学习苏联,在青少年学生中实施“劳卫制”,即“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爬竹竿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班级的同学开展了“通过劳卫制”竞赛活动,不少人获得了中国劳卫制证章。</h3> <h3>  ∇巾帼不让须眉,男同学积极“参加通过劳卫制”竞赛,女同学也不例外。你看,这位女生扔铅球的劲头多大。</h3> <h3>  ∇课余时间,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开展得轰轰烈烈。看拔河比赛是最刺激的,往往看比赛的人比参加比赛的人更紧张。此起彼伏的“加油”声,非得把嗓子喊哑了才罢休。</h3> <h3>  ∇那个时候,流行一句口号:“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我们常常打起背包去拉练,为的是向解放军学习,练就一双铁脚板。</h3><h3> 我们也经常自带铺盖下农村,去支援农忙。记得初二年级的时候,到盛泽人民公社上升大队支农,潘永祥同学将家里的铁锅拿来给大家烧饭,那时候的我们饭量真大,那香喷喷、硬脆脆的锅巴是大家争抢的重点。有一次,蔡海观同学铲锅底用力过猛,将锅底铲穿了,吓得潘同学收工后不敢回家,生怕被他老妈骂。</h3> <h3>  ∇同学就是同窗,同窗、同窗,同的就是那扇窗;同学可能同桌,是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h3><div> 还记得吗?初一,思念是一张课桌,你在左边,我在右边;初二,思念是一排课桌,你在后边,我在前边;毕业时,思念是一个小镇,你在南边,我在北边。</div> <h3>二、世纪之交重相会</h3><div> 正当我们风华正茂,准备接受祖国挑选的时候,十年动乱开始了,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被野蛮地中断了学业、剥夺了升学的权利。我们经历了上山下乡、回城待业、转制下岗………等等。当年我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经受过不少艰苦磨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社会变革和动荡,但我们乐观开朗、豁达阳光的精神面貌始终保持不变。面对着我们国家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感到由衷地欣慰。因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勋功章里,有我们作出的无私奉献。</div><div> ∇2000年的一个春天的日子里,我们初二(3)班的同学在毕业33年后再次相聚。这是参加聚会同学的合影。</div><div> </div> <h3>  ∇这是参加聚会的全体女同学的合影</h3> <h3>  ∇老同学再次相聚,笑容还是那么纯真,问候还是那么真切。大家相互祝福,期盼美好的未来。</h3> <h3>  ∇2000年5月20日,这是个美好日子(5.20的谐音是“我爱你”)。二(3)班的同学们相约苏州,一同看望原盛泽中学老校长于孟达先生,初一班主任姚老师和初二班主任郁老师。</h3><div> 尊敬的师长们,我们选择这个日子和你们相聚,说明我们盛泽中学1967届初二(3)的同学们永远爱你们。</div> <h3>  ∇这是男同学们和于校长、姚老师夫妇的合影</h3> <h3>  ∇这是女同学和姚老师、吴老师(郁老师夫人)的合影</h3> <h3>  ∇这是全体女同学和初二班主任郁老师夫妇的合影</h3> <h3>  ∇这是全体女同学与于校长、初一班主任姚老师的合影</h3> <h3>  ∇全体女同学合影</h3> <h3>  ∇男同学与姚老师合影</h3><h3> 再次回到老师身边,内心有说不完的幸福与喜悦,蔡海观同学笑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h3> <h3>  ∇这是当年班中的班长姚应星(女)、学习委员潘永祥(男)与于校长、姚老师夫妇的合影。老师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同学还是那么青春靓丽。</h3> <h3>  ∇2000年的大聚会后,二(3)班的同学保持了经常性的联系,这是2016年同学相聚时女同学的合影。</h3> <h3>  ∇听说周瑞基同学回盛泽了,几位老同学来到目澜洲公园小聚。</h3> <h3>  ∇这是2017年一个春暖花开的美好日子里,女同学们在盛泽镜湖公园相聚。</h3> <h3>三、五十周年大团圆</h3><h3> 2017年是我们初中毕业五十周年纪念。面对这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时刻,我们初二(3)班全体同学一致认为要举行一个别具一格的庆典活动。</h3><h3> (一)精心筹划早准备</h3><h3> 2017年 3月21日,盛泽中学67届初二(3)毕业五十周年庆典筹备小组成立。研究决定了庆典活动的形式、内容和各项分工具体负责同学。并着手准备庆典活动的重头戏——一台由初二(3)同学主演,邀请嘉宾助演的文艺晚会。并于3月31日开始第一次正式排练。</h3><h3> ∇这是大合唱第一次排练的场景</h3> <h3>  ∇这是大合唱最后一次排练的合影</h3> <h3>  ∇这是庆典文艺晚会的节目单</h3> <h3>  (二)拜访老师情谊深</h3><h3> 4月27日,那是个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日子。十七位同学代表专门赴吴江松陵看望87岁的原盛泽中学老校长于孟达,83岁的姚老师和81岁的郁老师,带去了全体初二(3)班同学对老校长和老班主任的深情厚谊。</h3><h3> ∇这是同学代表向老师们献上鲜花。一束鲜花,饱含着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思念与深切情感,也表达对老师最美好的祝愿。</h3> <h3>  ∇这是同学代表向老师们赠送礼物。礼物虽小情谊无边,此时此刻,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只有这甜甜的笑容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对老师的真情实感。</h3> <h3>  ∇让我们再次簇拥在老师的身旁聆听他们的教诲,这幸福的时刻我们已整整等待了五十年。</h3><h3> 这是女同学与姚老师的合影</h3> <h3>  ∇这是女同学与郁老师的合影</h3> <h3>  ∇这是男同学与姚老师、郁老师的合影</h3> <h3>  ∇这是全体同学代表与于校长、姚老师夫妇和郁老师、吴老师夫妇的合影</h3> <h3>  ∇久别重逢的师生有说不完的话语</h3> <h3>  ∇叶福英同学拿着老照片和老师一起回忆当年的趣事</h3> <h3>  ∇姚老师的笑容还是那样和蔼、慈祥,犹如春风般的温柔,恰似母亲般的温暖。</h3> <h3>  ∇在老校长和老师面前,我们始终如五十年前的小女生,笑容还是那么灿烂、那么甜美,那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因为这世界上只有师生之情才会纯洁得象水晶般的透明。</h3> <h3>  ∇让我们举杯祝福吧,祝老师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h3> <h3>  ∇同学情、深似海,不管过去五十年、六十年………,我们始终如当年。</h3> <h3>(三)隆重庆典大团圆</h3><h3> 2017年5月7日,盛泽中学1967届初二(3)班毕业五十周年庆典在盛泽绸都主题文化大酒店举行。</h3><h3> ∇这是筹备小组成员在帮助前来参加庆典活动的同学签到</h3> <h3>  ∇看见连自己都已经找不到,而被细心的同学保存完好的学生时代的老照片,真是既惊奇又感激。因为是同学,才如此珍惜;只有是同学,才值得珍惜。这深深的情谊真是无价之宝。</h3> <h3>  ∇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完的同学情</h3> <h3>  ∇看到滚动视频上出现的各自学生时代的形象,既亲切,又感慨。杨美英同学干脆闭上眼睛,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之中。</h3> <h3>  ∇于校长和郁老师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5月7日的庆典活动</h3><h3> “快让于校长和郁老师坐下,同学们抓紧时间,各就各位”。潘永祥同学在拍集体照现场指挥。</h3> <h3>  五十年前,我们匆忙地离开了学校,没有留下一张集体合影,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今天,我们依偎在老校长和班主任身旁,笑容还是那么纯真、灿烂,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感到甜蜜与幸福,这美好的瞬间将永久伴随我们。</h3><h3> ∇这是全体参加庆典活动的同学与于校长、郁老师的合影</h3> <h3>  ∇这是全体女同学合影</h3> <h3>  ∇这是全体男同学合影</h3> <h3>  ∇感谢摄影师陆寿康老师,用他精湛的技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永恒的瞬间,弥足珍贵。辛苦你了,陆老师,我们永远感谢你!</h3> <h3>  盛泽中学1967届初二(3)班毕业五十周年庆典文艺晚会于5:30在《喜洋洋》的乐曲声准时开始。</h3><div> ∇这是现场乐队在演奏名曲《喜洋洋》、《紫竹调》、《采茶舞曲》。欢快优美的乐曲,一下将人们的情绪调动起来,这真是一个不是节日,胜似节日的夜晚。</div> <h3>  ∇在耳熟能详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声中,本次庆典的主持人叶福英上场了,依旧是那么清脆的音喉,仍然是那么挺拔的身材,照旧是一副干练的模样。主持人的第一声问候就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叶福英同学为这次庆典所做的一切的最高奖赏。</h3> <h3>  ∇在电视连续剧《渴望》主题曲的音乐声中,班长姚应星代表全体同学说说心里话。</h3><h3> 姚应星同学在讲话中,表达了对母校、老师、同学深深思念的真情实感。</h3> <h3>  ∇姚应星同学最后说:让我们共同举杯衷心祝愿:祝我们的老师健康长寿!愿我们的同学风采依旧!让我们一起期盼再次重逢!</h3> <h3>  庆典活动的第二阶段文艺演出在晚上6:30开始。</h3><h3> ∇这是演出的第一个节目,小合唱《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h3><h3> 雄壮、整齐的歌声,仿佛还是从五十多年前初二(3)教室里发出的。真让人感叹,他们象是年近古稀的人吗?不是!那么是什么能使他们有如此年轻的精神面貌。答案是:这些出生在纯真年代的同学,始终拥有一颗火热的心。所以,五十年前,他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五十年后,他们不忘初心,风采依旧。</h3> <h3>  ∇于校长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被请上台,为同学们讲话。于校长带有宜兴口音的普通话听上去还是那么亲切。</h3><h3> 于校长说50年中,你们走过风风雨雨,磨练了自己,变得更是坚强。今天同学50周年聚会,回想过去,就是你们的奉献,带来了今天的幸福,在座的好多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作出了贡献,你们中间,有省、市劳模、省优秀企业家等等。现在大家都已67岁以上了,我们要珍惜同学情谊,多交流,保持快乐的心态,健康的身体。最后祝同学们今天聚会和庆典文艺晚会圆满成功!</h3> <h3> ∇这是演出的第二个节目《小提琴齐奏:花儿与少年》,由初二(3)班陈传泳和潘永祥表演。美妙的乐曲声,让我们重回美丽的花季岁月,十六岁的鲜花仿佛又重新开放。</h3> <h3>  ∇这是盛泽中学1977届高中校友、原盛泽中学教务主任、2012年10月中国好人候选人、苏州市劳动模范吴粮钢老师为大家演唱沪剧《庵堂相会》选段《春二三月草青青》。</h3><div> 在演唱之前,吴老师作了一番发言,他首先祝贺庆典成功举行。并对初二(3)班的大哥大姐表示衷心的感谢,一是感谢同学们当年对他树立人生梦想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二是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母校盛泽中学的关心、爱护与帮助;三是代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感谢同学们给他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吴老师的发言真挚实在,尤其是他的姐姐在这个班级里,所以他的双重角色使得发言情感色彩更浓,获得大家共同点赞。</div> <h3>  ∇这是盛泽中学1973届初中校友周建超先生为我们演奏的笛子独奏《牧民新歌》。</h3><div> 这首已经诞生了整整五十年的曲子是同学们所熟悉的,每当听到这首曲子,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北国草原,骑上骏马,时而悠然缓行、时而策马奔驰;我们又仿佛看到骏马啸啸、昂首甩鬃、万马嘶呜的壮观场景。</div> <h3>  ∇这是沈小玲、汤连英、顾定江和徐永林四位同学为我们表演有我们同学自己创作的配乐诗朗诵《同学,我亲爱的朋友》。</h3><div> 是的,五十年的时光,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了人生百味,五十年的风雨,足以让我们体味了生活百态、苦辣酸甜。虽然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的年华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分深深的同学情谊。</div><div> 请听四位同学为我们朗诵的片段:</div><div> …………</div><div>男:曾记得昇明桥畔的教室、操场,上课、出操、活动,还有排练文艺节目的音乐伴奏。 </div><div>女:曾记得上升支农的田头、农舍,劳动、学习、做饭,还有被铲坏的旧铁锅。</div><div>男:大串联,我们去上海、到南京,上延安、下广州……, </div><div>女:赴北京,你我紧紧抱着各自的十个麻饼久久舍不得啃上一小口。</div><div> …………</div> <h3>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h3><div>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div><div>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div><div> 你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div><div> …………</div><div><br></div><div> 这是盛泽中学1967届初二(2)班的金俭康同学为我们演奏萨克斯独奏《当你老了》,衷心地祝福每一位同学:家庭幸福美满,心情阳光灿烂,健康如日中天,未来风光无限!</div> <h3>  ∇这是盛泽中学1967届初二(4)班的史瑞英同学,她在为我们大家再次演唱经典老歌《金瓶似的小山》,优美动听的歌声让我们重回那个激情燃烧的纯真年代。</h3><h3><br></h3> <h3>  ∇这是同为盛泽中学67届初二(4)班的怀一佩同学在朗诵《难忘同学情》,由她小学同学潘永祥为她音乐伴奏。五十年同学聚会,怀同学也和我们大家一样,沉浸在同学情的回忆中,她特意为我们这次聚会写了名为《难忘同学情》朗诵词。</h3> <h3>  ∇这是盛泽中学1988届高三(4)班校友、飞翔乐团首席二胡朱慧为大家演奏根据歌剧《洪湖赤卫队》改变的二胡独奏《洪湖主题随想曲》</h3><h3>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h3><div>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div><div> 这首经典老歌是我们学生时代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在课余的教室里、走廊上,在上学或放学回家的途中,你、我、他都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这些脍炙人口的旋律。歌曲激励着我们,英雄人物永远铭记在心,《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div> <h3>  ∇这是沈克民先生为大家演唱《珍珠塔》选段《关皇庙》。</h3><h3> 沈克民先生原先是吴江评弹团的专业演员,师从吴江评弹团戚加平团长,现在是吴江曲艺家协会艺术指导。在今天我们同学50周年聚会上,他不唱评弹,而是反串唱锡剧,真是多才多艺。</h3> <h3>  ∇晚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主持人设计了个出人意料的节目。邀请我们初二(3)班中唯一的一对同学夫妻杨雪根和藤美娟同学到台上喝交杯酒(左下图),顿时,全场的欢呼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杨同学和藤同学大大方方地走上主席台,以一个非常标准的动作完成了任务。是啊,还有什么能比在老同学面前秀恩爱更为幸福的呢?!</h3><h3> 不料,我们的藤同学也是好样的,马上爆料,现场还有几对夫妻,也要上台秀交杯酒。就这样,潘永祥同学和夫人王励敏(黎里中学67届2班毕业生)(上图),尤丽娟同学和先生王利森(盛泽中学62届初三4班校友)(右下图)也分别上台表演交杯酒。这动人的场景真叫人感到心暖。满满的酒杯、红红的美酒、甜甜的笑容、美美的祝愿……。祝福我们所有的同学夫妻恩爱、家庭美满、身体健康、幸福无边……。</h3> <h3>  ∇这是我们班级的潘永祥同学和盛中校友在为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题曲,和白毛女》选曲《北风吹》。</h3><h3> 《梁祝》与《白毛女》的故事耳熟能详,《梁祝》与《白毛女》的音乐百听不厌,小提琴是这两部乐曲的主旋律。在我们的班上,有刻苦钻研学习小提琴的两位同学潘永祥和陈传泳,他们练习演奏小提琴近50年了。他们和另外几位盛泽中学的校友组合的室内乐,提升了我们盛泽镇的业余音乐文化的档次。</h3><div><br></div> <h3> ∇这是振声音乐中心、飞翔乐团的王振老师,为我们大家演唱《同桌的你》,王老师的歌声让我们追忆起那些久违的往事。</h3> <h3>  ∇这是盛泽中学1967届初二(4)的沈剑莺同学为我们演唱越剧《碧玉簪》选段《手心手背都是肉》</h3><h3> 我们现在是:年龄虽不少,青春志不小;人老心不老,开心便年少;生活虽忙碌,快乐最重要。心态永年轻,青春满怀抱。</h3><div> 当然,我们现在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在丰富晚年生活的同时,都要学学《碧玉簪》中那位具有大智慧的婆婆,处理和打点好上上下下的关系哦。</div> <h3>  ∇这是王利森、魏立英、吴粮钢为大家表演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智斗》。</h3><h3> 王利森是我们班级尤丽娟同学的先生,吴粮钢是我们班级陈韵钰同学的弟弟。</h3><h3> 当年,样板戏现代京剧《沙家浜》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令我们感到敬佩的是,18位新四军伤病员在药穷粮尽的时候,以顽强的毅力超群的机智摆脱了困难。阿庆嫂与敌人斗智斗勇赢得了胜利。 </h3><h3> 新四军伤病员这种愈挫愈勇的信念与永不言败的精神从某中意义上说,也是我们同学自己五十年来面对一个又一个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毫不畏惧,潇洒应对的真实写照。 </h3><div><br></div> <h3>  ∇这是飞翔乐团指挥邓晓辉老师演奏的萨克斯独奏《卓玛》</h3><h3> 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学生时代的我们是那么的富于憧憬和幻想,我们是那么向往草原:那蓝蓝的天,那白白的云,那青青的草,那灿灿的花,那随风四处飞扬的歌声,那纵马任意驰骋的身影……想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妙不可言,仿佛梦中的草原是人世间难以找寻的桃源。草原梦的灵魂,就在于她的美丽和自由,草原能让我门心驰神往的,也正在于此。</h3><div><br></div> <h3>  ∇这是盛泽中学校友在演奏器乐合奏《敖包相会》</h3><h3>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片圣洁的心灵绿洲。当我们大家心心相印,赤诚相待的时候,那片片绿洲就连成了广袤无边的草原。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用我们积累了五十年的同学情谊建起了一座永不消逝的心灵草原上的友谊“敖包”,今后,我们要经常来这友谊敖包相会,共叙友情,祈祷祝福,祝愿同学们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h3><div><br></div> <h3>  ∇这是庆典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全场一起合唱《难忘今宵》。</h3><h3>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h3><div> 无论天涯与海角</div><div> 神州万里同怀抱</div><div>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div><div> 告别今宵 告别今宵</div><div> 无论新友与故交</div><div> 明年春来再相邀</div><div> 青山在 人未老 人未老……</div><div> 我们的聚会即将结束。衷心感谢来参加聚会的老师、所有同学,感谢所有为这次聚会做出很多奉献的同学们、嘉宾们。对于没有参加聚会和同学我们也祝福他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div> <h3>  南风在轻轻地吹送,</h3><div> 相聚的光阴匆匆。</div><div> 青山在,人未老,同学情正浓;</div><div> 岁月增,水长流,情怀依旧深。</div><div> 晚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全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同学、嘉宾相互道别,互送珍重。衷心祝愿我们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家庭更幸福,精神更愉快,身体更健康!祝福大家:好人一生平安!</div><div> 最后,大家一致相约,五年以后再相会!</div>